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明世祖
分类: qsxs
大臣还有哪个敢搞事?
要是后者……
其实也是好事。
景泰帝胡思乱想了一阵,然后连带儿子玩的心思都没有了,拍拍屁股要走人。
他现在心里乱,还是去找于谦于大人商量商量。
而朱见济也没必须阻拦。
有些事情只需要买下种子就好,做的太多容易弄巧成拙。
反正现在最重要是就是保证他和他爹多活几年。
在明朝的政治斗争里面,有时候你能笑到最后,不是因为政治手段高超,而是因为单纯的能活。
毕竟活的久了什么都能见到。
而大明朝在洪武大帝老朱同志的设计下,各个项目其实是挺完备的,皇帝权威高高在上,到了后期的愤青崇祯上位,都能横扫阉党,转手无数首辅。
说真的,也就是他爹心理没黑化,要是住在南宫里的大伯因为身体原因“不幸风寒去世”,那得多好?
历史上的明英宗在被囚南宫的时候还生了好几个孩子,就这儿能吃能喝能生的还好意思出来说被景泰帝虐待了,也是不要脸。
朱见济深深叹气。
景泰帝那一边,看完儿子后越想越激动,当真找了于谦过来商量。
被人成为“救时宰相”,并且是大明朝文武力量改变后的实质文臣领袖,于谦的日常工作是很忙的。
但再忙他也得为皇帝服务。
谁让天下是老朱家的?
“陛下……”
“廷益不必多礼!”
景泰帝手脚麻利的扶住了于大人,面带笑容。
他是很信任于谦的。
甚至比信任自己还要信任于谦。
因为景泰帝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水平只能“垂拱而治”,而真正治理天下的,就是他面前的这位平平无奇的中年文官。
而他们双方之间少有的矛盾,就在于废立太子一事上。
虽然于谦因为深受皇恩而没在风波中正式表达态度,但景泰帝其实也明白他心中所想。
要不然顺着正常的历史轨迹,于谦何须收下书生杨集所写的那封信?
好在太子做的那个梦,让景泰帝能够挺直腰板的把于谦叫过来,让他给自己做证明做宣传,然后进一步削弱正统皇帝跟他儿子成为皇帝的可能性。
即便正统皇帝从小就听信宦官,
即便正统皇帝一手微操出了土木堡之变,
即便正统皇帝被瓦剌俘虏过,
即便正统皇帝在当俘虏的时候,用“人格魅力”征服了野蛮的瓦剌并且和他们打成一片,还试图为他们叫开大明的城门……
但从古代的道德观念和基本法看,正统皇帝仍旧名正言顺!
因为他既嫡且长!
所以他已经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政治智障,却仍有无数官员为他站台。
所以他景泰当了几年皇帝,临危受命保住了大明江山社稷,却连立自己的儿子当太子都被人阻拦。
好在他儿子做了梦。
景泰帝高高兴兴的把这个美梦分享给了于谦。
但于谦听了的表情却不太好。
就像景泰帝信任他一样,于谦也很信任景泰帝。
他相信景泰帝的本质还是个单纯的,不太会政治斗争的青年。
也相信景泰帝的儿子不会撒谎。
毕竟朱见济真的只是个小孩子,距离他开蒙读书的时间,也不过三天。
因为刚刚读了三天书,朱见济就病倒了。
这么短暂的功夫,即便为朱见济服务的老师们是内阁学士这样的博学人物,也不能让他量子波动速读。
第三章 :太子盯上了曹吉祥
“可是有人引诱了太子?”
第一时间,于谦认为其中有阴谋!
但阴谋不阴谋的景泰帝不关心,大不了后面再把太子身边的人都换了,直接斩草除根。
他现在关心的是皇位合法性的问题。
“如果当真是太宗皇帝显灵,那这个……”景泰帝激动的给于谦使眼色,希望拉拢这位文人领袖给自己撑腰站队。
但于谦反应和废立风波时一致。
他保持了沉默。
还是那个原因,古代士大夫的道德观念不能允许景泰帝去挑战正统皇帝的合法性,但提拔赏识之恩也无法令于谦开口反驳已经上头的景泰帝。
好在君臣几年,景泰帝能感受到于谦的纠结。
他长长叹气。
“罢了罢了,”景泰帝对着于谦很无奈,“朕还是去找胡]吧。”
胡]作为五朝老臣,看眼色的实力还是有的――
在黄a投机上疏易太子后,实际上是胡]率领大臣签字同意的。
于谦就此告退,只留下景泰帝继续思索如何让胡]替自己搞舆论宣传。
对于于谦终究不愿意彻底为他和他儿子服务,景泰帝心里的确不高兴。
但景泰帝到底比他哥有良心,知道哪些人靠得住,能信任。
像于谦这样全服心思都放在国家上面的纯臣,恰恰是景泰帝这种放手皇帝的最佳拍档。
不管做什么,景泰帝即使猜到于谦会是个什么态度,但还是喜欢把他叫过来打声招呼。
对方肯帮忙最好,不想也罢,总有投机分子来帮皇帝陛下分忧。
于是景泰帝独自思索了一阵,又吩咐随身太监兴安去传了礼部尚书胡]。
至于朱见济那边,却是无所事事。
因为“大病初愈”,皇帝皇后都当他是个金贵的娃娃,恨不得让宫人贴
要是后者……
其实也是好事。
景泰帝胡思乱想了一阵,然后连带儿子玩的心思都没有了,拍拍屁股要走人。
他现在心里乱,还是去找于谦于大人商量商量。
而朱见济也没必须阻拦。
有些事情只需要买下种子就好,做的太多容易弄巧成拙。
反正现在最重要是就是保证他和他爹多活几年。
在明朝的政治斗争里面,有时候你能笑到最后,不是因为政治手段高超,而是因为单纯的能活。
毕竟活的久了什么都能见到。
而大明朝在洪武大帝老朱同志的设计下,各个项目其实是挺完备的,皇帝权威高高在上,到了后期的愤青崇祯上位,都能横扫阉党,转手无数首辅。
说真的,也就是他爹心理没黑化,要是住在南宫里的大伯因为身体原因“不幸风寒去世”,那得多好?
