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彩云之南
作者:比尔·波特
内容简介
美国著名旅行家比尔波特独行中国西南边陲,探寻生活之中最淳朴的本真片段,发掘风景之后最神秘的人文脉络,见识言语之外最浓郁的民族风情。继《空谷幽兰》、《禅的行囊》、《黄河之旅》之后,比尔波特全身心体验中国西南的魅力风光和奇异民俗! 喝最甘甜的米酒到宿醉,亲历苗家婚宴的种种美好,邂逅比黄果树瀑布更迷人的银链瀑,在草海湖看黑颈鹤翩然起舞,跟撒尼女孩学吹树叶的秘笈。比尔波特我们图文并茂地再现了我国西南云贵黔地区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饮食服饰、婚庆习俗等场景。 比尔波特深爱中国传统文化,多次游历中国,每次都在不同的文化主题下用文字和照片记录旅行中的见闻,他尤其对中国西南这一地区的美景和神秘充满了向往和好奇。本书以生动、幽默的语言为我们记录了彩云之南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带我们领略西南边陲地区少数民族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为我们呈现一次深度的心灵之旅、文化之旅。

序 言
二十多年前,我在香港一家英文广播电台工作,为了给电台筹备一档旅游节目,我提议到中国内地去旅游一番,然后根据自己的旅游见闻做成每期仅两分钟的旅游节目。于是,在先期完成寻找中国母亲河源头的“黄河之旅”后,我又一次踏上中国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热土,去探访生活在中国西南边陲的神秘的少数民族部落。
之所以进行这次以少数民族人文地理和民族风情为主题的“彩云之南”的旅行,是因为我在哥伦比亚大学进修人类学时就已经对中国的少数民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我便得知在中国广大的西南地区生活着壮族、瑶族、布朗族、苗族、侗族、布依族、基诺族、彝族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
我从香港出发,经广东、广西到达贵州、云南,一路上不断探访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及其历史。这些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高山地区,且部落周围的水电暖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而且通往各部落的大多是不能通车的山路,他们基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简单的生活设施,简朴的生活方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
我每次进寨都是爬山路或者在向导的带领下走小路前往,有时也会在当地少数民族家中借住一晚,通过与主人面对面的交谈和对他们实际生活的体验,以及听他们讲述本民族的历史神话传说深层次地了解这些民族的饮食起居、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
有意思的是,这些少数民族中(比如苗族和瑶族)他们关于本民族祖先起源的神话传说在很多方面都是相同的,但又各具特色。他们与汉族一样,都认为“女娲”是大家共同的母亲,但西方社会则把“女娲”异化为男人,即基督教中所说的“诺亚”这个在大洪水到来之前根据上帝指示建造方舟躲避灾难的男人。
此次旅行发生在二十多年前,不知道我探访过的那些地区的人们至今的生活状况如何,兴许我的这本游记将成为记录中国少数民族二十多年历史变迁的壮丽诗篇。
<p style="text-align: right;">
Bill Porter
<p style="text-align: right;">
2013年初春

第一章 梧 州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3F3532.jpg" />
二十年前(作者此次“彩云之南”之旅发生在1992年,书中涉及的时间皆以1992年为参照。——编者注),我开始关注中国,并收集了一批有关这个“中央王国”的书籍。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张其昀(张其昀(1901—1985),字晓峰,浙江宁波鄞县人。——编者注)编纂的一部历史地图集。张其昀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地理学家之一,也是最早获得哈佛高等学位的中国人之一,后来担任中华民国的教育部部长。他晚年不甘赋闲,在阳明山创建了中国文化学院。我曾有一个学期在此蹲“学术监”,也正是在这里,他在每年一度为研究生举办的茶话会上,将自己编纂的地图集介绍给我,另外还有他所创作的一套贯穿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著作。
张其昀的历史创作手法,是把历史事件和人物置于时间和空间的背景之下。为了对这个上演了国家历史剧的舞台有更好的理解,他几乎走遍了中国的每个角落。而今天的历史学家过于学有专攻,他们如果能够看到图书馆窗外的树,就已经很幸运了。
近来,我又翻出了张其昀的地图集,发现古代中国最后一片纳入其辖制的地方是西南地区,就是中国人所称“彩云之南”的云南地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将这个地区最终纳入中国的版图,并对马可·波罗这样的外国人开放的是蒙古人而非汉人。看着张其昀所编集的那个地区的地图,我很快就有了应该循着马可·波罗的足迹去那儿一游的想法。
走出第一步很容易。当时我正住在香港,于是就买了“漓江”轮的船票。“漓江”轮从位于九龙广东道的中华轮渡码头发船,隔天一次。这是一艘20米长的气垫船,舱位设计得像空客飞机一样。我7点30分登船,8点钟船准时出发,此时太阳正从港口东端的仓库那边冉冉升起。
船上是一个香港团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