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演技炸裂
分类: qsxs
出:由于是直播,必须一镜到底,中间不能停,不然算放送事故;准时开播,准时结束,不然还是算放送事故。
虽然感觉到这个策划就是个脑残智障,但总比事业落魄来得好,起码也是个机会,于是那导演还是很无奈的接受了这个相当荒唐的挑战。
然而当剧组筹备正式开始后,一连串麻烦才真正开始。
那中年导演没名气,习惯了对现实妥协,有些低声下气,在剧组内威望极端不足。而剧组各路人马同样也是各种幺蛾子。
有毫无演技,毫无敬业精神的;有小明星摆谱,自己演技差,却到处指手画脚的;有酗酒的……
整个剧组中,除了那导演,基本上都抱着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心态,没什么人真正在意节目的成败,而等筹备工作终于完成了,到了开拍日,一切恶果瞬间就爆发了出来。
随后就是一连串巧合意外的悲喜剧。
有演员偷情,双双出了车祸无法到场。导演夫妻无奈只能临时救场顶班。有酗酒的烂醉如泥,根本没法出演,大家只能开始即兴表演,随机应变,但正混乱着呢,饰演采音师的那位腹泻犯了,疯了一样要出门,拦都拦不住……
反正就是一地鸡毛。不过面对重重困难,那中年导演依然想要挽救节目,不甘的大喊道:摄像机不能停!
受到了他的激励,剧组所有人终于开始积极主动起来,并且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一镜到底,完成了这部长达三十七分钟的大烂片。
这其实就是部反转片。影片最后,观众们才能明白,为什么有些表演会很不自然,为什么有些剧情会那么古怪,为什么某些镜头会穿帮……
……
然而那些对容光来说,全都无关紧要。关键是这部影片成本足够低,但完成度又相当高。尤其是立意还算不错。算是一部对所有电影人和影迷的励志类型的致敬片。
哪怕我们拍出来是烂片,其实一开始也没人想要拍烂片,背后总有许多人在努力。也许是水平不足,也许是条件受限,也许遇到了意外,最终结果很不好,引来了骂声一片,但背后我们仍然努力过!
第3章 加一个长镜头
原版的《摄像机不能停》,最大的优点就是成本低,属于最最低的那一类。前后的拍摄成本就用了300万日元(软妹币18万)。
能低到如此程度的,而且在合格线以上水准的影片,容光能想到的就只有贾科长的《小武》,还有宁昊导演的《香火》了。这两部影片的拍摄成本同样在20万元左右。
不提现在97年,《小武》可能都已经拍摄完成。这两部国内影片,走的都是电影节冲奖模式。你让容光怎么去模仿呢?
《小武》是香港片商的投资。宁昊本身就是业内小有名气的广告和MTV导演。而且他家里就是做生意的,所以习惯脖子上一根很粗的金狗链。就是明白告诉你们:兄弟我如果影视圈里混不下去,那就只能回家继承家产。就问你们怕不怕?
因此说,他们起码能负担得起国外电影节的差旅费。可让容光该怎么办呢?难道买条游泳裤游泳出海吗?
另外,这两部都是地下电影。这时期管理可是相当严格的。发现地下电影,立马就禁导五年。连几年后的姜闻都照样杀无赦。
并且谁投资地下电影,就罚款投资额的五十倍!把以前撒欢的煤老板都吓尿了。傻逼才会投资你们电影呢。
你说说看,容光又怎么敢去做地下电影?
容光可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
内地的影视圈里,号称三大的北电、中戏和上戏,他们才是根红苗正的嫡系。最多再有军艺、中舞作为外围,地方十多所艺术院校作为补充。他们这些人犯了错,可能还有挽回的机会,能够找师长校友拉关系、攀交情。
可容光这样的圈外出身,一有小错误,可能就直接高压线凉凉。如果不循规蹈矩、谨小慎微,能够混二十几年成为老炮儿吗?早就被扬成灰灰了。
所以还是回到《摄像机不能停》这里来吧!
首先的话,题材肯定要做大修改。丧尸不可能,成片审核绝不会通过。准备拍摄的可是院线电影,总不能浪费那张8万元的批号吧?
