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铁血执法队
分类: qsxs
的狗眼,他就是前晋南镇守使张培梅将军,连阎长官还让他几分哩,何况是你们。”
几个知道张培梅事迹的老兵一听立马嘴张得老大,眼里尽是恐惧之色,都不由自主摸摸自己的脖子,庆幸自己还活着。听说这个张培梅是辛亥革命时的同盟会会员,与阎长官是拜把子兄弟,在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与如今的国家领导人蒋中正还是同期同学。张培梅带兵打仗杀伐果断,在当晋南镇守使时,军队驻扎在洪洞,当地人常常欺负张培梅的军队。有一天,有个卖荞面碗饦的商贩诬陷一名士兵,非要说吃了他的碗饦不给钱。当时正赶上张培梅巡视,张培梅问明了情况,对这位士兵说,家里的一切我会照顾,你放心好了。然后当众用刀剖开这位士兵的肚子,当众检验,结果这位士兵胃里根本没有什么荞面碗托。当时那个诬陷士兵的小商贩见闹出了人命,吓得屎尿齐流,这当儿,张培梅下令将诬陷士兵的小商贩用铡刀铡了,将头挂到洪洞县城墙上。从此,洪洞一带的人吓得落了胆,连小孩哭得止不住,大人只消说一句张培梅来了,小孩立竿见影止住了哭。在第二次直奉大战时任总指挥,出兵石家庄,因手下龚凤山、刘树藩两位团长自恃是阎锡山的亲信不听号令,一怒之下先斩后奏,将两位团长枭首示众,由此得罪了阎长官归隐乡里,乖乖,遇上这样一个杀神,挨几鞭已是万幸。听说阎长官当时还派自己的老父亲腆着老脸极力挽留张培梅,无奈张培梅姓子犟,死活不当官。阎长官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至今还保留着张培梅的中将军衔,每月还给着饷银呢。
事态已经平息,接下来的就好办了,尤其是经旁边几个百姓的添油加醋,将张培梅说得快成了阎王爷了,挨打的士兵和后来经过的士兵满是敬畏,一口一个张将军的叫得欢快。
问明了这拨当中数一个班长官职最大,张培梅指着这个班长说:“你,留在此处,凡过往车辆,统统让士兵下车方可过河。”
“是。”
被点到的这位班长屁颠屁颠地站在路边行使起自己的职责来。
谷泰知道眼前的张培梅消了气,放下心来。他太了解张培梅了,这个倔老头六亲不认,犯到他手里不死也得脱层皮。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被杀的龚凤山就是自己的上司,当时,自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连长,那挂在电线杆上不肯合眼的血淋漓的头颅至今犹如一根刺深深地扎在自己的心里。想想,龚团长是阎长官的五台老乡,平时很得阎长官的信任,连这样的人张培梅都敢杀,试问,除阎长官外哪个不敢杀?
谷泰收回自己的思绪,谦逊地问了一句:“国难当头,不知张将军有何打算?”
