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画传
分类: qsxs
                    的过去,只觉得的日子过得真惬意。
然后到了第六天,我因不小心丢了一颗核桃在地上,伸手到冰箱后面去找,结果被人到师傅面前告发我"玩电",原来我找核桃的地方正是电源插头所在。
师傅点了点头说,也该是我"开斋"的时候了,然后他用藤鞭打了我六下。我还清楚记得,那次师傅打我时,师兄姐们看着我的那种幸灾乐祸的表情。我才知道他们等着看我这一幕已经等了六天了。到了后来,我也跟他们一样,每看到有新生入学,就数着他能风光到第几天才让师傅"开斋"下马威。
就这样,成龙告别了信马由缰、自由不拘的童年生活,进入到同龄孩子从不曾体验的严厉与刻苦中去了。
师傅的皮鞭和勤奋的童年
学校里的日常生活不外是练功、吃饭和睡觉。练功须练基本功的跑步、拿鼎和拉腿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拿鼎到了支撑不住要下来,却又被师傅拿着藤鞭在旁硬迫着要挺下去时,只觉得眼冒金星,鼻孔和嘴巴早已鼻涕口水尽流了。
拉腿也是必练的基本功。起初看师兄姐站在墙边,把腿搁到墙上一副轻松的样子,自己也学着伸腿到墙上装模作样。过了两天,师傅叫他尽量侧着身子,把腿张开,跨"坐"到墙上。他办不到。师傅立刻叫三个师兄过来,一个把他上面的脚尽量拉高,固定在墙上,另外一个在他的背上和肩上用力推,帮他将两条腿成垂直线贴到墙上。大腿内侧的痛得他哇哇大叫,眼泪也不禁夺眶而出。
然后就是翻。看师兄姐翻的高兴,自己当然也想翻一两下。在正式翻一个之前,头撞地几下或脚会不会扭着,这多少得看个人的运气。大小意外也经常发生,但当时从师傅到学徒,都不觉得意外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翻的时候头撞在地上昏了呢,躺一下自然会好。身体不舒服、头晕,不想练功?师傅说好,立刻翻上十来个二十个,保管百病全消。他曾目睹有一位师兄试着在八仙桌上翻,可能真的是病中无力,一头撞向桌边,血流如注,不省人事。当时师傅只用一些烟丝敷在伤口上止血,那位师兄静静躺在地上三、四个小时后,睁开眼睛,醒来了。
如今洪金宝、元彪、元奎、元华、元武、元德和成龙一伙在拍武打动作戏时,都会让人产生一种生龙活虎,打不死甚至金刚转世的感觉,相信与那些日子的体能磨练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没有严厉的师傅,绝对没有他们今天的成就。
学校里的学生从不愿告诉师傅说自己生病。因为一说病,师傅不是叫翻就是倒立。说也奇怪,有什么头晕发烧给师傅发现,叫去倒立上二、三十分钟,出一身大汗,真个如脱胎换骨。
学校是不供应早餐的。通常早上醒来就练功,连厕所都是练完功之后才准上。根据师傅的说法,如果练功专心,体内废物在练功的过程中早已排泄了一大半。
除了练功,校内发生最多的就是处罚,罚的方式就是打。
练功偷懒,要罚。坐公车的姿势不正,要罚。钱丢了,没有人承认偷,来个"打全堂"。洗澡房外看女生洗澡倒影,不幸被揪着,重打十板。挨打的机会这么多,偶然便会在身上留下一些瘀痕。
第3节:永远的一年级
作者: 何跃青
父亲去澳洲两年,存到一旅费后,回来香港看成龙和他的母亲。当龙爸爸到学校见到高大结实的儿子时,高兴得不得了,他恳求师傅收成龙做干儿子,师傅也欣然答应,并且送了一条金项链作为认子礼。从此成龙便有了一个骄傲的头衔——“乾殿下”。
其实,他的父亲这样做是有用意的,因为他想把成龙的母亲带到澳洲去。那时对于跟父母分开,成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父亲一说,他便爽快的答应了。可他却清晰的记得送机的那天,抱着一袋水果在月台上,看着飞机起飞,他却没有打算离去,眼泪就在这个时候在他那张长满稚气的脸上肆意流淌。
进了学校两年左右,他已经成为"七小福"的其中一员。所谓"七小福",其实是常在师傅名下"中国戏剧研究学院"的京戏班中,担任台柱的七个成员。这个班子每晚都在九龙荔园游乐场表演,除了七个台柱,京戏中很多次要角色或跑龙套,仍是学校中的学生担任。能被师傅挑中成为"七小福"的一员,自然是学校中的突出人物。
那时后,"七小福"经常能在荔园演出,也因此有一批长期固定的观众捧场,人数并不太多,大概刚好能养活"七小福"这个班子。师傅心情好的时候,早上练完功会带几个"七小福"台柱去饮茶,成龙自然常是其中之一。偶尔走在路上有人会指指点点,看得出来,师傅那时很开心被人认出。
在茶楼里,有各式各样的点心车来来往往。那时他们都是十一、二岁左右的孩童,正在发育期,又刚练完功,肚子饿得咕咕作响,又饿又馋的一群顽童恨不得每样点心都叫一些吃,吃个痛快。但他们每个只敢向侍者要一碗叉烧饭,从来不敢开口点其它食物。
回忆起那段日子,成龙的故事中还有一段"吃"的故事:
有一次,成龙吃光了白米饭,仍剩下几片舍不得立刻吃掉的叉烧,但他清楚知道自己本来根本没吃饱,于是大着胆子多叫了一碗白饭。正在看报的师傅抬头瞟了他一眼,有若无其事的继续看报。白饭来了,
                
                
                
