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成谶》
分类: txts3
                    蔼,变得冷若冰霜的父亲,心里除了茫然还有恐惧。直到被奶娘抱上了马车,她依然瞪大眼睛看着父亲。周围众人看着这一幕,不禁泪雨纷纷。
苏姨娘和其所出的庶次子云良骥倒还好些,只是抹着眼泪,往车上一包袱一包袱地装东西。苏姨娘细细嘱咐奶娘和婆子,哪个包袱里是小姐爱吃的吃食;哪个里是她和丫鬟为小姐赶制出来的四季衣裳,从小到大可以穿上三五年;哪个里是小姐喜欢的玩意儿边说边簌簌地掉眼泪。庶兄良骥逾了矩抱了嫡妹在怀里,眼泪打湿了良岫的头发。
却是方姨娘和庶长子云良骐、庶长女云良玦,因不舍良岫,拽住马车哭得死去活来。方姨娘见苦劝相爷无果,竟扯着一双儿女跪在相爷面前,梨花带雨,娇音婉转,哀哀动人,“相爷,夫人为人良善,待妾身如同亲生姐妹,十数年来,对妾身和两个庶子女关爱有加,从未欺凌迫害。奈何夫人膝下只有良岫小姐一个,虽说虽说小姐是不祥之身,克死了夫人。但如今夫人去了,相爷怎忍心将小姐遣往那偏远荒凉的北地去受苦何况小姐只有四岁,身娇体贵,一旦有个三长两短,让妾身将来有何面目去见九泉之下的夫人啊还望相爷留下小姐”以头触地,铿然作响,两个小儿也嘤嘤哭泣,在场之人无不动容。
苏姨娘却拉了儿子的手默立一旁静观其状,似乎不为所动。同样不为所动的还有云相爷,他长袖一摆,撂下狠话:“吾意已决,若再有求情之人,一同遣走永世不得回府”言罢,回头再看了看茫然看着自己的小女儿,心里一阵抽痛,快步离了众人。不觉间走到空寂无人的杏林,只见娇嫩的花朵早已零落成泥不见踪迹,头顶的新叶青子随风轻颤,如同小女儿瑟瑟抖动的小手,不禁老泪纵横几乎失声。
见相爷怒冲冲地走了,方姨娘也在丫鬟的搀扶下娇弱无力地站起身,拭着泪,领着良骐与良玦,头也不回地往自己的院子去了。苏姨娘又嘱咐了一番车夫、婆子等人,一路上要好好照顾小姐,虽已进三月,但一路向北,天气无常,要多加衣裳,勿食生冷等等。眼瞅着两驾马车辚辚地响着,一路远去,再也看不见踪影了,才叹口气,同儿子回了住处。只有车里的良岫呆呆地看着前方,身不由己随着马车愈行愈远。:
第3章 凤随(二)
马车离了相府,一前一后直奔北方而去。
一行人一路翻山越岭,穿村过镇。越往北走,人烟村落日渐稀少,树木河流也被荒漠沙岭所替代,一派萧瑟苍茫的北地风光。由于道路遥远难行,这一路马匹换了数次,车辆修了数次,奶娘又因路上辛苦生了病无法继续赶路,一行人不得不盘桓在一个深山小镇数天,直到奶娘身子略好才勉强上路。近两千里路,马车走走停停竟也走了一个多月,由初春走到了暮春初夏时节。
一日,马车绕过一座山峰,眼前竟豁然开朗,但见一条宽约数里的大河横在眼前,两岸山脉连绵起伏,山上林木葱郁,古树参天,山下村庄错落、炊烟袅袅。河水并不湍急,河面上船只往来,渔歌应答,好一派富庶景象。众人虽感叹景色美如江南,但是,河上无桥,不知该如何过河。