其次在原版电影中,虽然是搞笑风励志片,但原版导演一开始的目的,可能就是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自娱自乐。突然成为黑马,那纯属意外,也许连那原版导演自己都没想到。
像这样的自娱自乐影片,不可避免的弱化了商业元素。再加上原版导演资源不足及缺乏经验,情感塑造有些令人遗憾,人物也不够鲜明。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反而没做到面面俱到。搞笑喜剧和狗血励志方面也变得不算很突出。
虽说这部肯定是好电影。但容光还是决定,砍掉那些无关情节和无关情感表达,全面突出喜剧和狗血元素。这个才是商业片的好卖点。
然而也不是没有问题。那就是17万依然还是不够。
别看原版电影花费的比较少,大部分演员可是导演的朋友友情出演(业余选手),女主角也是个毫无名气的半新人,场景就是个废弃的自来水厂以及导演自己的家,拍摄器材都是人情借来的,物化道同样都是友情帮忙,这些都没怎么花钱。
另外还有最大的大头――胶片。原版电影的拍摄年代,早就全面普及了数字摄像机,根本不存在购
虽然感觉到这个策划就是个脑残智障,但总比事业落魄来得好,起码也是个机会,于是那导演还是很无奈的接受了这个相当荒唐的挑战。
然而当剧组筹备正式开始后,一连串麻烦才真正开始。
那中年导演没名气,习惯了对现实妥协,有些低声下气,在剧组内威望极端不足。而剧组各路人马同样也是各种幺蛾子。
有毫无演技,毫无敬业精神的;有小明星摆谱,自己演技差,却到处指手画脚的;有酗酒的……
整个剧组中,除了那导演,基本上都抱着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心态,没什么人真正在意节目的成败,而等筹备工作终于完成了,到了开拍日,一切恶果瞬间就爆发了出来。
随后就是一连串巧合意外的悲喜剧。
有演员偷情,双双出了车祸无法到场。导演夫妻无奈只能临时救场顶班。有酗酒的烂醉如泥,根本没法出演,大家只能开始即兴表演,随机应变,但正混乱着呢,饰演采音师的那位腹泻犯了,疯了一样要出门,拦都拦不住……
反正就是一地鸡毛。不过面对重重困难,那中年导演依然想要挽救节目,不甘的大喊道:摄像机不能停!
受到了他的激励,剧组所有人终于开始积极主动起来,并且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一镜到底,完成了这部长达三十七分钟的大烂片。
这其实就是部反转片。影片最后,观众们才能明白,为什么有些表演会很不自然,为什么有些剧情会那么古怪,为什么某些镜头会穿帮……
……
然而那些对容光来说,全都无关紧要。关键是这部影片成本足够低,但完成度又相当高。尤其是立意还算不错。算是一部对所有电影人和影迷的励志类型的致敬片。
哪怕我们拍出来是烂片,其实一开始也没人想要拍烂片,背后总有许多人在努力。也许是水平不足,也许是条件受限,也许遇到了意外,最终结果很不好,引来了骂声一片,但背后我们仍然努力过!
第3章 加一个长镜头
原版的《摄像机不能停》,最大的优点就是成本低,属于最最低的那一类。前后的拍摄成本就用了300万日元(软妹币18万)。
能低到如此程度的,而且在合格线以上水准的影片,容光能想到的就只有贾科长的《小武》,还有宁昊导演的《香火》了。这两部影片的拍摄成本同样在20万元左右。
不提现在97年,《小武》可能都已经拍摄完成。这两部国内影片,走的都是电影节冲奖模式。你让容光怎么去模仿呢?
《小武》是香港片商的投资。宁昊本身就是业内小有名气的广告和MTV导演。而且他家里就是做生意的,所以习惯脖子上一根很粗的金狗链。就是明白告诉你们:兄弟我如果影视圈里混不下去,那就只能回家继承家产。就问你们怕不怕?
因此说,他们起码能负担得起国外电影节的差旅费。可让容光该怎么办呢?难道买条游泳裤游泳出海吗?
另外,这两部都是地下电影。这时期管理可是相当严格的。发现地下电影,立马就禁导五年。连几年后的姜闻都照样杀无赦。
并且谁投资地下电影,就罚款投资额的五十倍!把以前撒欢的煤老板都吓尿了。傻逼才会投资你们电影呢。
你说说看,容光又怎么敢去做地下电影?
容光可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
内地的影视圈里,号称三大的北电、中戏和上戏,他们才是根红苗正的嫡系。最多再有军艺、中舞作为外围,地方十多所艺术院校作为补充。他们这些人犯了错,可能还有挽回的机会,能够找师长校友拉关系、攀交情。
可容光这样的圈外出身,一有小错误,可能就直接高压线凉凉。如果不循规蹈矩、谨小慎微,能够混二十几年成为老炮儿吗?早就被扬成灰灰了。
所以还是回到《摄像机不能停》这里来吧!
首先的话,题材肯定要做大修改。丧尸不可能,成片审核绝不会通过。准备拍摄的可是院线电影,总不能浪费那张8万元的批号吧?
其次在原版电影中,虽然是搞笑风励志片,但原版导演一开始的目的,可能就是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自娱自乐。突然成为黑马,那纯属意外,也许连那原版导演自己都没想到。
像这样的自娱自乐影片,不可避免的弱化了商业元素。再加上原版导演资源不足及缺乏经验,情感塑造有些令人遗憾,人物也不够鲜明。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反而没做到面面俱到。搞笑喜剧和狗血励志方面也变得不算很突出。
虽说这部肯定是好电影。但容光还是决定,砍掉那些无关情节和无关情感表达,全面突出喜剧和狗血元素。这个才是商业片的好卖点。
然而也不是没有问题。那就是17万依然还是不够。
别看原版电影花费的比较少,大部分演员可是导演的朋友友情出演(业余选手),女主角也是个毫无名气的半新人,场景就是个废弃的自来水厂以及导演自己的家,拍摄器材都是人情借来的,物化道同样都是友情帮忙,这些都没怎么花钱。
另外还有最大的大头――胶片。原版电影的拍摄年代,早就全面普及了数字摄像机,根本不存在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