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从未如此热血4:二战美日太平洋大对决(终结篇)》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号不知出于什么心态,并没有把自己部队惨败的情形告诉志摩,只是发出信号说:“这是‘时雨’号,舰舵发生故障。”
于是,被蒙在鼓里的志摩继续深入海峡。随后他才意识到自己进入的是西村部队的坟地,漆黑海面上的火光居然全是还在燃烧着的日舰。
志摩部队先是看到了被炸成两截、犹如灼热大铁块的“扶桑”号。因为被炸断的两部分都在燃烧,志摩当时还以为是“扶桑”号和“山城”号两艘战列舰的残骸。10分钟后,他又发现了右前方的一艘起火军舰,后来辨认出是“最上”号。
凌晨5点,“阿武隈”号轻巡洋舰突然遭到鱼雷艇的袭击,航速骤降至10节。黑夜中赤焰到处乱窜,美军的第二个伏击战打响了。
犹如晚上一个人走进坟地看到死尸,本来就已心慌意乱,如果再被人从背后猛击一拳,简直要惊到没法儿活了。一股凉气从志摩的脚跟一直冒到天灵盖,他急忙下令各舰转舵。
就在掉转船头的一瞬间,慌不择路的“那智”号与受伤的“最上”号相撞,将“最上”号的左舷侧撞开了一个大洞。“最上”号的官兵见状破口大骂:“慌什么!瞎眼了,看不见着火的军舰吗?”
要不是这次意外的相撞,“最上”号或许还有存活的可能,但多了这么一个大窟窿,它再也无法逃出生天。
志摩已经顾不上“最上”号的死活了,自己能逃命比什么都要紧。还好,志摩部队是一支规模不大的轻装部队,比较容易脱身。最后,除“阿武隈”号遭重创外,其余军舰都得以退出了苏里高海峡。在其身后,是燃烧的残骸、挣扎的水兵和大片的油迹。
当然,这也是奥尔登多夫没有穷追猛打的结果。因为他收到了一份令人震惊的敌情通报:栗田部队已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域,出现在莱特湾北部的萨马海。
奥尔登多夫立即下令停止追击。考虑到溃逃的志摩部队可能再次突破苏里高海峡,他将兵力一分为二,一半兵力向事发地点赶去,以应对栗田部队带来的威胁。
虽然派出了援兵,但奥尔登多夫很清楚,这对于救急其实起不了多大作用。且不说援兵不可能及时赶到作战海域,就算到了那里,由于舰上的穿甲弹所剩无几,也难以起到支援的作用了。

★万籁俱寂
栗田的去而复返,缘于一个微小的细节。
在哈尔西决定北上之前,有一架美机始终在栗田部队上空时隐时现,极力保持接触。栗田很清楚,这是美军在海空大战中的惯例,对方可以通过这架飞机来了解他的部队的动向。下午4点20分,这架美机突然向东方飞去,从此不见踪影,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一次空袭。
栗田并不知道哈尔西已经率部离开,他只据此做出一个判断,那就是哈尔西肯定相信胜局已定,所以才停止了追击。
棋才下了一半,所谓胜败还早得很呢。栗田马上想到了要钻这个空子,他下令舰队再次转向东进。
部队退却时,栗田曾向联合舰队司令部发出电报,此时尚未收到复电。参谋们都很吃惊,一再追着栗田说:“对于下午的电报,大本营尚未回电!”
栗田只回答了一句话:“没关系,我们干我们的!”
在栗田部队东进两个小时后,他们终于接到了丰田发来的训令,上面写道:“仰仗神明庇佑,全军猛烈突击!”
栗田在日本海军中的声名并不好,之前就有过坐着战列舰还被鱼雷艇追杀的笑话,并被冠上了“逃之栗田”的绰号。显然,在联合舰队司令部看来,栗田属于旧病复发,他先前的撤退决定也只能归到怯懦胆小的类型。丰田发来这份训令,就是告诉栗田,不管碰到什么困难,也不管付出多大牺牲,都要坚决对莱特湾实施突击。
栗田部队的普通官兵并不知道,部队再次东进其实是栗田的单独决定,还以为这是不得不执行丰田训令的结果,因此,在训令公布后,纷纷对之冷嘲热讽。
这个说:“请把战斗托付给我们吧,在陆地上指挥海上实战(指联合舰队司令部一直在陆地上),就是神仙也难以办到。”
那个说:“不了解这种惊人的空袭,才会说这种不负责任的话。什么‘神明庇佑’,倒不如换成‘全军覆灭’。”
栗田正好以上级硬性命令为由,来化解属下们的抱怨,所以对此也未多做解释。10月24日晚上8点,他向联合舰队司令部发报,作为对训令的回复:“本队将置一切损失于不顾,决心于25日上午11时突进莱特湾。”
晚上11点半,栗田部队的22艘日舰以单纵队阵式进入了圣贝纳迪诺海峡。圣贝纳迪诺海峡号称魔鬼海峡,最窄处不足两英里,而当时海流的速度是每小时七到九海里,到处都翻卷着漩涡。舰队要从这里穿过,困难程度犹如用木伐渡过急流。此外,整个舰队早已实行了灯火管制,海峡两岸也看不到一点儿灯影,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摸黑航行。
到了这个时候,林加百日训练终于显现出效果。栗田部队的官兵凭借其出色的目力和坚忍的意志,始终驾驶着舰船稳步前行。对此,美方也感叹不已。一名军官由衷称赞道:“能在漆黑的深夜出色地越过海峡,真是了不起!”另一名美军军官则评论说:“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海军显示出来的一大特征是,具有闯过绝望难关的勇气和能力。”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7/1-20060G31522343.jpg"/>
栗田部队是日本海军当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