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
分类: qsxs
经自缢身亡了。
下雨的夜晚,突然看见这一幕,将赵铭再次吓得够呛,心里差点留下阴影,太特么渗人了。
这是赵铭一晚上看见的第二个死人,第一个人是他不知道姓名,为他而死的老者,第二个人就是房间挂着的明朝官员。
回想着刚才的事情,赵铭意识到,他估计是穿越到崇祯末年,只是不晓得是哪一年。
崇祯末年,流寇肆虐,建奴凶悍,内外交困,基本已经无力回天了。
赵铭暗道倒霉,他呆坐地上良久才爬起身来,然后镇定精神,轻轻翻窗进了房间。
这时他直接走向点着油灯的红木书桌,正要取出那方印观看,却见书桌上的宣纸上,写着一首诗,于是不自觉的念道:“钟山之气,赫赫洋洋;归于帝侧,保此冠裳。”
“这是一首绝命诗!”赵铭心头震惊,他回头看了眼悬着的官员,心里生出不好的预感。
他急忙翻看书桌上的其他东西,很快拿起一本奏疏,借着昏黄的灯火,能看见上面写着《启议江防疏》,他急忙展开,直接看到最后,便见竖着一行字,“户部郎中刘成治,弘光元年四月二十八日!”
赵铭顿时如遭雷击,“草泥马,弘光朝,这里是南京!”
他急忙拿出那枚印章,在油灯下观看,却根本不认识,于是忙在桌上拿了一张宣纸,将印章按下,才看见上面刻的是“京卫指挥使司指挥佥事马锡”。
赵铭将包袱直接放在桌上,继续翻看,里面有些金叶子,还有一封信,因为被衣服包裹着,并未打湿,于是他立刻取出观看。
内容是马锡的父亲告诉他,为父已经护着太后去浙中,让他赶紧追去。
赵铭看完信,顿时明白了,他穿越成了被定为奸臣的马士英之子。
这让他一阵无语,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居然是弘光朝,而且南京已经陷落,马士英的名声也已经彻底臭掉,这简直是炼狱级别的难度。
“这怎么玩?”赵铭懵逼了,他双手撑着桌子,重重砸了一拳,对自己的前途深感忧郁,“老天,这不是耍我么?”
正在这时,外面几声满语传来,然后便听有人用汉话说道,“你、你、还有你,进去拿人!”
()
第2章 南京雨夜
赵铭听见院子外的动静,脸上色变,心里暗骂,“还真是阴魂不散。”
他急忙将桌上的东西收起,抬头看了眼挂在房梁上的刘成治,不禁叹了口气,然后疾步退出房间,带上斗笠跳出院墙。
这时院子里声音传了出来,“主子,刘成治自杀了!”
赵铭额头留着冷汗,身体贴着院墙,听见那些清兵议论着,“死呢?那去下一家,镇守太监韩赞周、户部主事黄伯端,点名不至,抗拒大清,都要处死,你们去拿黄伯端、我去抓韩赞周!”
“原来清军不只是追杀我一人,而是在按着名单抓捕不降之人。如果是这样,那应该不会有多少清兵专门抓捕我!”赵铭很不地道的松了口气。
此前他不学无术,工地搬砖,自然不晓得,有本叫《广阳杂记》的书里面,记录了他的结局,“马锡,士英子也。北兵渡江,枭首于市。“一张死亡的大网,还笼罩在他的身上。
这时门口的清军议论了一阵,脚步声逐渐远去,赵铭自身难保,没有精力去为那些不屈服的人担心,他压低斗笠,也快步离去。
刚才赵铭跃墙而走,发现他现在所出的街道,应该是明朝官员和贵族聚集居住的区域,他决定赶快离开这里,躲到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去。
这时赵铭小心翼翼的在街道上走着,两边宅门上挂着灯笼,家家户户都府门紧闭,门上都贴着黄纸,写着“大清皇帝万万岁”或者“顺民”。
这让赵铭想起了刚才看见的刘成治,心中不禁伤感,忠义之士,终归是少数啊。
一时间,赵铭不禁开始思考自己的处境,得益于看过不少,他对此时的情况有些了解。
“马士英是明朝首辅,我要是早一年穿过来,或许还有所作为,现在南京被清军占据,弘光朝灭亡,马士英虽不降清,但也成了罪人。这可真是坑儿子了,顶着马士英之子的名头,清军要杀我,以后南方新建立的隆武朝,浙东的鲁监国,恐怕也都不会接纳我。”
“草,这么看来,这个身份完全是个累赘啊!”赵铭不禁暗骂一句,“不过不管怎么说,我得先逃出南京,毕竟清兵现在想杀我,还有那个朱国弼,他好像是东林的人,现在投清后也想弄死我。这些孙子肯定是想将马阮一党赶尽杀绝,然后将弘光朝灭亡的责任,全部推到马士英的身上,这样他们就能掌握话语权,说弘光朝的灭亡,是因为朱由菘昏庸,马士英奸臣弄权,排挤忠良而灭亡,与他们无关,为他们降清找到一块遮羞布。”
赵铭压低斗笠,越想越觉得自己处境不妙,只觉得仿佛有一大群劣绅要害自己。
“这里太危险了,必须尽快离开,况且如果不走,就得剃头发,扎辫儿了。”赵铭边想边走,不过他不熟悉地形,走了半天似乎还在原地转,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走到了哪里,又该如何出城。
这时,他正走在一条小巷子里,忽然他听
下雨的夜晚,突然看见这一幕,将赵铭再次吓得够呛,心里差点留下阴影,太特么渗人了。
这是赵铭一晚上看见的第二个死人,第一个人是他不知道姓名,为他而死的老者,第二个人就是房间挂着的明朝官员。
回想着刚才的事情,赵铭意识到,他估计是穿越到崇祯末年,只是不晓得是哪一年。
崇祯末年,流寇肆虐,建奴凶悍,内外交困,基本已经无力回天了。
赵铭暗道倒霉,他呆坐地上良久才爬起身来,然后镇定精神,轻轻翻窗进了房间。
这时他直接走向点着油灯的红木书桌,正要取出那方印观看,却见书桌上的宣纸上,写着一首诗,于是不自觉的念道:“钟山之气,赫赫洋洋;归于帝侧,保此冠裳。”
“这是一首绝命诗!”赵铭心头震惊,他回头看了眼悬着的官员,心里生出不好的预感。
他急忙翻看书桌上的其他东西,很快拿起一本奏疏,借着昏黄的灯火,能看见上面写着《启议江防疏》,他急忙展开,直接看到最后,便见竖着一行字,“户部郎中刘成治,弘光元年四月二十八日!”
