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日子过成诗》
分类: txts3
笆、铺地面、装窗户,像蚂蚁搬家一样往里面添加她喜欢的各种物件,往小院周围的土地里撒上各种种子……在她的亲手创造下,原本破旧的土坯房渐渐有了生机与模样。屋外有大片桃林,屋后有潺潺流水。在终南山这个宏大背景的衬托下,祥子的小院在一片绿色里露出土黄色的一角,显得渺小而温馨。远远看去,有种让人心疼的暖。
老灵魂
2014年的夏天,我和祥子相约同游武当山。原本打算在武当山待五天,结果第三日我们便匆忙折返回了西安。只因与武当山相比,祥子愈发觉出终南小院的好。
我的大段童年也曾在乡下度过,独自在云、川、藏旅行时也曾借宿于各种农家,但祥子的土坯房,仍可列为我住过的最简陋的房子。炎热的七月的晚上,没有水,没有电,甚至没有风。我和祥子并排躺着,聊着人世种种。为了扩大房子的空间,祥子砸掉了屋里的炕,剩下能睡的只有那张半废的折叠床。若是翻身动静过大,它会马上给你一个亲吻大地的惊喜。因为我的到来,祥子把那张唯一的折叠床让给了我,而她自己则将几个蒲团简单拼在一起,算是床了。
屋顶的黄土时不时扑扑簌簌地砸在我的脸上,蜘蛛在角落里默默织着网,一些夜精灵在四围窸窸窣窣地活动着,有老鼠,和不知名的各种小虫子。小屋的门因为太破旧,锁不上,我们用张木桌子顶在门后。其实这一举动纯粹是心理安慰,若真有歹人,真是半点用也没有。不远处,火车与铁轨撞击发出的“哐当”声不时传来,在夜里显得格外韵律鲜明。我一时有时光交错之感,仿佛自己早已是这片土地上的老灵魂,在这样的夜晚又活了过来……
自然为师
曾见过一些终南山的修行人,无一例外都会写出很美的诗句。我奇怪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他们总会给我一个相同的回答:只要你认真住山,都会写出好诗来。
在来终南山之前,祥子虽也有时会将自己的照片和行走心得发在自己的微博上,但写作并不算是她的爱好和习惯。可一入终南,祥子的文字竟也如山中的植物一般,不仅充满了葱郁的诗意,而且十分高产,让一度以文字为生的我自叹不如。我问她怎么做到的,她回答:因为我找到了一位伟大的导师——大自然。
2015年的春天,祥子将自己的山居日记发表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获得了其他公众号的迅速转载,一时成为热门话题。赞赏者有之,质疑者有之,谩骂者有之。我知道她并不喜欢被称为“隐士”,她只是单纯地喜欢山林、喜欢自然而已,只不过山居的所在正好选择了终南。而我,很高兴能成为这一路上她成长的见证,看她一路披荆斩棘来到终南,以无比独立的姿态倔强生长,在山林的滋养中,成长为一个更加强大的自己。
有些人,活了一生,却好像从未活过;而有些人,活的每一天都好像长得足够别人的一生。我想,祥子属于后者。这个只遵循自己内心去生活的女子,一个独立、坚定、入世入得漂亮、出世出得洒脱的女子,在她仅仅24岁的时候,就已经活出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姿态。
自由的心
记得祥子拥有小院的第一个春天,她躺在那株最大的杏花树下小睡。风乍起,花瓣如雨下,落在她的红色衣裙上,远远看去,那花瓣像是原本就绣在衣服上。她一边伸手去接那点点花雨,一边兴奋地大喊:“太美了!太幸福了!我在终南山有座小院了……”那个下午,她在巨大的幸福中——睡着了。
我在远处笑着看她,心想,真好,这才是生活本来该有的模样:热烈地爱着,努力地追求着,全力地创造着,勇猛地生活着,不妥协,不将就,背靠土地,面向阳光,恣意生长……
我想,祥子用一本书想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的生命原本轻盈,阻碍我们自由的从来不是纷繁的外在,而是我们的内在。心灵若自由,日日是好日,时时在终南。
引言 相遇终南
2013年的秋季,好友莎丽约我一同去终南山游玩,那段时间我正好休息,便答应了。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座山的名字,在此之前,我对它一无所知。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这是一次即将改变我一生的际遇。
当车子开出热闹的市区和城郊,驶进山路,青翠的秦岭山脉出现在视线里,茂盛的植被让它散发着一种质朴的幽静,这里的山泉水很清澈,公路沿线的小河里,一路上都听得到河水哗哗的声音。车子再往里开,一座座泥土房屋点缀在山脚或山坳,让这里的幽静又多了一层古朴的意蕴。望着眼前的景致,我整个人仿佛魔怔一般:这不是我梦中出现过的场景吗?
