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替
分类: qsxs
都比别人打得好。要不是他弟弟……
老大没往下继续想,挥手让白小非走了,走之前从桌上那叠钱里抽了一张脏兮兮的一百块给他。
白小非回家之前,坐在楼下档口吃了一碗小馄饨,猪油融入清汤里飘着好看的油晕,葱花浮浮沉沉地在几近透明的馄饨皮里若隐若现。
调料的陈大妈给他加了双份的海带丝,看着白小非吃完以后两只手捧着碗喝汤,只露出一双湿漉漉黑眼珠的小孩模样,又生出一阵的心疼:“小非啊,你说你天天瞎混挣的钱,哪够你家花的。你家里,那是无底洞啊。”
白小非没生气,没责怪陈大妈多管闲事,在这个穷的自顾不暇的地方,有个人愿意说你几句都是积一种福报。
“陈姨,凡凡会好的。”白小凡胃口不好沾不得荤腥,吃肉就吐,他们家几乎不做肉菜。偶尔白小非实在想吃肉的时候就来这里,一碗小馄饨就够顶一周的精神食粮。
陈大妈看了他一眼,颠在手里的勺子扔回锅底,发出一声无奈的闷响。她的馄饨摊在这里摆了二十年,白家的两个孩子都是在他眼皮子底下长大的。
非凡,光是这名字就给予了父母多深的期望。在邻里心中,白小非是要考上北京变成金凤凰飞出去的,谁知道凤凰折翼,落在了这样的一条歪枝丫上。
白家前几年的倒霉事太多了。白小非的爸爸在工地上摔断了腿,妈妈照顾老公的时候累到旧病复发再也干不了重活儿。白爸觉得自己活着是家人的拖累,用皮带勒在床头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白小非那时候刚参加完高考,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到的那天,刚好是他爸出殡。
吹吹打打的唢呐声,既像是祭奠,也像是朝贺。
白妈妈把他头上的孝帕扯了就扔在地上,哭着踩了好几脚,说:“我找人借钱,这书你必须得去上,咱就是爬也要爬到北京!”
钱借到了,却变成了白小凡的诊疗费,他们一家人坐火车去了北京最好的医院,医生拿着报告单一脸惋惜地说道:“目前全世界都没有渐冻症的治愈案例。这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形疾病。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你弟弟还这么小……”
后半截话白小非没让医生说了,回到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北大录取通知书给撕了。
白小非走到楼下的时候,楼梯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那人速度极快又没看路,差点撞到白小非身上。他认出这是他们家的常客,范子时。却不想那个人抬头看到是他,眼神里更是绝望,也没打声招呼就跑远了。
白小凡没在客厅,白妈妈在厨房炒菜,听着大儿子回来了探出头,朝卧室的方向使了个眼色说:“在里屋呢,下午范子时来找他,不知道怎么吵起来了,把人赶走了。”
范子时是住隔壁范叔的儿子,和白小凡读一个班,以前两个人每天同进同出,比跟他这个哥哥还亲。
白小非推开门的时候,弟弟低着头坐在沙发上,眼泪滴在腿上摊开的书上。书页已经打湿了一大片,想来已经是哭了好一会儿。他的头发有些凌乱,嘴唇更是有些微肿,红彤彤的像刚吃过草莓染上的色。
“怎么了?”白小非蹲下身子把书抽走,揉了揉弟弟的头,和煦地说。“妈说范子时被你赶跑了。”
“他…”白小凡胸膛的起伏的频率有些快,努力克制自己的哭音:“算了,没事。”
白小非其实能猜到些许,但是弟弟不想说,他也不打算追问。白母敲了敲门,在门外说:“出来吃饭吧。”
白小凡揉了揉发红的眼睛,努力扶着墙壁一点点的往外挪,期间白小非想扶他,还未走近就被弟弟拒绝了。
“哥,我想趁着能动的时候,多动动。”
桌上就一盘炒青豆和油焖包菜,三个人吃饭的时候都低着头,好像故意避免目光接触。等快吃完的时候,白小非才听到妈妈说了句:“楼下高大妈说,咱们这片好像被地产公司的大老板看上了,可能会拆。”
房子是白爸爸当年单位分配的,没有产权,对周围的邻居来说拆迁是个喜事。但对于白家来说,最后一片遮风挡雨的地方没了,就真的是绝路了。
“我找人问问,这事我处理,妈你照顾好自己和小凡就行。”白小非自己都快忘了,其实他也不过就20岁。要是那张通知书没撕碎,现在的他应该在最高等的学府里当个大二的小学长。
他走出家,想到路灯下去抽根烟。白母和白小凡不知道他会抽烟,但是这样的日子,人就是一点点学坏的。
他靠着灯柱,香烟的红点在纤长的两指间忽明忽暗。不远处停了一辆迈巴赫,周围围了一群没见过豪车的小孩,被父母呵斥着离这辆车远点。
墨常坐在车里,看着路灯下白小非拉长的影子,手指有一搭没一搭的翻着助理整理好的白小非的档案。指腹放在他那种高考时拍准考证上时拍的照片轻轻摩挲,照片拍的不错,还是个清纯的学生样儿。
“这样看,还挺像的。”墨常把那张准考证的照片拿出来,隔着车窗和窗外的人遥遥地做个对比。在看着把烟头扔到地上,用人字拖踩碎后离开的白小非,摇了摇头说:“这样看,一点都不像了。”
车子隐没在夜色里,就像它本不该来贫民窟一样,没留下任何的痕迹。