赵铭顿时如遭雷击,“草泥马,弘光朝,这里是南京!”
他急忙拿出那枚印章,在油灯下观看,却根本不认识,于是忙在桌上拿了一张宣纸,将印章按下,才看见上面刻的是“京卫指挥使司指挥佥事马锡”。
赵铭将包袱直接放在桌上,继续翻看,里面有些金叶子,还有一封信,因为被衣服包裹着,并未打湿,于是他立刻取出观看。
内容是马锡的父亲告诉他,为父已经护着太后去浙中,让他赶紧追去。
赵铭看完信,顿时明白了,他穿越成了被定为奸臣的马士英之子。
这让他一阵无语,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居然是弘光朝,而且南京已经陷落,马士英的名声也已经彻底臭掉,这简直是炼狱级别的难度。
“这怎么玩?”赵铭懵逼了,他双手撑着桌子,重重砸了一拳,对自己的前途深感忧郁,“老天,这不是耍我么?”
正在这时,外面几声满语传来,然后便听有人用汉话说道,“你、你、还有你,进去拿人!”
()
第2章 南京雨夜
赵铭听见院子外的动静,脸上色变,心里暗骂,“还真是阴魂不散。”
他急忙将桌上的东西收起,抬头看了眼挂在房梁上的刘成治,不禁叹了口气,然后疾步退出房间,带上斗笠跳出院墙。
这时院子里声音传了出来,“主子,刘成治自杀了!”
赵铭额头留着冷汗,身体贴着院墙,听见那些清兵议论着,“死呢?那去下一家,镇守太监韩赞周、户部主事黄伯端,点名不至,抗拒大清,都要处死,你们去拿黄伯端、我去抓韩赞周!”
“原来清军不只是追杀我一人,而是在按着名单抓捕不降之人。如果是这样,那应该不会有多少清兵专门抓捕我!”赵铭很不地道的松了口气。
此前他不学无术,工地搬砖,自然不晓得,有本叫《广阳杂记》的书里面,记录了他的结局,“马锡,士英子也。北兵渡江,枭首于市。“一张死亡的大网,还笼罩在他的身上。
这时门口的清军议论了一阵,脚步声逐渐远去,赵铭自身难保,没有精力去为那些不屈服的人担心,他压低斗笠,也快步离去。
刚才赵铭跃墙而走,发现他现在所出的街道,应该是明朝官员和贵族聚集居住的区域,他决定赶快离开这里,躲到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去。
这时赵铭小心翼翼的在街道上走着,两边宅门上挂着灯笼,家家户户都府门紧闭,门上都贴着黄纸,写着“大清皇帝万万岁”或者“顺民”。
这让赵铭想起了刚才看见的刘成治,心中不禁伤感,忠义之士,终归是少数啊。
一时间,赵铭不禁开始思考自己的处境,得益于看过不少,他对此时的情况有些了解。
“马士英是明朝首辅,我要是早一年穿过来,或许还有所作为,现在南京被清军占据,弘光朝灭亡,马士英虽不降清,但也成了罪人。这可真是坑儿子了,顶着马士英之子的名头,清军要杀我,以后南方新建立的隆武朝,浙东的鲁监国,恐怕也都不会接纳我。”
“草,这么看来,这个身份完全是个累赘啊!”赵铭不禁暗骂一句,“不过不管怎么说,我得先逃出南京,毕竟清兵现在想杀我,还有那个朱国弼,他好像是东林的人,现在投清后也想弄死我。这些孙子肯定是想将马阮一党赶尽杀绝,然后将弘光朝灭亡的责任,全部推到马士英的身上,这样他们就能掌握话语权,说弘光朝的灭亡,是因为朱由菘昏庸,马士英奸臣弄权,排挤忠良而灭亡,与他们无关,为他们降清找到一块遮羞布。”
赵铭压低斗笠,越想越觉得自己处境不妙,只觉得仿佛有一大群劣绅要害自己。
“这里太危险了,必须尽快离开,况且如果不走,就得剃头发,扎辫儿了。”赵铭边想边走,不过他不熟悉地形,走了半天似乎还在原地转,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走到了哪里,又该如何出城。
这时,他正走在一条小巷子里,忽然他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