自我少年时,内心就开始了对田园的向往,陶渊明先生的诗一直是我的最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1/1-200411105203M6.jpg"/>
和挚友莎丽在深山。
我无数次看着他的诗句憧憬着自己内心向往的山居生活。
虽然曾经也走过很多国内的名山大川,但终南山给我的感觉除了大山特有的幽静,还有一种莫名的
老灵魂
2014年的夏天,我和祥子相约同游武当山。原本打算在武当山待五天,结果第三日我们便匆忙折返回了西安。只因与武当山相比,祥子愈发觉出终南小院的好。
我的大段童年也曾在乡下度过,独自在云、川、藏旅行时也曾借宿于各种农家,但祥子的土坯房,仍可列为我住过的最简陋的房子。炎热的七月的晚上,没有水,没有电,甚至没有风。我和祥子并排躺着,聊着人世种种。为了扩大房子的空间,祥子砸掉了屋里的炕,剩下能睡的只有那张半废的折叠床。若是翻身动静过大,它会马上给你一个亲吻大地的惊喜。因为我的到来,祥子把那张唯一的折叠床让给了我,而她自己则将几个蒲团简单拼在一起,算是床了。
屋顶的黄土时不时扑扑簌簌地砸在我的脸上,蜘蛛在角落里默默织着网,一些夜精灵在四围窸窸窣窣地活动着,有老鼠,和不知名的各种小虫子。小屋的门因为太破旧,锁不上,我们用张木桌子顶在门后。其实这一举动纯粹是心理安慰,若真有歹人,真是半点用也没有。不远处,火车与铁轨撞击发出的“哐当”声不时传来,在夜里显得格外韵律鲜明。我一时有时光交错之感,仿佛自己早已是这片土地上的老灵魂,在这样的夜晚又活了过来……
自然为师
曾见过一些终南山的修行人,无一例外都会写出很美的诗句。我奇怪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他们总会给我一个相同的回答:只要你认真住山,都会写出好诗来。
在来终南山之前,祥子虽也有时会将自己的照片和行走心得发在自己的微博上,但写作并不算是她的爱好和习惯。可一入终南,祥子的文字竟也如山中的植物一般,不仅充满了葱郁的诗意,而且十分高产,让一度以文字为生的我自叹不如。我问她怎么做到的,她回答:因为我找到了一位伟大的导师——大自然。
2015年的春天,祥子将自己的山居日记发表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获得了其他公众号的迅速转载,一时成为热门话题。赞赏者有之,质疑者有之,谩骂者有之。我知道她并不喜欢被称为“隐士”,她只是单纯地喜欢山林、喜欢自然而已,只不过山居的所在正好选择了终南。而我,很高兴能成为这一路上她成长的见证,看她一路披荆斩棘来到终南,以无比独立的姿态倔强生长,在山林的滋养中,成长为一个更加强大的自己。
有些人,活了一生,却好像从未活过;而有些人,活的每一天都好像长得足够别人的一生。我想,祥子属于后者。这个只遵循自己内心去生活的女子,一个独立、坚定、入世入得漂亮、出世出得洒脱的女子,在她仅仅24岁的时候,就已经活出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姿态。
自由的心
记得祥子拥有小院的第一个春天,她躺在那株最大的杏花树下小睡。风乍起,花瓣如雨下,落在她的红色衣裙上,远远看去,那花瓣像是原本就绣在衣服上。她一边伸手去接那点点花雨,一边兴奋地大喊:“太美了!太幸福了!我在终南山有座小院了……”那个下午,她在巨大的幸福中——睡着了。
我在远处笑着看她,心想,真好,这才是生活本来该有的模样:热烈地爱着,努力地追求着,全力地创造着,勇猛地生活着,不妥协,不将就,背靠土地,面向阳光,恣意生长……
我想,祥子用一本书想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的生命原本轻盈,阻碍我们自由的从来不是纷繁的外在,而是我们的内在。心灵若自由,日日是好日,时时在终南。
引言 相遇终南
2013年的秋季,好友莎丽约我一同去终南山游玩,那段时间我正好休息,便答应了。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座山的名字,在此之前,我对它一无所知。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这是一次即将改变我一生的际遇。
当车子开出热闹的市区和城郊,驶进山路,青翠的秦岭山脉出现在视线里,茂盛的植被让它散发着一种质朴的幽静,这里的山泉水很清澈,公路沿线的小河里,一路上都听得到河水哗哗的声音。车子再往里开,一座座泥土房屋点缀在山脚或山坳,让这里的幽静又多了一层古朴的意蕴。望着眼前的景致,我整个人仿佛魔怔一般:这不是我梦中出现过的场景吗?
自我少年时,内心就开始了对田园的向往,陶渊明先生的诗一直是我的最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1/1-200411105203M6.jpg"/>
和挚友莎丽在深山。
我无数次看着他的诗句憧憬着自己内心向往的山居生活。
虽然曾经也走过很多国内的名山大川,但终南山给我的感觉除了大山特有的幽静,还有一种莫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