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迷宫
分类: qsxs
院工作。她没有去北京找程路明,程路明已经在一年前研究生毕业,去北京的一家管理咨询机构上班了。一年前她希望他能留在济南工作,像她原来梦想过千万遍的那样,工作、结婚、生子,直到一起慢慢变老。但是程路明不愿意,他觉得北京作为一个大都市,职业发展的机会更多,生活也会更有意思。程路明当时跟她说,要她大学毕业时去北京找工作,这样两人就能够像林中双栖双息的鸟儿,在更大的城市森林――北京,扎根定居、共筑爱巢。
大学毕业那一年,她怨恨、犹豫、徘徊、放弃,终归没有去北京。从她小时候起,父母就给她描绘了一幅未来生活的图景――考到济南去上大学,大学毕业后留在济南考入法院系统当公务员。这是父母最热切期待的她此后的人生。因为父亲在小的时候,和那个时代很多孩子一样,跟着陆晓君的爷爷,从济南来到县城生活,并在那个小县城认识了陆晓君的母亲。他一直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回到济南,弥补自己当年离开省城的缺憾。
陆晓君念大四的时候,父亲让她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并动用自己所有的社会关系,让她得到了一个很不错的去法院上班的机会。不过,她之所以选择了这个机会,不仅仅源自父母对她未来生活道路的期望,其实这也是她自小所梦想的未来。进入法院系统当公务员,对她来说意味着稳定的职业生涯和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而到北京随便找一家公司上班,那会让她感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这对她来说很没有安全感。
在大四临近毕业那一年,陆晓君和程路明在电话里经历了无数遍争执、伤心、和好、争吵、抱怨的轮回。两人都觉得对方没有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都希望对方能为自己做出一点让步,都认为听自己的话会让对方更幸福,都觉得对方为了一份工作而置爱情于不顾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最后,事情演变成了两人都觉得爱情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如果屈服于对方,对自己来说是一种尊严上的伤害。
就这样,在陆晓君毕业离校的那一天,两人在电话里正式分手了。分手后,陆晓君一个人住在父母早就在济南帮她买好的房子里,躺在床上大哭了三天。她的泪水,是对自己四年爱情的不舍,是对程路明不把自己放在最重要地位的怨恨,是对自己青春年华的祭怀,也是表明坚持自己独立人生道路的勇气和决心。她发誓就这样忘掉程路明,勇敢地沿着自己从小梦想的道路走到底。
毕业后没几天,陆晓君就到单位报到了,然后让自己快速地忙碌起来。她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适应工作后的生活,先从实习书记员开始,一段时间后转为正式的书记员。她如饥似渴地学习工作中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跟着领导和有经验的同事参加实际案件的讨论和审理,查阅资料并和实践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周末她也都用来学习、参加培训,然后参加司法考试和考取各种技能证书。
陆晓君拼命地用工作和学习,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填满,她不允许自己去想程路明以及和他在一起的日子。她就像风雨天气中的一只蜗牛一样,把自己缩在厚重的壳里,不停地用自己的触角触摸着硬壳内侧的纹理,计算着壳里凸起的斑点颗粒,用忙碌的操劳麻木自己柔软的内心,全然忘记了壳外的春秋变换、阴晴冷暖。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这期间程路明联系过她几次,但她除了礼节性地应付几句,并没有给他深谈的机会,更不曾问过他的工作与生活状况,后来程路明渐渐地也很少联系她了。
陆晓君的父母看她一直没有再找男朋友的意思,不禁有些着急了,偷偷地发动亲朋好友,为她物色合适的对象。
对于那些推荐来的形形色色的年轻人,陆晓君倒是没有表现出抵触的样子。于是有几个月的时间,她就像走马灯似的不断相亲,见完一个接着见下一个,但总觉得没有合适的。当她见到第十二个还是表示拒绝的时候,母亲从老家跑到了济南,追问她究竟是怎么想的,她淡淡地说:只是没有合适的罢了。
老人当着她的面哭得很伤心,问她是不是因为程路明而拒绝了那些优秀的青年。她笑着摇摇头,对母亲说她多虑了,就是确实没有合眼缘的人。于是,母亲陪着她去见了第十三个相亲对象。徐磊是一个高大斯文、待人客气的小伙子,博士生毕业,在一个著名的科研院所工作,研究的领域在时下很受欢迎。更重要的是,他明显表现出对她的好感,从他偶尔才敢抬起头偷偷瞄陆晓君一下的羞涩眼神中,可以笃定他对她是一见钟情。
在相亲回家的路上,母亲一直对小伙子夸个不停,说他人好、能干又帅气,而且脾气一定不错。最后,她追问陆晓君到底是什么意见,陆晓君回答说让她回家好好想一下。
第二天,陆晓君跟母亲说她同意试着跟徐磊交往,母亲非常高兴,又陪她住了几天就回老家了。不久,陆晓君与徐磊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并在交往了半年后结婚了。第二年陆晓君生下了儿子,两家的老人都很高兴,争着帮忙带孩子。就这样,生活虽然有些平淡,但是日子也就匆匆地过去了。
