《帝国的年代:1875—1914》
分类: txts3
帝国的年代:1875—1914
作者: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内容简介
《见识丛书帝国的年代:18751914》是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的第三部。 资本年代的矛盾渗透并支配了1875年至1914年这帝国的时代。一方面,凯歌高奏的资本主义国家迎来了日趋稳定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实现了科学、艺术的伟大革新,并将其经济和军事上的霸权正式转化为有系统的征伐、兼并和统治,使世界进入一个殖民帝国的时代。另一方面,这一切又不可避免地激起了反叛和革命的合并力量。工人阶级大规模、有组织的运动在这一时期突然出现,并且要求推翻资本主义。帝国格局也慢慢演变成一种越来越恶化,而且超出各国政府控制能力的国际形势,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西方世界,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和平、繁荣的时代,而又同时孕育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战争和对革命的恐惧。之后的世界所面临的希望和恐惧都直接根源于此。
序曲
<blockquote>
回忆就是人生。由于总是一群活人在回忆,它遂成为永恒的演进。它受限于记忆和遗忘的辩证法,觉察不出自己连续的变化,它可以有各种用途,也可以做各种控制。有时它可以潜伏很长的时间,然后突然复苏。历史永远是为已不存在的事物所做的片面和有问题的复原。记忆永远是属于我们的时代,并与无穷的现在依偎相连。历史是过去的再现。
——皮埃尔·诺拉(Pierre Nora),1984年[1]
除非我们同时也明白基本结构上的变化,否则只描述事件的经过,即使是以全世界为范围,也不大可能使我们对今日世界上的各种力量,有较好的了解。今天我们最需要的是一种新构架,一种新的回溯方式。这些也就是本书所想要呈现的。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Geoffrey Barraclough),1964年[2]
</blockquote>
1
1913年夏天,有一个年轻女孩从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的一所中学毕业。对那时的中欧女孩来说,这是相当不寻常的成就。为了庆贺她毕业,她的父母决定送她出国旅行。不过在当时,让一个富裕人家的18岁女子单独暴露于危险和诱惑之下,是件不可思议的事,因此他们想找一位适当的亲戚来照顾她。幸运的是,在过去几代由波兰和匈牙利西迁致富而且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亲戚中,有一家过得特别好。奥尔贝特(Albert)叔叔在地中海东部各地——君士坦丁堡、士麦那(Smyrna)、阿勒颇(Aleppo)和亚历山大港(Alexandria)开了一家连锁商店。在20世纪早期,奥斯曼帝国和中东有许多生意可做,而奥地利长久以来便是中欧对东方贸易的窗口。埃及既是一个适合文化自修的活博物馆,又是一个国际性的欧洲中产阶级高级聚居地。在当地用法文很容易沟通,而这位小姐和她的姐妹,在布鲁塞尔附近的一家寄宿学校已学会流利的法文。当然,埃及有许多阿拉伯人。奥尔贝特叔叔欣然欢迎他的亲戚。于是这位小姐乘坐一艘轮船由的里雅斯特港(Trieste)前往埃及。该港是奥匈帝国的主要港口,碰巧也是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的寄居地。这位小姐便是作者未来的母亲。
若干年以前,一个年轻男子也旅行到埃及,但他是从伦敦去的。他的家庭背景普通得多。他的父亲在19世纪70年代由俄属波兰移民到英国,以制造家具为业。他在伦敦东区和曼彻斯特(Manchester)过着不稳定的生活,尽量设法养育他原配所生的一个女儿和继室所生的8个儿女(其中大多数是在英国出生)。除了一个儿子以外,其他的孩子都没有经商的天分或意愿。只有最小的孩子有机会受到一点儿教育,日后成为南美的采矿工程师,当时南美尚是大英帝国一个非正式的部分。然而,所有的孩子都热衷于学习英文和英国文化,并且积极地英国化。其中一个后来成为演员,一个继承了家中的家具制造业,一个成为小学教师,另外两个进入当时正在发展中的邮政服务业。那个时候,英国刚占领埃及不久(1882年),因此,其中一个兄弟便到尼罗河三角洲上代表大英帝国的一小部分——埃及从事邮政和电信工作(Egyptian Post and Telegraph Service)。他认为埃及很适合他的另外一个兄弟,这个兄弟非常聪明、和气,有音乐天分,体育运动样样精通,并且具有轻量级拳赛冠军的水准,如果不需要靠自己谋生,他的特质可让他的生活过得十分惬意。事实上,他正是那种在殖民地的货运事务所工作远比在任何其他地方工作更容易的英国人。
这个年轻人便是作者未来的父亲。因此,他是在帝国年代的经济和政治活动使他们相聚的地方遇见未来的妻子的。这个地方便是亚历山大港郊外的体育运动俱乐部,后来他们的第一个家便在这个俱乐部附近。在本书所谈的时代之前,在这样的地方发生这样的邂逅,并使这样的两个人缔结姻缘,都是极端不可能的事。读者应该知道原因何在。
然而,我以一件自传式的逸事作为本书的开始,有更严肃的理由。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在历史和记忆之间都有一块不太明确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