白小非找了朋友帮忙打探消息,得到的是确实要拆
老大没往下继续想,挥手让白小非走了,走之前从桌上那叠钱里抽了一张脏兮兮的一百块给他。
白小非回家之前,坐在楼下档口吃了一碗小馄饨,猪油融入清汤里飘着好看的油晕,葱花浮浮沉沉地在几近透明的馄饨皮里若隐若现。
调料的陈大妈给他加了双份的海带丝,看着白小非吃完以后两只手捧着碗喝汤,只露出一双湿漉漉黑眼珠的小孩模样,又生出一阵的心疼:“小非啊,你说你天天瞎混挣的钱,哪够你家花的。你家里,那是无底洞啊。”
白小非没生气,没责怪陈大妈多管闲事,在这个穷的自顾不暇的地方,有个人愿意说你几句都是积一种福报。
“陈姨,凡凡会好的。”白小凡胃口不好沾不得荤腥,吃肉就吐,他们家几乎不做肉菜。偶尔白小非实在想吃肉的时候就来这里,一碗小馄饨就够顶一周的精神食粮。
陈大妈看了他一眼,颠在手里的勺子扔回锅底,发出一声无奈的闷响。她的馄饨摊在这里摆了二十年,白家的两个孩子都是在他眼皮子底下长大的。
非凡,光是这名字就给予了父母多深的期望。在邻里心中,白小非是要考上北京变成金凤凰飞出去的,谁知道凤凰折翼,落在了这样的一条歪枝丫上。
白家前几年的倒霉事太多了。白小非的爸爸在工地上摔断了腿,妈妈照顾老公的时候累到旧病复发再也干不了重活儿。白爸觉得自己活着是家人的拖累,用皮带勒在床头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白小非那时候刚参加完高考,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到的那天,刚好是他爸出殡。
吹吹打打的唢呐声,既像是祭奠,也像是朝贺。
白妈妈把他头上的孝帕扯了就扔在地上,哭着踩了好几脚,说:“我找人借钱,这书你必须得去上,咱就是爬也要爬到北京!”
钱借到了,却变成了白小凡的诊疗费,他们一家人坐火车去了北京最好的医院,医生拿着报告单一脸惋惜地说道:“目前全世界都没有渐冻症的治愈案例。这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形疾病。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你弟弟还这么小……”
后半截话白小非没让医生说了,回到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北大录取通知书给撕了。
白小非走到楼下的时候,楼梯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那人速度极快又没看路,差点撞到白小非身上。他认出这是他们家的常客,范子时。却不想那个人抬头看到是他,眼神里更是绝望,也没打声招呼就跑远了。
白小凡没在客厅,白妈妈在厨房炒菜,听着大儿子回来了探出头,朝卧室的方向使了个眼色说:“在里屋呢,下午范子时来找他,不知道怎么吵起来了,把人赶走了。”
范子时是住隔壁范叔的儿子,和白小凡读一个班,以前两个人每天同进同出,比跟他这个哥哥还亲。
白小非推开门的时候,弟弟低着头坐在沙发上,眼泪滴在腿上摊开的书上。书页已经打湿了一大片,想来已经是哭了好一会儿。他的头发有些凌乱,嘴唇更是有些微肿,红彤彤的像刚吃过草莓染上的色。
“怎么了?”白小非蹲下身子把书抽走,揉了揉弟弟的头,和煦地说。“妈说范子时被你赶跑了。”
“他…”白小凡胸膛的起伏的频率有些快,努力克制自己的哭音:“算了,没事。”
白小非其实能猜到些许,但是弟弟不想说,他也不打算追问。白母敲了敲门,在门外说:“出来吃饭吧。”
白小凡揉了揉发红的眼睛,努力扶着墙壁一点点的往外挪,期间白小非想扶他,还未走近就被弟弟拒绝了。
“哥,我想趁着能动的时候,多动动。”
桌上就一盘炒青豆和油焖包菜,三个人吃饭的时候都低着头,好像故意避免目光接触。等快吃完的时候,白小非才听到妈妈说了句:“楼下高大妈说,咱们这片好像被地产公司的大老板看上了,可能会拆。”
房子是白爸爸当年单位分配的,没有产权,对周围的邻居来说拆迁是个喜事。但对于白家来说,最后一片遮风挡雨的地方没了,就真的是绝路了。
“我找人问问,这事我处理,妈你照顾好自己和小凡就行。”白小非自己都快忘了,其实他也不过就20岁。要是那张通知书没撕碎,现在的他应该在最高等的学府里当个大二的小学长。
他走出家,想到路灯下去抽根烟。白母和白小凡不知道他会抽烟,但是这样的日子,人就是一点点学坏的。
他靠着灯柱,香烟的红点在纤长的两指间忽明忽暗。不远处停了一辆迈巴赫,周围围了一群没见过豪车的小孩,被父母呵斥着离这辆车远点。
墨常坐在车里,看着路灯下白小非拉长的影子,手指有一搭没一搭的翻着助理整理好的白小非的档案。指腹放在他那种高考时拍准考证上时拍的照片轻轻摩挲,照片拍的不错,还是个清纯的学生样儿。
“这样看,还挺像的。”墨常把那张准考证的照片拿出来,隔着车窗和窗外的人遥遥地做个对比。在看着把烟头扔到地上,用人字拖踩碎后离开的白小非,摇了摇头说:“这样看,一点都不像了。”
车子隐没在夜色里,就像它本不该来贫民窟一样,没留下任何的痕迹。
白小非找了朋友帮忙打探消息,得到的是确实要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