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诡鼎》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母戊密码。
解读,可能是造成李老死亡的真正原因。尽管我还记得李老在梦里的警告,而且我能感觉出,这件事必然带着一定的危险性,然而在我心里,司母戊密码隐含的信息,像一块磁铁,紧紧吸引着我。
第二天,我继续翻阅李老的手稿,但越翻越感觉失望,手稿里的内容缺乏新意,而且没有记录任何具体解读的部分,我一页一页的翻,快要翻到手稿的尾部,心里就开始怀疑,我怀疑真正关键的环节,李老没有记录下来,那些关键问题,都藏在他脑子里。
我叹了口气,对剩下那几页手稿,已经不抱任何希望。
但手稿快看完了,我不想半途而废,一边信手翻着,一边在想,李老不留下任何实质性的线索,可能就是怕我沿着这条线继续查下去。
渐渐的,手稿被我翻到最后一页,本来,我已经完全放弃了在其中找到关键线索的念头,然而在翻开最后一页手稿的时候,稿纸上的一行字,就好像一根针,猛扎了我一下,让我顿时睁大了眼睛。
最后一页手稿上的字迹,就那么一行。
“庄正,你不觉得,从司母戊鼎里出现的小男孩,有点眼熟吗?”
就这么短短的一句话,让我心里掀起了波澜。我困惑,而且惊讶,因为我能看得出,这行字,不是李老的笔迹。书写字迹用的是宋体,工整的几乎和电脑上打出来的字一样,通过字迹,根本分辨不出,到底是谁留下了这行字。
这句话,无疑是整本手稿里最值得注意的线索,但这条线索,不是李老留的。我的思维不由自主的飞速运转,一边回想着曾经看过的监控录像,一边猜测,是什么人在手稿上留下了这条线索。
本来,李老邀请我参与这次解读工作,事情本身跟我没有太大关系,李老去世,解读工作肯定中断,我也要回归自己的生活。但就是手稿最后这句话,让我突然意识到,这件事,真的和我没有什么关系?
司母戊鼎,小男孩……
我打开书桌上的电脑,从里面调出那段被放大的监控录像。和我之前观看监控时的情况一样,录像被放大了那么多,画面里的小男孩儿的脸庞,已经相当模糊,只能隐约看到他的嘴唇在动,但无法分辨出具体的五官和长相。
手稿上的话,分明是留给我看的,这句话在提示我,从司母戊鼎里出现的“小男孩”,我认识,即便不认识,肯定也见过。
我开始搜肠刮肚的想,把脑海里所有尘封的记忆全部努力回想着,试图回忆这个在司母戊鼎里出现的“小男孩”,是否存在于自己的记忆中。

第四章异常
我这个年纪,正是思维最清晰敏捷的时候,我想了很久,几乎把从记事开始就有印象的人全部回忆了一遍,但是,我回想不起那个“小男孩”,连一丝一毫的印象也不存在。
这个小男孩儿,是谁?到底是谁?
手稿最后一页的这句提示,如同一场瘟疫,在心里蔓延发作,越来越让我不安,猜忌。说实话,前几天在料理李老后事的时候,我就有过打算,李老一死,司母戊密码这件事,我不打算再搞下去了,但就是这么一句提示,让我的打算开始动摇。
我感觉,我必须要查,就算不能把司母戊密码完整的解读出来,至少我也得知道,李老为什么会突然自杀身亡。
我又在李老家里呆了几天,李老的老伴的情绪,好歹算是稳定了一些,紧跟着,李老的女儿也拖着病体回国,我收拾了一点东西,回到原来的住处。
这一次,我扩大了查找的范围,之前闷头做事,工作重心全部都围绕司母戊密码展开,重新着手以后,我通过以前在北京学习时认识的一些人,打听事件发生前后的具体情况。但国博地下库房是重地,一般人接触不到,问了几个李老过去的学生,没打听到什么。我又找了李老生前工作时馆里给配的司机,据他说,在这个事情发生之前,没有任何征兆。
没办法,我只能又回到原来的研究范围内。其实,我知道,要是一直耗在这串密码上面,估计短时间内不会有收获。这串密码,很有点诡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商代的文献资料,大多是甲骨文,文字性的传承,就算不是规制的甲骨文,最起码要以甲骨文为蓝本,但司母戊密码和甲骨文完全就是两码事,我再怎么想,也无法把两者联系起来。又在这边住了大概一个星期,我开始考虑后路了,不能一直都呆在这里,我考虑,把相关的资料带上,回家以后慢慢的研究,因为搞了这么久,我知道这件事不是三两天就能研究出什么结果的,需要做长期准备。
我订好了回程的票,又在临时住处收拾妥当,从来北京到现在,几乎没睡过一个好觉,我就打算好好的休息两天,恢复一下精神。
晚上十点多钟,我弄了点吃的,刚吃两口,屋子里突然停电,黑灯瞎火的一片,我不知道是整个小区都断电,还是屋里跳闸了,但是电路就中断了几秒钟,没等我站起身,屋子里的灯又重新亮了起来。
最开始,我没什么反应,继续吃饭,但是吃着吃着,我不由自主的停下手里的筷子,心里产生了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我这个人当初能被李老看重,其实并不是我比别人在专业内有更多的经验和见识,我在这方面的特长,是判断,也可以说,是感觉。
我的感觉有时候非常的灵敏,而且独到。譬如说搞某个课题研究,我琢磨一阵子,就会提出属于自己的判断,这种判断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根据,完全出于感觉,感觉事情应该是这样子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