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往事》
分类: txts3
英**队的尸体上他过去。”
杜聿明对英国人彻底死了心,这也是为什么他强烈支持戴安澜不去仁安羌而是违抗命令去腊戌的原因,同时杜聿明也知道他上面还有总司令罗卓英和史迪威这两个家伙压在他头上。
杜聿明对史迪威冷嘲热讽道:“轻微总参谋长先生,我们是以盟军的身份还是以难民的身份呢?以盟友的身份,你能代表英国政府的态度吗,以难民的身份,你还当中国是盟友吗?我告诉你,亚历山大说了外国的军队只能以难民的身份进入印度,什么叫难民,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就是要想英国人缴械才可以。”
得到杜聿明的回复,他知道这次中美英在缅甸失败了,英国人拖后腿、不配合、使绊子,中**队不相信他,不过他自己只是个光杆司令,确实没有给出什么东西让中**队相信他,英国人一直在拖他的后腿,每次要干点事情就被英国佬搅和了。史迪威一拳很的很砸在桌子上骂道:“该死的英国佬!”
------------
第004章 局势危急
200师在星夜兼程赶往腊戌,有了王汉章这个金手指,不用再多跑500公里,不用再浪费三天的时间,有从容的时间构筑工事,历史上的那一幕将不会再上演了。
杜聿明和史迪威大吵一架之后,立即把缅甸的情况直接上报给蒋介石,现在远征军出兵的目的可以说已经失败了,英国人跑了,史迪威跟英国人合起伙来陷害远征军,要是再不早做打算,恐怕远征军就要完蛋了。
远在重庆的蒋介石受到杜聿明的电报,仔细看了一遍,眼神中充满的愤怒和无奈,英美做事太绝,但是又不得不依靠他们,尤其是美国人,物资全靠他们支持了,而物资又必须经过英国人的地盘,英国人岂止是从战场上,在之前的物资分配上,英国佬暗中以次充好,扣押了多少中国的物资。老蒋现在觉得缅甸战事失败只是时间的问题了。老蒋现在只能着手准备远征军撤退了,不过目前他还不能把想法说出来,原因是多方面的。
4月23日200师经过三天的急行军抵达腊戌,4月24日200师派出多支小分队想四周搜索,并没有发现日本人的踪影,王汉章记得在历史上日本人在29日才占领腊戌,那么应该是在27日才到达腊戌,还有四天的时间,按照行军速度,鬼子应该在几百公里之外。不过不管怎么说,腊戌有了200师,绝对不会像历史上那么轻易的被占据了。
至少王汉章也改变了一点历史了,慢慢来,以后会越来越好。
王汉章抵达腊戌之后,重新分析了局势,王汉章认为,英国人直接撤回印度,那么缅甸只有人生地不熟的远征军在作战了,而在兵力上远征军与日军的兵力相差并不悬殊,在武器装备上,日军占据优势,尤其是制空权在日本手里,日本的零式战机现在可是风头正盛。
按照历史远征军很快就会撤回中国,缅甸就会被日本完全占据,王汉章也不知道远征军是应该继续坚守缅甸还是撤回国内,不过王汉章认为最好是可以再缅甸坚守,历史上后相识明年的十月份就会反攻缅甸,所以现在日本并没有占据绝对优势,没有切断远征军的退路,因此王汉章觉得可以坚守比较好。
另外历史上第一次远征失败后,怒江以西就被占据了,缅甸被占据,中国对外的联系被中断,物资运不进来,抗战更加的艰苦,盟军不得不开辟新的运输线。人称“驼峰航线”。航线全长800多公里,横跨喜马拉雅山脉,沿线山地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经缅甸到中国昆明、重庆,运输机飞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山峰时,达不到必需高度,只能在峡谷中穿行,飞行路线起伏,有如驼峰,驼峰航线由此得名。飞机飞行时常有强烈的气流变化,遇到意外时,难以找到可以迫降的平地,飞行员即使跳伞,也会落入荒无人烟的丛林难以生还;日军飞机的空中拦截也给运输队造成巨大威胁;飞行过程中,由于气流影响,机器仪表时常故障,会偏离飞行航线。因为恶劣的飞行环境,飞机坠机事件是经常发生的状况,伴随坠机事件,机毁人亡的情况逐步上升。与死亡的近距离接触,一些无法预知的状况,在飞机上,伴随飞机驾驶员左右的,除开副驾驶等人外,估计还有的就是死神了。飞行也许是当时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们最强烈的梦想,但是穿越驼峰航线,差不多就是将梦想构筑在死亡上,因为每次一航行,也许都会是这些飞行员们的最后一次飞行,每损失一架飞机,就必须重新补充一架飞机,每架飞机都有相对应的编号,事故频发的时候,每天都会看到新编号的飞机。
“驼峰航线”途径高山雪峰、峡谷冰川和热带丛林、寒带原始森林、以及日军占领区;加之这一地区气候十分恶劣,强气流、低气压和冰雹、霜冻,使飞机在飞行中随时面临坠毁和撞山的危险,飞机失事率高得惊人。在天气晴朗的时候,飞行员完全可以沿着坠机碎片的反光飞行。他们给这条撒着战友飞机残骸的山谷取了个金属般冰冷的名字“铝谷”。因此,“驼峰航线”又被称之为“死亡航线”。
这种运输方式的代价是巨大的,运输一次资源和运输过程途中所
杜聿明对英国人彻底死了心,这也是为什么他强烈支持戴安澜不去仁安羌而是违抗命令去腊戌的原因,同时杜聿明也知道他上面还有总司令罗卓英和史迪威这两个家伙压在他头上。
杜聿明对史迪威冷嘲热讽道:“轻微总参谋长先生,我们是以盟军的身份还是以难民的身份呢?以盟友的身份,你能代表英国政府的态度吗,以难民的身份,你还当中国是盟友吗?我告诉你,亚历山大说了外国的军队只能以难民的身份进入印度,什么叫难民,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就是要想英国人缴械才可以。”
得到杜聿明的回复,他知道这次中美英在缅甸失败了,英国人拖后腿、不配合、使绊子,中**队不相信他,不过他自己只是个光杆司令,确实没有给出什么东西让中**队相信他,英国人一直在拖他的后腿,每次要干点事情就被英国佬搅和了。史迪威一拳很的很砸在桌子上骂道:“该死的英国佬!”
