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为什么要二战:来自德国人的反思档案》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Kaltenkirchen......als die Nazis in einer hosteinischen Landgemainde die Macht übernahmen.)的节目。位于汉堡以北的卡腾基辛现在已经发展成一个小城市,但1933年它还是一个只有约2000人的村庄。希特勒被兴登堡总统任命为帝国总理的消息传来时,村里教堂钟声大作,以示庆贺,因为前一年11月村子里67%的选民把选票投给了他所领导的纳粹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选民选择希特勒?像卡腾基辛那样的村镇在当时的德国绝非少数,这值得人们深思。
1933年的1月30日,希特勒登上德国总理宝座。50年后,1983年的1月30日,德国的电视、报纸出现大量与之有关的节目、文章,只不过不是为了纪念,而是为了警示当下。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7/1-20060G44449242.jpg" />
德国电视一台播出专题节目《1933年1月30日——1983年1月30日:历史的经验,柏林,一个令人思考的时刻》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7/1-20060G44449119.jpg" />
德国电视二台播出专题节目《50年前人人都在,第三帝国第一个月的“拼图”》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7/1-20060G44450T5.jpg" />
1983年1月25日,德国电视二台节目《为什么你们没有阻止希特勒?》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7/1-20060G44450421.jpg" />
德国电视二台1983年1月28日播出的节目《以卡腾基辛为例……当纳粹攫取霍尔斯泰因一个村镇的权利时》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7/1-20060G44450Q2.jpg" />
德国电视一台1983年4月7日播出的节目《为什么你们追随了希特勒》
德国电视一台1983年3月31日播出节目《为什么你们选择了希特勒》(Warum sie Hitler w?hlten),4月7日又播出《为什么你们追随了希特勒》(Warum sie Hitler folgten)。当一个国家处在经济困难、社会不安定的环境中,往往容易出现“极端主义”思潮,并有追随者出现,这都不足为怪。但是,如果支持的人成为大多数,那就值得深思了。1983年的德国人,正是这样来反思自己半个世纪前所做的事情。

4. 步履维艰的魏玛共和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50年前有那么多选民把自己宝贵的一票投给希特勒,绝非偶然,德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和柏林国会大厦历史陈列对此都有说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欧洲许多国家相继发生类似革命,德国也不例外,1918年发生“11月革命”,11月9日德皇威廉二世(William Ⅱ,1859—1941)被迫退位,流亡荷兰。11月11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结束。也就在这一天,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菲利普·赛德曼(Philipp Scheidemann,1865—1939)在柏林国会大厦阳台上向群众发出成立“德意志共和国”的号召。第二年2月,一个名叫“国民大会”(Nationalversammlung)的立法会议在德国历史文化名城、歌德和席勒曾经写下许多诗篇的小城魏玛举行。这次会议通过新宪法,确定德国为“联邦制民主共和国”。这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通常称为“魏玛共和国”。马鞍匠出身的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弗里德里希·艾伯特(Friedrich Ebert,1871—1925)当选首任总统。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7/1-20060G44450611.jpg" />
面值骤升100万倍的10亿马克大钞(德国中学历史教科书插图)

但是,魏玛共和国是在政治、经济、社会问题成堆的情况下成立的,这就注定了它的步履艰难。成立还不到四个月,1919年6月28日,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的凡尔赛条约就在巴黎市郊凡尔赛宫二楼镜厅签署。作为战败国,德国又割地又赔款,数额当时没有确定,暂定在1919—1921年间先付50亿美元。这对已经在战争中遭到重创的德国不啻雪上加霜,直接导致从1920年起的严重的通货膨胀。在德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上有一组可以说明马克贬值的数字:1公斤由黑麦与小麦混合粉烤制的黑面包,在战前1913年12月的价格是26芬尼(Pfennig,德国辅币单位,1马克=100芬尼),大战结束的1918年便翻了一番达到53芬尼。此后更是翻着跟斗上涨,1919年12月80芬尼,1920年12月2.37马克,1921年12月3.90马克,1922年12月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