历史上的明英宗在被囚南宫的时候还生了好几个孩子,就这儿能吃能喝能生的还好意思出来说被景泰帝虐待了,也是不要脸。
朱见济深深叹气。
景泰帝那一边,看完儿子后越想越激动,当真找了于谦过来商量。
被人成为“救时宰相”,并且是大明朝文武力量改变后的实质文臣领袖,于谦的日常工作是很忙的。
但再忙他也得为皇帝服务。
谁让天下是老朱家的?
“陛下……”
“廷益不必多礼!”
景泰帝手脚麻利的扶住了于大人,面带笑容。
他是很信任于谦的。
甚至比信任自己还要信任于谦。
因为景泰帝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水平只能“垂拱而治”,而真正治理天下的,就是他面前的这位平平无奇的中年文官。
而他们双方之间少有的矛盾,就在于废立太子一事上。
虽然于谦因为深受皇恩而没在风波中正式表达态度,但景泰帝其实也明白他心中所想。
要不然顺着正常的历史轨迹,于谦何须收下书生杨集所写的那封信?
好在太子做的那个梦,让景泰帝能够挺直腰板的把于谦叫过来,让他给自己做证明做宣传,然后进一步削弱正统皇帝跟他儿子成为皇帝的可能性。
即便正统皇帝从小就听信宦官,
即便正统皇帝一手微操出了土木堡之变,
即便正统皇帝被瓦剌俘虏过,
即便正统皇帝在当俘虏的时候,用“人格魅力”征服了野蛮的瓦剌并且和他们打成一片,还试图为他们叫开大明的城门……
但从古代的道德观念和基本法看,正统皇帝仍旧名正言顺!
因为他既嫡且长!
所以他已经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政治智障,却仍有无数官员为他站台。
所以他景泰当了几年皇帝,临危受命保住了大明江山社稷,却连立自己的儿子当太子都被人阻拦。
好在他儿子做了梦。
景泰帝高高兴兴的把这个美梦分享给了于谦。
但于谦听了的表情却不太好。
就像景泰帝信任他一样,于谦也很信任景泰帝。
他相信景泰帝的本质还是个单纯的,不太会政治斗争的青年。
也相信景泰帝的儿子不会撒谎。
毕竟朱见济真的只是个小孩子,距离他开蒙读书的时间,也不过三天。
因为刚刚读了三天书,朱见济就病倒了。
这么短暂的功夫,即便为朱见济服务的老师们是内阁学士这样的博学人物,也不能让他量子波动速读。
第三章 :太子盯上了曹吉祥
“可是有人引诱了太子?”
第一时间,于谦认为其中有阴谋!
但阴谋不阴谋的景泰帝不关心,大不了后面再把太子身边的人都换了,直接斩草除根。
他现在关心的是皇位合法性的问题。
“如果当真是太宗皇帝显灵,那这个……”景泰帝激动的给于谦使眼色,希望拉拢这位文人领袖给自己撑腰站队。
但于谦反应和废立风波时一致。
他保持了沉默。
还是那个原因,古代士大夫的道德观念不能允许景泰帝去挑战正统皇帝的合法性,但提拔赏识之恩也无法令于谦开口反驳已经上头的景泰帝。
好在君臣几年,景泰帝能感受到于谦的纠结。
他长长叹气。
“罢了罢了,”景泰帝对着于谦很无奈,“朕还是去找胡]吧。”
胡]作为五朝老臣,看眼色的实力还是有的――
在黄a投机上疏易太子后,实际上是胡]率领大臣签字同意的。
于谦就此告退,只留下景泰帝继续思索如何让胡]替自己搞舆论宣传。
对于于谦终究不愿意彻底为他和他儿子服务,景泰帝心里的确不高兴。
但景泰帝到底比他哥有良心,知道哪些人靠得住,能信任。
像于谦这样全服心思都放在国家上面的纯臣,恰恰是景泰帝这种放手皇帝的最佳拍档。
不管做什么,景泰帝即使猜到于谦会是个什么态度,但还是喜欢把他叫过来打声招呼。
对方肯帮忙最好,不想也罢,总有投机分子来帮皇帝陛下分忧。
于是景泰帝独自思索了一阵,又吩咐随身太监兴安去传了礼部尚书胡]。
至于朱见济那边,却是无所事事。
因为“大病初愈”,皇帝皇后都当他是个金贵的娃娃,恨不得让宫人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