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分类: qsxs
啥了?我儿子又不是人形产品质量检测仪!”
老妈杨秀芝坐在沙发上敷着面膜,手里还拿着手机在刷刷刷,“来,儿子,给你妈看看,我买的面膜是不是小作坊做的呀?怎么我脸上的皮肤还是粗糙得像草纸一样啊?我要打12315投诉他们!”
“”
向南一看装好了水,假装什么都没有听到,淡定地回到房间里,“啪嗒”一声将门锁上,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是老爸老妈的日常操作了。
从小时候发现他的右眼睛有些异于常人之后,老爸老妈从一开始的担惊受怕,到如今也已经习以为常了。
没错,他就是我们的儿子,亲生的!
绝对不是打酱油送的!
“到底怎么想的?打酱油也不可能送你一个这么帅的儿子啊!”
向南嘴角微微上翘,露出一丝浅笑,转头看到电热水壶的壶嘴里已经开始冒出白烟了,这才起身从抽屉里将排刷等工具拿出来,放到趁手的位置上。
刚刚做完准备工作,扔在床头的手机忽然响了起来。
向南愣了愣,居然忘了关手机了。
修复古书画时,需要全神贯注,一丝不苟,老师们都会要求将手机关掉或者静音,以免在修复关键部位时,受到惊扰。
这要是在修复价值连城的古书画时,被手机铃声吓得手一抖,一幅艺术魁宝也许就毁掉了。
“以后干脆都静音好了。”
向南一边想着,一边走过去拿起手机一看,电话号码显示的是孙教授办公室。
“向南啊,赶紧来我办公室一趟,有个考验等着你!哦,对了,我昨天给你的那幅古画还没动吧?一起带过来!”
向南还没来得及问清楚怎么回事,孙教授就挂断了电话。
考验?什么考验?
向南一脑袋浆糊,但手底下一点也不迟疑,三下两下收拾好东西,把书包往身后一背,就出门去了。
“爸妈,我去学校了,午饭就不在家吃了!”
“哎!这臭小子,我刚刚才做好了鱼头炖豆腐呢!”
向海洋手里端着一个大盘子从厨房里走了出来,硕大的鱼头在乳白色的汤汁里载沉载浮,上面还撒着几根翠绿的香葱,娇艳欲滴。
老妈杨秀芝瞟了一眼,撇了撇嘴,一脸嫌弃:“小池塘里吃饲料的!”
第二章 开水洗画
“不用急,他很快就到了。”
孙教授挂断了电话,笑眯眯地对着小贾说道。
“我不急。”
中年男子,孙教授口中的小贾,也笑呵呵地应道。
他全名叫贾昌道,今年四十五岁,是京城故宫博物院保科技部副主任。
不论是年纪还是行业资历,在孙教授的口中,也只能是小贾了。
这一次,他专程从京城南下,就是为了邀请几位国内古书画修复大师,一起到故宫为修复国宝千里江山图出谋献策。
前两天时间,他已经在魔都博物馆拜访了几位老爷子,他们都满口答应会按时进京。
这次来金陵,本打算邀请孙教授也一起前去,谁料却遇上了这么一件有趣的事儿。
古书画修复装裱这个行当,延绵近两千年,时至今日,仍然秉承着古老的师徒传承制,由师父手把手地传授修复技术。
也正因为此,国内大师级的古书画修复工作者,加在一起也不超过百人,其中大多数还都是年过半百的老头子。
华夏泱泱五千年明,留下的艺术魁宝数不胜数,哪怕这百人不吃不喝不睡,300年也修复不完所有的古籍古画!
人才奇缺呀!
现在,贾昌道忽然听到有人说,金陵大学有一个不满21岁的年轻人,古书画修复水平不亚于孙教授,这怎么能不让他兴奋?
什么不着急?不存在的!
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一看,这个向南,究竟有什么样的本事,让孙教授如此不吝夸赞?
这种迫切的心情,如果打个比方的话,就好像洞房花烛夜时,皮带的卡扣突然卡死了。
更可恶的是,买的皮带太高级,居然还剪不断
向南的家离金陵大学不远,骑自行车也只需要十五分钟的时间。
等他来到孙教授的办公室时,才刚刚过去二十分钟。
“孙教授,我来了。”
向南恭敬地向孙教授打了个招呼,以后才朝坐在一旁的贾昌道微微点头。
看着脸不红气不喘,表情淡然的向南,贾昌道也在心中暗赞:“不疾不徐,稳重大方,确实是一个好苗子。”
能够从事古画修复行业,稳重、耐心、心细是必不可缺的,太过跳脱的人,也不可能忍受得住短则一两个月,长则半年一年的古画修复工作。
说他是好苗子,也只是第一眼的印象。
贾昌道好歹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不可能因为孙教授的一句话,就坚信向南就是个古书画修复大师。
一切还要等考验结束以后再说。
贾昌道正想着,孙教授就开口了:“那幅画带了吗?”