                    然后到了第六天,我因不小心丢了一颗核桃在地上,伸手到冰箱后面去找,结果被人到师傅面前告发我"玩电",原来我找核桃的地方正是电源插头所在。
师傅点了点头说,也该是我"开斋"的时候了,然后他用藤鞭打了我六下。我还清楚记得,那次师傅打我时,师兄姐们看着我的那种幸灾乐祸的表情。我才知道他们等着看我这一幕已经等了六天了。到了后来,我也跟他们一样,每看到有新生入学,就数着他能风光到第几天才让师傅"开斋"下马威。
就这样,成龙告别了信马由缰、自由不拘的童年生活,进入到同龄孩子从不曾体验的严厉与刻苦中去了。
师傅的皮鞭和勤奋的童年
学校里的日常生活不外是练功、吃饭和睡觉。练功须练基本功的跑步、拿鼎和拉腿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拿鼎到了支撑不住要下来,却又被师傅拿着藤鞭在旁硬迫着要挺下去时,只觉得眼冒金星,鼻孔和嘴巴早已鼻涕口水尽流了。
拉腿也是必练的基本功。起初看师兄姐站在墙边,把腿搁到墙上一副轻松的样子,自己也学着伸腿到墙上装模作样。过了两天,师傅叫他尽量侧着身子,把腿张开,跨"坐"到墙上。他办不到。师傅立刻叫三个师兄过来,一个把他上面的脚尽量拉高,固定在墙上,另外一个在他的背上和肩上用力推,帮他将两条腿成垂直线贴到墙上。大腿内侧的痛得他哇哇大叫,眼泪也不禁夺眶而出。
然后就是翻。看师兄姐翻的高兴,自己当然也想翻一两下。在正式翻一个之前,头撞地几下或脚会不会扭着,这多少得看个人的运气。大小意外也经常发生,但当时从师傅到学徒,都不觉得意外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翻的时候头撞在地上昏了呢,躺一下自然会好。身体不舒服、头晕,不想练功?师傅说好,立刻翻上十来个二十个,保管百病全消。他曾目睹有一位师兄试着在八仙桌上翻,可能真的是病中无力,一头撞向桌边,血流如注,不省人事。当时师傅只用一些烟丝敷在伤口上止血,那位师兄静静躺在地上三、四个小时后,睁开眼睛,醒来了。
如今洪金宝、元彪、元奎、元华、元武、元德和成龙一伙在拍武打动作戏时,都会让人产生一种生龙活虎,打不死甚至金刚转世的感觉,相信与那些日子的体能磨练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没有严厉的师傅,绝对没有他们今天的成就。
学校里的学生从不愿告诉师傅说自己生病。因为一说病,师傅不是叫翻就是倒立。说也奇怪,有什么头晕发烧给师傅发现,叫去倒立上二、三十分钟,出一身大汗,真个如脱胎换骨。
学校是不供应早餐的。通常早上醒来就练功,连厕所都是练完功之后才准上。根据师傅的说法,如果练功专心,体内废物在练功的过程中早已排泄了一大半。
除了练功,校内发生最多的就是处罚,罚的方式就是打。
练功偷懒,要罚。坐公车的姿势不正,要罚。钱丢了,没有人承认偷,来个"打全堂"。洗澡房外看女生洗澡倒影,不幸被揪着,重打十板。挨打的机会这么多,偶然便会在身上留下一些瘀痕。
第3节:永远的一年级
作者: 何跃青
父亲去澳洲两年,存到一旅费后,回来香港看成龙和他的母亲。当龙爸爸到学校见到高大结实的儿子时,高兴得不得了,他恳求师傅收成龙做干儿子,师傅也欣然答应,并且送了一条金项链作为认子礼。从此成龙便有了一个骄傲的头衔——“乾殿下”。
其实,他的父亲这样做是有用意的,因为他想把成龙的母亲带到澳洲去。那时对于跟父母分开,成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父亲一说,他便爽快的答应了。可他却清晰的记得送机的那天,抱着一袋水果在月台上,看着飞机起飞,他却没有打算离去,眼泪就在这个时候在他那张长满稚气的脸上肆意流淌。
进了学校两年左右,他已经成为"七小福"的其中一员。所谓"七小福",其实是常在师傅名下"中国戏剧研究学院"的京戏班中,担任台柱的七个成员。这个班子每晚都在九龙荔园游乐场表演,除了七个台柱,京戏中很多次要角色或跑龙套,仍是学校中的学生担任。能被师傅挑中成为"七小福"的一员,自然是学校中的突出人物。
那时后,"七小福"经常能在荔园演出,也因此有一批长期固定的观众捧场,人数并不太多,大概刚好能养活"七小福"这个班子。师傅心情好的时候,早上练完功会带几个"七小福"台柱去饮茶,成龙自然常是其中之一。偶尔走在路上有人会指指点点,看得出来,师傅那时很开心被人认出。
在茶楼里,有各式各样的点心车来来往往。那时他们都是十一、二岁左右的孩童,正在发育期,又刚练完功,肚子饿得咕咕作响,又饿又馋的一群顽童恨不得每样点心都叫一些吃,吃个痛快。但他们每个只敢向侍者要一碗叉烧饭,从来不敢开口点其它食物。
回忆起那段日子,成龙的故事中还有一段"吃"的故事:
有一次,成龙吃光了白米饭,仍剩下几片舍不得立刻吃掉的叉烧,但他清楚知道自己本来根本没吃饱,于是大着胆子多叫了一碗白饭。正在看报的师傅抬头瞟了他一眼,有若无其事的继续看报。白饭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