车夫下车,等一位樵夫担柴走近,忙行礼问路。樵夫见他风尘仆仆却举止得体,便知是远道而来,欣然相告这条河名为沐龙河,河两岸有数个村落,村民以打渔、砍柴、划船运货为生。车夫所问的的嵯峨山在河对岸六七十里远的深山之中,为群峰之首,白云观便是嵯峨山山顶的一座道观,因终年白云缭绕而得名,只因地处偏僻,香火不十分鼎盛,但观中道长凌虚道术医术皆精湛高超,带领观中众道姑为百姓治病驱祟保一方平安,深得百姓敬重爱戴,白云观也得以声名远扬。待问到如何渡河,樵夫便往河水上游一指,“西行约十里路,有一座白云桥,便是凌虚道长与众道姑用募捐而来的银两所修,从那里便可以平安渡河了。”
车夫道了谢,驾车西行渡河,赶往嵯峨山白云观而去。
车到了山脚下便没有了路,众人只好步行。车夫到山下村子里雇了几个挑夫和两三个滑竿,奶娘抱着良岫坐一个,两个嬷嬷各坐一个,车夫一路紧跟着奶娘和良岫,一行人走了两个时辰才到白云观前。
只见一位年约四十、气度非凡、慈眉善目的道姑早已等在门前,身后是一众道童和道姑。车夫紧走两步,跪下行礼,“属下见过小姐。”那道姑微微一笑,“林将军免礼,兄长派你护送良岫,自是十分放心,将军一路辛苦。”道长看向奶娘怀里的小女孩儿,见良岫茫然不语,不觉皱了皱眉头,“可怜如此幼小的孩儿,却遭此变故。”奶娘急忙抱着良岫给道长行礼,“良岫拜见姑母,奴婢拜见小姐。”后面的嬷嬷也跟着行礼。凌虚道长紧走两步搀起奶娘等人,握着年纪最大的嬷嬷的双手,道:“这一路上幸亏你们照管良岫,你们都年岁已大,经此一路风霜颠簸真是辛苦你们了。”那嬷嬷抬眼细细端详了一番道长,道:“奴婢们都是自老将军府出来的老人儿,多年深得老将军及夫人,还有宰相大人的照拂体恤,能为宰相大人分忧,奴婢们心里自是欢喜,这点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只是,想当年小姐花容月貌,娇贵之躯,如今却在这深山受苦,奴婢这心里”话未说完,不觉落下泪来
                
                
                
                    苏姨娘和其所出的庶次子云良骥倒还好些,只是抹着眼泪,往车上一包袱一包袱地装东西。苏姨娘细细嘱咐奶娘和婆子,哪个包袱里是小姐爱吃的吃食;哪个里是她和丫鬟为小姐赶制出来的四季衣裳,从小到大可以穿上三五年;哪个里是小姐喜欢的玩意儿边说边簌簌地掉眼泪。庶兄良骥逾了矩抱了嫡妹在怀里,眼泪打湿了良岫的头发。
却是方姨娘和庶长子云良骐、庶长女云良玦,因不舍良岫,拽住马车哭得死去活来。方姨娘见苦劝相爷无果,竟扯着一双儿女跪在相爷面前,梨花带雨,娇音婉转,哀哀动人,“相爷,夫人为人良善,待妾身如同亲生姐妹,十数年来,对妾身和两个庶子女关爱有加,从未欺凌迫害。奈何夫人膝下只有良岫小姐一个,虽说虽说小姐是不祥之身,克死了夫人。但如今夫人去了,相爷怎忍心将小姐遣往那偏远荒凉的北地去受苦何况小姐只有四岁,身娇体贵,一旦有个三长两短,让妾身将来有何面目去见九泉之下的夫人啊还望相爷留下小姐”以头触地,铿然作响,两个小儿也嘤嘤哭泣,在场之人无不动容。
苏姨娘却拉了儿子的手默立一旁静观其状,似乎不为所动。同样不为所动的还有云相爷,他长袖一摆,撂下狠话:“吾意已决,若再有求情之人,一同遣走永世不得回府”言罢,回头再看了看茫然看着自己的小女儿,心里一阵抽痛,快步离了众人。不觉间走到空寂无人的杏林,只见娇嫩的花朵早已零落成泥不见踪迹,头顶的新叶青子随风轻颤,如同小女儿瑟瑟抖动的小手,不禁老泪纵横几乎失声。