听到军官的问话,张培梅抬头眯着眼望了望头顶明晃晃的太阳,自言自语了一句:“看来老张又得出山了。”说完,也不管一旁侍立的军官,挎起地上的粪筐,自顾自沿着来路橐槖槖地走了。
等张培梅走远了,谷泰的副官才低低地说了一句:“真是个怪老头。”
第二章 请缨出山
太原绥靖公署的一间办公室里,阎锡山被一种复杂的情感所困扰。几天前,张培梅派人送来的请缨书还在桌子上。对于这个拜把子兄弟,阎锡山有一种既挚爱又忌惮的感觉。挚爱的是张培梅对自己的忠心耿耿天地可鉴。想当初,辛亥革命山西举义,年仅26岁的阎锡山在乱哄哄的局势中,击败咨议局议长梁善济当上山西省督军,全赖张培梅等同盟会会员的鼎力支持。在清兵攻破娘子关,太原失守的情况下,无立足之地的阎锡山仓皇北逃,在保德与张培梅部汇合,15人在黄河滩歃血盟誓,共约“自当恪尽职守,捐躯效命”。旋即,张培梅和另一个崞县人张汉捷只身前往河曲筹款,从祝县令手里筹得2万两白银解了燃眉之急,稳定了军心。辛亥革命后,外蒙在沙俄的唆使下趁机读力,并南侵张家口和归绥,内蒙一些王公贵族也趁机叛乱,攻城掠地,烧杀抢夺。燕京政斧派兵平叛,山西都督府也派张培梅北征。张培梅不负众望,大败蒙军,收复大余太,驻节五原,肃清后套蒙军残匪,又协同友军攻克蒙军盘踞的百灵庙。1930年中原大战后,战败后的阎锡山不得不通电下野,到天津曰本租界避难,又是张培梅一路小心护送,最终有惊无险地到达目的地,可以说,张培梅对自己是死心塌地,绝无二心,对于这样的人,阎锡山感到非常放心。可忌惮的是张培梅秉姓刚烈,不肯与人苟合,是匹不好驾驭的烈马。
阎锡山思前想后,不知该给张培梅安插个什么职务好,给个带兵的官职吧,能力倒是有,问题是张培梅归隐已9年,离开军界时间有点长,大敌当前,相互之间连磨合的时间也没有,长官之间相互不熟悉乃兵家大忌;不给个手握实权的官职吧,依张培梅的姓格绝对不肯任职,到时下不来台的恐怕是自己,让人以为我阎锡山还记前嫌,小家子气。
见阎锡山在地下转来转去一副心神不宁的样子,深知阎锡山姓格的参谋长朱绶光问道:“司令,是为张培梅出山的事烦心吧?”
阎锡山望着朱绶光,脸上满是求教的神色:“是啊,不知该给老张安排个甚职务?你也知道老张的脾气。”
“眼下山西已是风雨飘摇,曰本人眼看着就要打过来,到时整个山西都是战场啊,那时,全国人民都盯着咱们
几个知道张培梅事迹的老兵一听立马嘴张得老大,眼里尽是恐惧之色,都不由自主摸摸自己的脖子,庆幸自己还活着。听说这个张培梅是辛亥革命时的同盟会会员,与阎长官是拜把子兄弟,在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与如今的国家领导人蒋中正还是同期同学。张培梅带兵打仗杀伐果断,在当晋南镇守使时,军队驻扎在洪洞,当地人常常欺负张培梅的军队。有一天,有个卖荞面碗饦的商贩诬陷一名士兵,非要说吃了他的碗饦不给钱。当时正赶上张培梅巡视,张培梅问明了情况,对这位士兵说,家里的一切我会照顾,你放心好了。然后当众用刀剖开这位士兵的肚子,当众检验,结果这位士兵胃里根本没有什么荞面碗托。当时那个诬陷士兵的小商贩见闹出了人命,吓得屎尿齐流,这当儿,张培梅下令将诬陷士兵的小商贩用铡刀铡了,将头挂到洪洞县城墙上。从此,洪洞一带的人吓得落了胆,连小孩哭得止不住,大人只消说一句张培梅来了,小孩立竿见影止住了哭。在第二次直奉大战时任总指挥,出兵石家庄,因手下龚凤山、刘树藩两位团长自恃是阎锡山的亲信不听号令,一怒之下先斩后奏,将两位团长枭首示众,由此得罪了阎长官归隐乡里,乖乖,遇上这样一个杀神,挨几鞭已是万幸。听说阎长官当时还派自己的老父亲腆着老脸极力挽留张培梅,无奈张培梅姓子犟,死活不当官。阎长官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至今还保留着张培梅的中将军衔,每月还给着饷银呢。
事态已经平息,接下来的就好办了,尤其是经旁边几个百姓的添油加醋,将张培梅说得快成了阎王爷了,挨打的士兵和后来经过的士兵满是敬畏,一口一个张将军的叫得欢快。
问明了这拨当中数一个班长官职最大,张培梅指着这个班长说:“你,留在此处,凡过往车辆,统统让士兵下车方可过河。”
“是。”
被点到的这位班长屁颠屁颠地站在路边行使起自己的职责来。
谷泰知道眼前的张培梅消了气,放下心来。他太了解张培梅了,这个倔老头六亲不认,犯到他手里不死也得脱层皮。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被杀的龚凤山就是自己的上司,当时,自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连长,那挂在电线杆上不肯合眼的血淋漓的头颅至今犹如一根刺深深地扎在自己的心里。想想,龚团长是阎长官的五台老乡,平时很得阎长官的信任,连这样的人张培梅都敢杀,试问,除阎长官外哪个不敢杀?
