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光
分类: qsxs
点担心等郑一赶去成都之后,两人会不会再起什么摩擦――出于公司HR的立场,秋芒当然不愿意看到部门正副两个总监终日势如水火;出于分别身为两人“朋友”与“学妹”的立场,秋芒也不愿意他们天天针尖对麦芒。
郑一算是秋芒的半个竹马,而陈攻又是秋芒大学时期同校的学长;基于两边各有交情的关系,所以秋芒在这对宿敌中间,很难找到最舒服的立场。
17岁那年因为父亲工作调动的关系,举家搬来了北京――郑一便是秋芒新家的邻居。
秋芒有一个弟弟叫秋天。男生之间因为年龄相仿便很容易就玩到一起去,从秋天口中偶有听闻关于郑一的只言片语――“一直在买超商的便当吃”、“独自一人住一整栋大房子”、“家长会时并没有家长来”……串连下来,虽然只是模模糊糊,但秋芒也大致明白了郑一的设定――“有钱版留守儿童”。
于是出于同情的缘故,秋家妈妈便开始让身为同级同学的秋天,每日都帮郑一带一份便当。秋芒与郑一认识,也是以少年“因承蒙便当照顾,于是登门道谢”作为契机开始的。
郑一为人不缺礼貌,也很会与各路人打交道,惯用交际手段便是做小伏低――从相识开始,便常常把“好兄弟阿天”、“秋姐姐”之类的称呼挂在嘴边,甚至用甜甜的“秋爸爸”、“秋妈妈”迅速虏获秋家家长的芳心;最亲密的时期索性连称呼中的姓氏也一并省略掉,迅速化身为“秋家的第三个小孩”。
每次郑一把秋家人逗得开怀时,秋芒也都会跟着一起笑,笑着笑着又会有一丝鼻酸。
因为秋芒明白这是被迫早熟的少年的生存法则――郑一奢望的温暖这里恰好有,于是哪怕姿势低微一点,也想蹭得一两分。
所以秋芒――或者说秋家,也毫不吝啬地分享给了他。
至于陈攻,是秋芒大学时候的[建筑摄影美学]课目助教。
陈攻个性刻板冷漠。
虽在课目最初,也曾用一张“盐系孤冷脸”迅速俘虏过一大批学生好感,但渐渐也都败在了他后期教学过程中的“执法严格”上面――小孩子鲜少有能明白陈攻“想要大家把课目内容都学会”的初衷,只觉得他格外“难缠又难搞”。
某次学校带环艺系的学生去郊区做摄影实践时,助教陈攻作为领队独自走在最前面。秋芒听得身侧同学在嬉笑议论着陈攻背后T恤上的小破洞后,想了想便三步并作两步跟上前去,用撒娇的口吻吵嚷着“陈学长帮我分担一下重量嘛”,也不由陈攻拒绝就把只装了一份文件夹所以轻飘飘的书包塞在了他手上。
陈攻愣了一秒,接过书包挎在背上的时候小声对秋芒说了一句“谢谢……”;秋芒才知道原来他其实也听得到同学们的嘲笑。
每每看向陈攻,秋芒都觉得像是隔着冰面――光线穿过时被折断,于是他的轮廓虽清晰却又显得不可捉摸。看向郑一时,秋芒又觉得像是隔着火焰――光线穿过时被扭曲,于是他的影像也飘摇成了难以碰触的模样。
看不清楚他们最本初的神色。
秋芒叹了口气,一边把干在了脸上的面膜给撕下来,一边继续揣测着方才陈攻挂电话前,那不太对劲的反应。
――“你说――郑一到底还是去约会了?!”
――“就算约了七仙女他都去不得!”
――“今晚让郑一哪儿都不许去!”
把回忆一路向前追溯一遍,秋芒还是搞不懂,陈攻这个家伙到底想干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一个提示:陈攻不是吃醋,陈攻现在还不喜欢郑一……后两章会破案。
第7章 07
-
10月1日下午北京大雨。
天气原因导致机场的出港速度极慢,等到降落目的地成都的时候已经过了凌晨1点钟。
最终停靠在一处远机位,坐上了一趟挤得跟罐头一样的摆渡车。
勉强撑到下车时,眼皮已经重得再撑不开了。
从闷热黏腻的室外换到了冷气低得要命的航站楼里,蹬着飞速的脚步通过了一遭,郑一站定在行李转盘处接连打了三个喷嚏后,用气音小声骂出了一句――“操!”
