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抗日上海滩》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南京并不熟悉。

甚至当所有的细节在脑海中闪现时,大脑也没有丝毫使用时的神经亢奋的感觉,一切自然而然,从心底浮现出来……

这些,仿佛是记忆!久远的记忆!或许,是前生?

起床太早,所以余胜坐在火车上时,仍旧昏昏沉沉。心思凌乱闪现,直到火车到了南京。

余胜下了火车,第一件事就是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寻找那幅网页上引用的照片。时值旅游旺季,一路上出租车行驶极慢,绕过颐和公馆的时候,民国时中西合璧的建筑唤起记忆,山崩海啸般汹涌而来!

无数段影像,如同可乐中的气泡,飞速的涌上来,又飞速的破碎,毫无间隔!无数陌生的事,无数陌生的人,民国范儿的衣着,民国范儿的装饰,在记忆中一闪即逝、模糊浮动!

余胜魂不守舍的下了出租车。当头便看见形如十字架的南京大屠杀标志碑!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全面陈列南京大屠杀的史实遗物。分为分广场陈列、遗骨陈列、史料陈列三种方式。广场又由悼念广场、祭奠广场、墓地广场三部分构成。

余胜要找的照片在形如墓室的史料陈列厅内。

这个陈列厅中,主要陈列当年日军屠杀现场照片,各种档案,以及见证者所写的各种文字类的记录。以及幸存者提供的证言和实物。

当年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官兵的文字记录和战后供词。

在南京大屠杀中救援中国平民的崇善堂和红十字会等团体,对死者数量的统计和照片记录。以及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主犯松井石根和谷寿夫的判决书和照片。

当年在上海的外国人提供的各种文物,拉贝的日记和约翰·马吉提供的16毫米摄像机及4盘电影胶片。这是南京大屠杀最客观与真实的影像资料。记录了当年中国人屈辱的死亡。

以及日本侵略军留下的军用物品,汽油桶、“良民证”、“支那事变纪念章”、警报器、皮带、绑腿、保险柜、日本军旗、军装、军毯、钢盔、指挥刀、机枪、手雷、炮弹、毒气弹……

一切证据都指正真实,不容抹杀。

余胜站在陈列出的照片之前徘徊不去。这一幕幕的死亡,这一幕幕的屠杀在脑海中如此清晰。有几组照片在脑海中如同活过来一般,他知道这些人的名字、住址、家庭,他们似乎曾经是他的街坊、邻居、同学、发小、熟人……

他们平静生活、他们喜怒哀乐、他们挣扎求生、他们痛苦死亡……

余胜在此,不知道自己的记忆是真是假。毕竟,所有的照片与证物都没有记载与他有关的一切!

可如果只是幻觉,可脑海中栩栩如生的记忆,生动无比的影像,具体无比的细节,身临其境的愤怒,从何而来?

一直到下午四点半闭馆,余胜才迟迟离去。

记载中的屠杀让余胜愤怒无比,但是已经过去的历史余胜无能为力。

第一章 至爱从此逝(二)

距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不远处,便是长江。与余胜梦中滔滔不绝的江水完全相同。他甚至不必查阅地图,就知道钟山在哪个方位,燕子矶在哪个方位,哪里是雨花台,哪里又是秦淮河……

纵然道路与记忆中并不相同。

余胜信步走到江边。并不是他有多么的闲情逸致,而是在梦中,他记得总会有一只手被他牵着向前奔跑。他无法回头,不知道他牵着的人是什么模样。但想来是个女子,温软柔滑,对他有无尽依恋。

而他们奔跑的尽头,就是这江边。

江边没有风,所以江面的涟漪轻微。天光云影,都倒映在江水中。余胜看着自己倒映在江水中的影子,却发现,那影子的面容并不是他,而是一个陌生的女子。

眼神万般温柔,在水波光影里朝着余胜笑靥如花。余胜不由自主的走下防洪堤的缓坡,把手伸入江水中。女子的影子破碎开来,余胜但觉得江水中有一股绝大的力量,握住他伸入江水中的手,把他拽了下去!

余胜昏迷前,隐约听到江边有人呼喊:“快救人!有人落水了!”

只是江水浩大,余胜的身体在江水中瞬间便消失不见,再无踪迹。

****************************

公元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九日,上海沦陷。除外国租界区以外,上海全部被日军占领。大量难民涌入租界,租界成为唯一较为安全的孤岛。与日军鏖战三个月,疲惫至极的中国军队撤到南京。

与此同时,国民政府开始准备保卫距离上海仅三百公里的首都南京。但为时已晚。国民党高层去意已生,民众仍懵然不知。

公元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二十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

公元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一日,日军攻占江阴要塞,并下令进攻南京。南京保卫战开始。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日,中国海军在中日江阴海战中全军覆没。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日,日军对南京守军发起总攻。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二日,国民党高级将领唐生智放弃巷战。下令撤退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