“带了。”向南点了点头,将身后的背包取了下来,“在包里。”
“不用取出来
老妈杨秀芝坐在沙发上敷着面膜,手里还拿着手机在刷刷刷,“来,儿子,给你妈看看,我买的面膜是不是小作坊做的呀?怎么我脸上的皮肤还是粗糙得像草纸一样啊?我要打12315投诉他们!”
“”
向南一看装好了水,假装什么都没有听到,淡定地回到房间里,“啪嗒”一声将门锁上,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是老爸老妈的日常操作了。
从小时候发现他的右眼睛有些异于常人之后,老爸老妈从一开始的担惊受怕,到如今也已经习以为常了。
没错,他就是我们的儿子,亲生的!
绝对不是打酱油送的!
“到底怎么想的?打酱油也不可能送你一个这么帅的儿子啊!”
向南嘴角微微上翘,露出一丝浅笑,转头看到电热水壶的壶嘴里已经开始冒出白烟了,这才起身从抽屉里将排刷等工具拿出来,放到趁手的位置上。
刚刚做完准备工作,扔在床头的手机忽然响了起来。
向南愣了愣,居然忘了关手机了。
修复古书画时,需要全神贯注,一丝不苟,老师们都会要求将手机关掉或者静音,以免在修复关键部位时,受到惊扰。
这要是在修复价值连城的古书画时,被手机铃声吓得手一抖,一幅艺术魁宝也许就毁掉了。
“以后干脆都静音好了。”
向南一边想着,一边走过去拿起手机一看,电话号码显示的是孙教授办公室。
“向南啊,赶紧来我办公室一趟,有个考验等着你!哦,对了,我昨天给你的那幅古画还没动吧?一起带过来!”
向南还没来得及问清楚怎么回事,孙教授就挂断了电话。
考验?什么考验?
向南一脑袋浆糊,但手底下一点也不迟疑,三下两下收拾好东西,把书包往身后一背,就出门去了。
“爸妈,我去学校了,午饭就不在家吃了!”
“哎!这臭小子,我刚刚才做好了鱼头炖豆腐呢!”
向海洋手里端着一个大盘子从厨房里走了出来,硕大的鱼头在乳白色的汤汁里载沉载浮,上面还撒着几根翠绿的香葱,娇艳欲滴。
老妈杨秀芝瞟了一眼,撇了撇嘴,一脸嫌弃:“小池塘里吃饲料的!”
第二章 开水洗画
“不用急,他很快就到了。”
孙教授挂断了电话,笑眯眯地对着小贾说道。
“我不急。”
中年男子,孙教授口中的小贾,也笑呵呵地应道。
他全名叫贾昌道,今年四十五岁,是京城故宫博物院保科技部副主任。
不论是年纪还是行业资历,在孙教授的口中,也只能是小贾了。
这一次,他专程从京城南下,就是为了邀请几位国内古书画修复大师,一起到故宫为修复国宝千里江山图出谋献策。
前两天时间,他已经在魔都博物馆拜访了几位老爷子,他们都满口答应会按时进京。
这次来金陵,本打算邀请孙教授也一起前去,谁料却遇上了这么一件有趣的事儿。
古书画修复装裱这个行当,延绵近两千年,时至今日,仍然秉承着古老的师徒传承制,由师父手把手地传授修复技术。
也正因为此,国内大师级的古书画修复工作者,加在一起也不超过百人,其中大多数还都是年过半百的老头子。
华夏泱泱五千年明,留下的艺术魁宝数不胜数,哪怕这百人不吃不喝不睡,300年也修复不完所有的古籍古画!
人才奇缺呀!
现在,贾昌道忽然听到有人说,金陵大学有一个不满21岁的年轻人,古书画修复水平不亚于孙教授,这怎么能不让他兴奋?
什么不着急?不存在的!
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一看,这个向南,究竟有什么样的本事,让孙教授如此不吝夸赞?
这种迫切的心情,如果打个比方的话,就好像洞房花烛夜时,皮带的卡扣突然卡死了。
更可恶的是,买的皮带太高级,居然还剪不断
向南的家离金陵大学不远,骑自行车也只需要十五分钟的时间。
等他来到孙教授的办公室时,才刚刚过去二十分钟。
“孙教授,我来了。”
向南恭敬地向孙教授打了个招呼,以后才朝坐在一旁的贾昌道微微点头。
看着脸不红气不喘,表情淡然的向南,贾昌道也在心中暗赞:“不疾不徐,稳重大方,确实是一个好苗子。”
能够从事古画修复行业,稳重、耐心、心细是必不可缺的,太过跳脱的人,也不可能忍受得住短则一两个月,长则半年一年的古画修复工作。
说他是好苗子,也只是第一眼的印象。
贾昌道好歹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不可能因为孙教授的一句话,就坚信向南就是个古书画修复大师。
一切还要等考验结束以后再说。
贾昌道正想着,孙教授就开口了:“那幅画带了吗?”
“带了。”向南点了点头,将身后的背包取了下来,“在包里。”
“不用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