见相爷怒冲冲地走了,方姨娘也在丫鬟的搀扶下娇弱无力地站起身,拭着泪,领着良骐与良玦,头也不回地往自己的院子去了。苏姨娘又嘱咐了一番车夫、婆子等人,一路上要好好照顾小姐,虽已进三月,但一路向北,天气无常,要多加衣裳,勿食生冷等等。眼瞅着两驾马车辚辚地响着,一路远去,再也看不见踪影了,才叹口气,同儿子回了住处。只有车里的良岫呆呆地看着前方,身不由己随着马车愈行愈远。:
第3章 凤随(二)
马车离了相府,一前一后直奔北方而去。
一行人一路翻山越岭,穿村过镇。越往北走,人烟村落日渐稀少,树木河流也被荒漠沙岭所替代,一派萧瑟苍茫的北地风光。由于道路遥远难行,这一路马匹换了数次,车辆修了数次,奶娘又因路上辛苦生了病无法继续赶路,一行人不得不盘桓在一个深山小镇数天,直到奶娘身子略好才勉强上路。近两千里路,马车走走停停竟也走了一个多月,由初春走到了暮春初夏时节。
一日,马车绕过一座山峰,眼前竟豁然开朗,但见一条宽约数里的大河横在眼前,两岸山脉连绵起伏,山上林木葱郁,古树参天,山下村庄错落、炊烟袅袅。河水并不湍急,河面上船只往来,渔歌应答,好一派富庶景象。众人虽感叹景色美如江南,但是,河上无桥,不知该如何过河。
车夫下车,等一位樵夫担柴走近,忙行礼问路。樵夫见他风尘仆仆却举止得体,便知是远道而来,欣然相告这条河名为沐龙河,河两岸有数个村落,村民以打渔、砍柴、划船运货为生。车夫所问的的嵯峨山在河对岸六七十里远的深山之中,为群峰之首,白云观便是嵯峨山山顶的一座道观,因终年白云缭绕而得名,只因地处偏僻,香火不十分鼎盛,但观中道长凌虚道术医术皆精湛高超,带领观中众道姑为百姓治病驱祟保一方平安,深得百姓敬重爱戴,白云观也得以声名远扬。待问到如何渡河,樵夫便往河水上游一指,“西行约十里路,有一座白云桥,便是凌虚道长与众道姑用募捐而来的银两所修,从那里便可以平安渡河了。”
车夫道了谢,驾车西行渡河,赶往嵯峨山白云观而去。
车到了山脚下便没有了路,众人只好步行。车夫到山下村子里雇了几个挑夫和两三个滑竿,奶娘抱着良岫坐一个,两个嬷嬷各坐一个,车夫一路紧跟着奶娘和良岫,一行人走了两个时辰才到白云观前。
只见一位年约四十、气度非凡、慈眉善目的道姑早已等在门前,身后是一众道童和道姑。车夫紧走两步,跪下行礼,“属下见过小姐。”那道姑微微一笑,“林将军免礼,兄长派你护送良岫,自是十分放心,将军一路辛苦。”道长看向奶娘怀里的小女孩儿,见良岫茫然不语,不觉皱了皱眉头,“可怜如此幼小的孩儿,却遭此变故。”奶娘急忙抱着良岫给道长行礼,“良岫拜见姑母,奴婢拜见小姐。”后面的嬷嬷也跟着行礼。凌虚道长紧走两步搀起奶娘等人,握着年纪最大的嬷嬷的双手,道:“这一路上幸亏你们照管良岫,你们都年岁已大,经此一路风霜颠簸真是辛苦你们了。”那嬷嬷抬眼细细端详了一番道长,道:“奴婢们都是自老将军府出来的老人儿,多年深得老将军及夫人,还有宰相大人的照拂体恤,能为宰相大人分忧,奴婢们心里自是欢喜,这点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只是,想当年小姐花容月貌,娇贵之躯,如今却在这深山受苦,奴婢这心里”话未说完,不觉落下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