------------
第004章 局势危急
200师在星夜兼程赶往腊戌,有了王汉章这个金手指,不用再多跑500公里,不用再浪费三天的时间,有从容的时间构筑工事,历史上的那一幕将不会再上演了。
杜聿明和史迪威大吵一架之后,立即把缅甸的情况直接上报给蒋介石,现在远征军出兵的目的可以说已经失败了,英国人跑了,史迪威跟英国人合起伙来陷害远征军,要是再不早做打算,恐怕远征军就要完蛋了。
远在重庆的蒋介石受到杜聿明的电报,仔细看了一遍,眼神中充满的愤怒和无奈,英美做事太绝,但是又不得不依靠他们,尤其是美国人,物资全靠他们支持了,而物资又必须经过英国人的地盘,英国人岂止是从战场上,在之前的物资分配上,英国佬暗中以次充好,扣押了多少中国的物资。老蒋现在觉得缅甸战事失败只是时间的问题了。老蒋现在只能着手准备远征军撤退了,不过目前他还不能把想法说出来,原因是多方面的。
4月23日200师经过三天的急行军抵达腊戌,4月24日200师派出多支小分队想四周搜索,并没有发现日本人的踪影,王汉章记得在历史上日本人在29日才占领腊戌,那么应该是在27日才到达腊戌,还有四天的时间,按照行军速度,鬼子应该在几百公里之外。不过不管怎么说,腊戌有了200师,绝对不会像历史上那么轻易的被占据了。
至少王汉章也改变了一点历史了,慢慢来,以后会越来越好。
王汉章抵达腊戌之后,重新分析了局势,王汉章认为,英国人直接撤回印度,那么缅甸只有人生地不熟的远征军在作战了,而在兵力上远征军与日军的兵力相差并不悬殊,在武器装备上,日军占据优势,尤其是制空权在日本手里,日本的零式战机现在可是风头正盛。
按照历史远征军很快就会撤回中国,缅甸就会被日本完全占据,王汉章也不知道远征军是应该继续坚守缅甸还是撤回国内,不过王汉章认为最好是可以再缅甸坚守,历史上后相识明年的十月份就会反攻缅甸,所以现在日本并没有占据绝对优势,没有切断远征军的退路,因此王汉章觉得可以坚守比较好。
另外历史上第一次远征失败后,怒江以西就被占据了,缅甸被占据,中国对外的联系被中断,物资运不进来,抗战更加的艰苦,盟军不得不开辟新的运输线。人称“驼峰航线”。航线全长800多公里,横跨喜马拉雅山脉,沿线山地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经缅甸到中国昆明、重庆,运输机飞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山峰时,达不到必需高度,只能在峡谷中穿行,飞行路线起伏,有如驼峰,驼峰航线由此得名。飞机飞行时常有强烈的气流变化,遇到意外时,难以找到可以迫降的平地,飞行员即使跳伞,也会落入荒无人烟的丛林难以生还;日军飞机的空中拦截也给运输队造成巨大威胁;飞行过程中,由于气流影响,机器仪表时常故障,会偏离飞行航线。因为恶劣的飞行环境,飞机坠机事件是经常发生的状况,伴随坠机事件,机毁人亡的情况逐步上升。与死亡的近距离接触,一些无法预知的状况,在飞机上,伴随飞机驾驶员左右的,除开副驾驶等人外,估计还有的就是死神了。飞行也许是当时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们最强烈的梦想,但是穿越驼峰航线,差不多就是将梦想构筑在死亡上,因为每次一航行,也许都会是这些飞行员们的最后一次飞行,每损失一架飞机,就必须重新补充一架飞机,每架飞机都有相对应的编号,事故频发的时候,每天都会看到新编号的飞机。
“驼峰航线”途径高山雪峰、峡谷冰川和热带丛林、寒带原始森林、以及日军占领区;加之这一地区气候十分恶劣,强气流、低气压和冰雹、霜冻,使飞机在飞行中随时面临坠毁和撞山的危险,飞机失事率高得惊人。在天气晴朗的时候,飞行员完全可以沿着坠机碎片的反光飞行。他们给这条撒着战友飞机残骸的山谷取了个金属般冰冷的名字“铝谷”。因此,“驼峰航线”又被称之为“死亡航线”。
这种运输方式的代价是巨大的,运输一次资源和运输过程途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