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女尊文里考科举
分类: qsxs
嘞,大妞你跟我回家拿!过两天我再领你去学堂师傅那赔个礼。
我的面子,师傅还是要给的,大妞你以后高中了可别忘了咱们乡!”
“哎呀,族长――!大妞,还不快谢谢族长嘞。”
秦子衿闻言倒是一愣,她来到这个世界纯属偶然,惩治大柱纯属是占了原主的身子替原主报仇的缘故。
未来的路怎么走,她倒是真的还没有想过,本想着随遇而安,走一步看一步,实在不行,体会体会田园生活,跟两个真心爱她关心她的亲人平平淡淡过一生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如今,族长显然把另一条更艰辛的道路――科举,摆在了她的面前。
她前世是块读书的好料子,一路从重点高中读到重点大学,再直博,学习上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从未遇到什么困难。
但重活一遭,科举与前世的考试选拔截然不同,人才选拔更为严苛,耗费的心力也要更多,甚至有可能前功尽弃,读到老也不过是个老童生。
她真的可以吗?
秦子衿看向此时正一脸高兴的秦老太和秦大丫,二人听到她能识字是由衷的自豪和欣慰。
而这正是她前世苦苦寻觅不得的亲人的关怀。
罢了,秦子衿心想。
哪怕是为了这一世她的奶奶和娘亲,她也要拼一回试试。
何况,读书,是她一直以来热爱的事情啊。
想到这,秦子衿的心中已豁然开朗,于是她笑着对族长鞠躬:“谢谢族长,我会努力求学的,大妞一定不会忘了您的大恩!”
?
第三章
族长笑呵呵受了秦子衿这一拜,才摸一摸袖口的刺绣沉吟道:“既已是读书人,大妞你这名字可不雅嘞。”
秦子衿一听,顿时有种寻到知己的感觉。
天知道,她自从来到这里,听着周围人左一个“大妞”,右一个“大妞”地叫了这么久,却还是没办法适应这个名字。
好歹她前世也是汉语言文学的博士,不说学富五车,至少博古通今,她多想给自己换个雅俗共赏的名字啊,却一直没寻到由头。
族长不愧是族长,一开口就给了她个好机会。
于是秦子衿略一沉吟:“族长说的是,我先前偶然在书中读到‘子衿’二字,觉得很有意境,雅俗共赏,不知族长意下如何嘞?”
“‘子衿’,哈哈,是个好名字,大妞你既已有想法,族长我这老婆子也不多嘴咯。”
“走!子衿!跟我回去拿书去嘞――”
族长家多是些启蒙读物,与前世秦子衿了解的科举读物相差并不大。
例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是作为给小孩子开蒙识字使用,秦子衿在前世便已熟悉,对她作用不大。
所幸族长家还有四书,分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另外还有一本《孝经》,这些都是科举的基础读物,秦子衿在前世只是略有涉及,并不精通,需要重新学习。(注1)
但是学完这些远远不够,要想具备院试中一鸣惊人的能力,她必须还得研读五经,这些族长家并没有,她得自己想办法。
据秦子衿与族长的攀谈中得知,这书原本是族长母亲留下的,因家中并无念书的好苗子便一直搁置至今。
族长是个爽快人,倒是一并赠与了她,分文未收,并与她约定好,三日后便领她去学堂师傅那重新念书。
秦子衿心中感激,道谢后便捧着书赶紧回去了。
原主得罪过学堂师傅,自古文人气性大,尤其不可玷污学问,依学堂师傅的性子,她若是不拿出点真本事,倒是很难让师傅心甘情愿重新收下她。
所以,她得回去抓紧熟读四书,争取三日后在师傅那刷个好感分。
另外,女尊国科举年龄与其他国家并无二致,原主年龄已到十四,若是参加不了明年的院试,她必须得再等两年才行,拖下去时间太长,花费也颇多,她不想因为她想念书便让原主的奶奶和娘亲为了她省吃俭用。
所以,这便意味着她必须得在明年院试前精通所有的科目,这样的学习速度在这女尊世界里显然是惊世骇俗级别的,要知道寻常人家的孩子从三四岁开蒙,直至念完“四书五经”多半需花上十数年光阴,其间花费的时间精力与银两皆是无数。
而秦子衿为了不给家中平添过多的负担,只能仗着自己前世打下的基础,拿出比前世高考更多的精力来应对了。
这条路,实在是有点艰辛啊。
出神思索间,倒已经从族长家回来了。
“大妞,呸,我这记性!子衿啊,哎呦,这么多书嘞,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人族长嘞。“
秦老太见秦子衿捧着一大捧书回来,忙迎出来,是又感激又骄傲。
感激的是族长竟将这书都送给她家子衿嘞,骄傲的是这还得是她们家子衿争气有本事嘞,要不,怎的不送给旁人去嘞。
“娘,这么多书可好些银子嘞,我去城里买些猪肉吃食给族长送去,人家不要咱们钱,咱们可不能不知好歹嘞。”
在乡里大家互帮互助的时候也不少,大多数时候便是你家给我家送点,我家有好东西再给你家送点,同乡的这份情谊才能慢慢攒下来。
所以,秦大丫见族长竟把这么多书都给她家子衿捧回来了,自然是不好意思真的就这么收下的,人家帮忙是情分,总得送点东西过去心
我的面子,师傅还是要给的,大妞你以后高中了可别忘了咱们乡!”