可是,让身边的家人和亲友想不到的是,在他们结婚七年之后,也就是去年的秋天,陆晓君和徐磊悄悄地离婚了。家里人顿时像炸了
大学毕业那一年,她怨恨、犹豫、徘徊、放弃,终归没有去北京。从她小时候起,父母就给她描绘了一幅未来生活的图景――考到济南去上大学,大学毕业后留在济南考入法院系统当公务员。这是父母最热切期待的她此后的人生。因为父亲在小的时候,和那个时代很多孩子一样,跟着陆晓君的爷爷,从济南来到县城生活,并在那个小县城认识了陆晓君的母亲。他一直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回到济南,弥补自己当年离开省城的缺憾。
陆晓君念大四的时候,父亲让她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并动用自己所有的社会关系,让她得到了一个很不错的去法院上班的机会。不过,她之所以选择了这个机会,不仅仅源自父母对她未来生活道路的期望,其实这也是她自小所梦想的未来。进入法院系统当公务员,对她来说意味着稳定的职业生涯和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而到北京随便找一家公司上班,那会让她感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这对她来说很没有安全感。
在大四临近毕业那一年,陆晓君和程路明在电话里经历了无数遍争执、伤心、和好、争吵、抱怨的轮回。两人都觉得对方没有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都希望对方能为自己做出一点让步,都认为听自己的话会让对方更幸福,都觉得对方为了一份工作而置爱情于不顾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最后,事情演变成了两人都觉得爱情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如果屈服于对方,对自己来说是一种尊严上的伤害。
就这样,在陆晓君毕业离校的那一天,两人在电话里正式分手了。分手后,陆晓君一个人住在父母早就在济南帮她买好的房子里,躺在床上大哭了三天。她的泪水,是对自己四年爱情的不舍,是对程路明不把自己放在最重要地位的怨恨,是对自己青春年华的祭怀,也是表明坚持自己独立人生道路的勇气和决心。她发誓就这样忘掉程路明,勇敢地沿着自己从小梦想的道路走到底。
毕业后没几天,陆晓君就到单位报到了,然后让自己快速地忙碌起来。她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适应工作后的生活,先从实习书记员开始,一段时间后转为正式的书记员。她如饥似渴地学习工作中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跟着领导和有经验的同事参加实际案件的讨论和审理,查阅资料并和实践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周末她也都用来学习、参加培训,然后参加司法考试和考取各种技能证书。
陆晓君拼命地用工作和学习,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填满,她不允许自己去想程路明以及和他在一起的日子。她就像风雨天气中的一只蜗牛一样,把自己缩在厚重的壳里,不停地用自己的触角触摸着硬壳内侧的纹理,计算着壳里凸起的斑点颗粒,用忙碌的操劳麻木自己柔软的内心,全然忘记了壳外的春秋变换、阴晴冷暖。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这期间程路明联系过她几次,但她除了礼节性地应付几句,并没有给他深谈的机会,更不曾问过他的工作与生活状况,后来程路明渐渐地也很少联系她了。
陆晓君的父母看她一直没有再找男朋友的意思,不禁有些着急了,偷偷地发动亲朋好友,为她物色合适的对象。
对于那些推荐来的形形色色的年轻人,陆晓君倒是没有表现出抵触的样子。于是有几个月的时间,她就像走马灯似的不断相亲,见完一个接着见下一个,但总觉得没有合适的。当她见到第十二个还是表示拒绝的时候,母亲从老家跑到了济南,追问她究竟是怎么想的,她淡淡地说:只是没有合适的罢了。
老人当着她的面哭得很伤心,问她是不是因为程路明而拒绝了那些优秀的青年。她笑着摇摇头,对母亲说她多虑了,就是确实没有合眼缘的人。于是,母亲陪着她去见了第十三个相亲对象。徐磊是一个高大斯文、待人客气的小伙子,博士生毕业,在一个著名的科研院所工作,研究的领域在时下很受欢迎。更重要的是,他明显表现出对她的好感,从他偶尔才敢抬起头偷偷瞄陆晓君一下的羞涩眼神中,可以笃定他对她是一见钟情。
在相亲回家的路上,母亲一直对小伙子夸个不停,说他人好、能干又帅气,而且脾气一定不错。最后,她追问陆晓君到底是什么意见,陆晓君回答说让她回家好好想一下。
第二天,陆晓君跟母亲说她同意试着跟徐磊交往,母亲非常高兴,又陪她住了几天就回老家了。不久,陆晓君与徐磊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并在交往了半年后结婚了。第二年陆晓君生下了儿子,两家的老人都很高兴,争着帮忙带孩子。就这样,生活虽然有些平淡,但是日子也就匆匆地过去了。
可是,让身边的家人和亲友想不到的是,在他们结婚七年之后,也就是去年的秋天,陆晓君和徐磊悄悄地离婚了。家里人顿时像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