成都是南方城市,10月的天气暑热未退。
这个季节的气温,相比之下北京虽然并没有什么优势,好歹干燥。从小到大在北方生长的郑一实在无法与湿润的南方城市找到一个平和相处的姿势,尤其是在这个“陈攻的地盘上”。
郑一挺慌的。
昨天秋芒安排自己来成都陪陈攻一起勘景的时候,郑一想得简单:无非就是一起去勘个景再一起讨论下合同;今天一早收拾行李的时候郑一才越发觉得害怕了起来:“诬蔑”和“告状”两桩梁子还没化解,如今又意外地得知了陈攻最深的痛处……
郑一怕自己被陈攻趁着出公差的时机,报复性杀害。
虽然不想在秋芒面前承认自己“害怕陈攻”这件事实,可面对自己的内心时,郑一还是可以诚实一点的――郑一知道自己平日里有几分“狐假虎威”的虚胆:在公司里每每和陈攻“正面冲突”,都仗着有王总在上,陈攻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
可如今要在成都一对一单挑,郑一真的想不到该用什么态度和陈攻相处。
越想越慌,郑一索性停下了收拾行李的动作向秋芒打电话求饶:“不然我还是不去了
郑一算是秋芒的半个竹马,而陈攻又是秋芒大学时期同校的学长;基于两边各有交情的关系,所以秋芒在这对宿敌中间,很难找到最舒服的立场。
17岁那年因为父亲工作调动的关系,举家搬来了北京――郑一便是秋芒新家的邻居。
秋芒有一个弟弟叫秋天。男生之间因为年龄相仿便很容易就玩到一起去,从秋天口中偶有听闻关于郑一的只言片语――“一直在买超商的便当吃”、“独自一人住一整栋大房子”、“家长会时并没有家长来”……串连下来,虽然只是模模糊糊,但秋芒也大致明白了郑一的设定――“有钱版留守儿童”。
于是出于同情的缘故,秋家妈妈便开始让身为同级同学的秋天,每日都帮郑一带一份便当。秋芒与郑一认识,也是以少年“因承蒙便当照顾,于是登门道谢”作为契机开始的。
郑一为人不缺礼貌,也很会与各路人打交道,惯用交际手段便是做小伏低――从相识开始,便常常把“好兄弟阿天”、“秋姐姐”之类的称呼挂在嘴边,甚至用甜甜的“秋爸爸”、“秋妈妈”迅速虏获秋家家长的芳心;最亲密的时期索性连称呼中的姓氏也一并省略掉,迅速化身为“秋家的第三个小孩”。
每次郑一把秋家人逗得开怀时,秋芒也都会跟着一起笑,笑着笑着又会有一丝鼻酸。
因为秋芒明白这是被迫早熟的少年的生存法则――郑一奢望的温暖这里恰好有,于是哪怕姿势低微一点,也想蹭得一两分。
所以秋芒――或者说秋家,也毫不吝啬地分享给了他。
至于陈攻,是秋芒大学时候的[建筑摄影美学]课目助教。
陈攻个性刻板冷漠。
虽在课目最初,也曾用一张“盐系孤冷脸”迅速俘虏过一大批学生好感,但渐渐也都败在了他后期教学过程中的“执法严格”上面――小孩子鲜少有能明白陈攻“想要大家把课目内容都学会”的初衷,只觉得他格外“难缠又难搞”。
某次学校带环艺系的学生去郊区做摄影实践时,助教陈攻作为领队独自走在最前面。秋芒听得身侧同学在嬉笑议论着陈攻背后T恤上的小破洞后,想了想便三步并作两步跟上前去,用撒娇的口吻吵嚷着“陈学长帮我分担一下重量嘛”,也不由陈攻拒绝就把只装了一份文件夹所以轻飘飘的书包塞在了他手上。
陈攻愣了一秒,接过书包挎在背上的时候小声对秋芒说了一句“谢谢……”;秋芒才知道原来他其实也听得到同学们的嘲笑。
每每看向陈攻,秋芒都觉得像是隔着冰面――光线穿过时被折断,于是他的轮廓虽清晰却又显得不可捉摸。看向郑一时,秋芒又觉得像是隔着火焰――光线穿过时被扭曲,于是他的影像也飘摇成了难以碰触的模样。
看不清楚他们最本初的神色。
秋芒叹了口气,一边把干在了脸上的面膜给撕下来,一边继续揣测着方才陈攻挂电话前,那不太对劲的反应。
――“你说――郑一到底还是去约会了?!”
――“就算约了七仙女他都去不得!”
――“今晚让郑一哪儿都不许去!”
把回忆一路向前追溯一遍,秋芒还是搞不懂,陈攻这个家伙到底想干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一个提示:陈攻不是吃醋,陈攻现在还不喜欢郑一……后两章会破案。
第7章 07
-
10月1日下午北京大雨。
天气原因导致机场的出港速度极慢,等到降落目的地成都的时候已经过了凌晨1点钟。
最终停靠在一处远机位,坐上了一趟挤得跟罐头一样的摆渡车。
勉强撑到下车时,眼皮已经重得再撑不开了。
从闷热黏腻的室外换到了冷气低得要命的航站楼里,蹬着飞速的脚步通过了一遭,郑一站定在行李转盘处接连打了三个喷嚏后,用气音小声骂出了一句――“操!”
成都是南方城市,10月的天气暑热未退。
这个季节的气温,相比之下北京虽然并没有什么优势,好歹干燥。从小到大在北方生长的郑一实在无法与湿润的南方城市找到一个平和相处的姿势,尤其是在这个“陈攻的地盘上”。
郑一挺慌的。
昨天秋芒安排自己来成都陪陈攻一起勘景的时候,郑一想得简单:无非就是一起去勘个景再一起讨论下合同;今天一早收拾行李的时候郑一才越发觉得害怕了起来:“诬蔑”和“告状”两桩梁子还没化解,如今又意外地得知了陈攻最深的痛处……
郑一怕自己被陈攻趁着出公差的时机,报复性杀害。
虽然不想在秋芒面前承认自己“害怕陈攻”这件事实,可面对自己的内心时,郑一还是可以诚实一点的――郑一知道自己平日里有几分“狐假虎威”的虚胆:在公司里每每和陈攻“正面冲突”,都仗着有王总在上,陈攻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
可如今要在成都一对一单挑,郑一真的想不到该用什么态度和陈攻相处。
越想越慌,郑一索性停下了收拾行李的动作向秋芒打电话求饶:“不然我还是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