“哎呀,族长――!大妞,还不快谢谢族长嘞。”
秦子衿闻言倒是一愣,她来到这个世界纯属偶然,惩治大柱纯属是占了原主的身子替原主报仇的缘故。
未来的路怎么走,她倒是真的还没有想过,本想着随遇而安,走一步看一步,实在不行,体会体会田园生活,跟两个真心爱她关心她的亲人平平淡淡过一生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如今,族长显然把另一条更艰辛的道路――科举,摆在了她的面前。
她前世是块读书的好料子,一路从重点高中读到重点大学,再直博,学习上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从未遇到什么困难。
但重活一遭,科举与前世的考试选拔截然不同,人才选拔更为严苛,耗费的心力也要更多,甚至有可能前功尽弃,读到老也不过是个老童生。
她真的可以吗?
秦子衿看向此时正一脸高兴的秦老太和秦大丫,二人听到她能识字是由衷的自豪和欣慰。
而这正是她前世苦苦寻觅不得的亲人的关怀。
罢了,秦子衿心想。
哪怕是为了这一世她的奶奶和娘亲,她也要拼一回试试。
何况,读书,是她一直以来热爱的事情啊。
想到这,秦子衿的心中已豁然开朗,于是她笑着对族长鞠躬:“谢谢族长,我会努力求学的,大妞一定不会忘了您的大恩!”
?
第三章
族长笑呵呵受了秦子衿这一拜,才摸一摸袖口的刺绣沉吟道:“既已是读书人,大妞你这名字可不雅嘞。”
秦子衿一听,顿时有种寻到知己的感觉。
天知道,她自从来到这里,听着周围人左一个“大妞”,右一个“大妞”地叫了这么久,却还是没办法适应这个名字。
好歹她前世也是汉语言文学的博士,不说学富五车,至少博古通今,她多想给自己换个雅俗共赏的名字啊,却一直没寻到由头。
族长不愧是族长,一开口就给了她个好机会。
于是秦子衿略一沉吟:“族长说的是,我先前偶然在书中读到‘子衿’二字,觉得很有意境,雅俗共赏,不知族长意下如何嘞?”
“‘子衿’,哈哈,是个好名字,大妞你既已有想法,族长我这老婆子也不多嘴咯。”
“走!子衿!跟我回去拿书去嘞――”
族长家多是些启蒙读物,与前世秦子衿了解的科举读物相差并不大。
例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是作为给小孩子开蒙识字使用,秦子衿在前世便已熟悉,对她作用不大。
所幸族长家还有四书,分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另外还有一本《孝经》,这些都是科举的基础读物,秦子衿在前世只是略有涉及,并不精通,需要重新学习。(注1)
但是学完这些远远不够,要想具备院试中一鸣惊人的能力,她必须还得研读五经,这些族长家并没有,她得自己想办法。
据秦子衿与族长的攀谈中得知,这书原本是族长母亲留下的,因家中并无念书的好苗子便一直搁置至今。
族长是个爽快人,倒是一并赠与了她,分文未收,并与她约定好,三日后便领她去学堂师傅那重新念书。
秦子衿心中感激,道谢后便捧着书赶紧回去了。
原主得罪过学堂师傅,自古文人气性大,尤其不可玷污学问,依学堂师傅的性子,她若是不拿出点真本事,倒是很难让师傅心甘情愿重新收下她。
所以,她得回去抓紧熟读四书,争取三日后在师傅那刷个好感分。
另外,女尊国科举年龄与其他国家并无二致,原主年龄已到十四,若是参加不了明年的院试,她必须得再等两年才行,拖下去时间太长,花费也颇多,她不想因为她想念书便让原主的奶奶和娘亲为了她省吃俭用。
所以,这便意味着她必须得在明年院试前精通所有的科目,这样的学习速度在这女尊世界里显然是惊世骇俗级别的,要知道寻常人家的孩子从三四岁开蒙,直至念完“四书五经”多半需花上十数年光阴,其间花费的时间精力与银两皆是无数。
而秦子衿为了不给家中平添过多的负担,只能仗着自己前世打下的基础,拿出比前世高考更多的精力来应对了。
这条路,实在是有点艰辛啊。
出神思索间,倒已经从族长家回来了。
“大妞,呸,我这记性!子衿啊,哎呦,这么多书嘞,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人族长嘞。“
秦老太见秦子衿捧着一大捧书回来,忙迎出来,是又感激又骄傲。
感激的是族长竟将这书都送给她家子衿嘞,骄傲的是这还得是她们家子衿争气有本事嘞,要不,怎的不送给旁人去嘞。
“娘,这么多书可好些银子嘞,我去城里买些猪肉吃食给族长送去,人家不要咱们钱,咱们可不能不知好歹嘞。”
在乡里大家互帮互助的时候也不少,大多数时候便是你家给我家送点,我家有好东西再给你家送点,同乡的这份情谊才能慢慢攒下来。
所以,秦大丫见族长竟把这么多书都给她家子衿捧回来了,自然是不好意思真的就这么收下的,人家帮忙是情分,总得送点东西过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