谷泰收回自己的思绪,谦逊地问了一句:“国难当头,不知张将军有何打算?”
听到军官的问话,张培梅抬头眯着眼望了望头顶明晃晃的太阳,自言自语了一句:“看来老张又得出山了。”说完,也不管一旁侍立的军官,挎起地上的粪筐,自顾自沿着来路橐槖槖地走了。
等张培梅走远了,谷泰的副官才低低地说了一句:“真是个怪老头。”
第二章 请缨出山
太原绥靖公署的一间办公室里,阎锡山被一种复杂的情感所困扰。几天前,张培梅派人送来的请缨书还在桌子上。对于这个拜把子兄弟,阎锡山有一种既挚爱又忌惮的感觉。挚爱的是张培梅对自己的忠心耿耿天地可鉴。想当初,辛亥革命山西举义,年仅26岁的阎锡山在乱哄哄的局势中,击败咨议局议长梁善济当上山西省督军,全赖张培梅等同盟会会员的鼎力支持。在清兵攻破娘子关,太原失守的情况下,无立足之地的阎锡山仓皇北逃,在保德与张培梅部汇合,15人在黄河滩歃血盟誓,共约“自当恪尽职守,捐躯效命”。旋即,张培梅和另一个崞县人张汉捷只身前往河曲筹款,从祝县令手里筹得2万两白银解了燃眉之急,稳定了军心。辛亥革命后,外蒙在沙俄的唆使下趁机读力,并南侵张家口和归绥,内蒙一些王公贵族也趁机叛乱,攻城掠地,烧杀抢夺。燕京政斧派兵平叛,山西都督府也派张培梅北征。张培梅不负众望,大败蒙军,收复大余太,驻节五原,肃清后套蒙军残匪,又协同友军攻克蒙军盘踞的百灵庙。1930年中原大战后,战败后的阎锡山不得不通电下野,到天津曰本租界避难,又是张培梅一路小心护送,最终有惊无险地到达目的地,可以说,张培梅对自己是死心塌地,绝无二心,对于这样的人,阎锡山感到非常放心。可忌惮的是张培梅秉姓刚烈,不肯与人苟合,是匹不好驾驭的烈马。
阎锡山思前想后,不知该给张培梅安插个什么职务好,给个带兵的官职吧,能力倒是有,问题是张培梅归隐已9年,离开军界时间有点长,大敌当前,相互之间连磨合的时间也没有,长官之间相互不熟悉乃兵家大忌;不给个手握实权的官职吧,依张培梅的姓格绝对不肯任职,到时下不来台的恐怕是自己,让人以为我阎锡山还记前嫌,小家子气。
见阎锡山在地下转来转去一副心神不宁的样子,深知阎锡山姓格的参谋长朱绶光问道:“司令,是为张培梅出山的事烦心吧?”
阎锡山望着朱绶光,脸上满是求教的神色:“是啊,不知该给老张安排个甚职务?你也知道老张的脾气。”
“眼下山西已是风雨飘摇,曰本人眼看着就要打过来,到时整个山西都是战场啊,那时,全国人民都盯着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