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1620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泉举起了望远镜,再次紧紧观察起目标的任何动向。

在他视线的某个角落里,码头某个区域汹涌起伏的人群已经开始了大幅度的晃动,似乎讨薪的民工们已经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

……

……

风力在不知不觉中又提高了不少,甚至平静的港区停泊区都开始了浪花的起伏。风更大了,原本艳阳高照的天色瞬间黯淡下来,港口的垃圾和盖住集装箱的帆布都被卷动了。

莫名其妙的、几乎超过八级的风力,让惊慌在码头区各个角落出现,讨薪的混乱人群也似乎被什么厚重的东西盖住一样瞬间迟缓下来。

“台风?!”

一个字眼几乎同时出现在码头的每个人的心里。

没有接到过任何天气警报,甚至没有任何预兆,一阵猛过一阵的强风呼啸而来。就连港区的海面停泊区都泛起了大浪,停靠的船舶发出了类似挤压的金属吱呀声。似乎整个港口的海底正在熬煮着什么,海水如同沸腾前蠢蠢欲动。

“港区马上梳散,注意安全!”警察的高音喇叭在这个时候终于响起,港区各个角落的无数人群开始乱窜,就连那些码头仓库里,都不断跑出人影。

一个趔趄,苏子宁差点倒地,还没来得及点上的香烟被捏碎。二十七岁的小伙赶紧调整重心,顺带身体一退,靠在了一处仓库的墙上。

距离不到十米的地方,苏子宁又看到了那个黑人,如今已经被到处奔跑的人群撞倒在了地上,身边一位身穿职业套裙的中国女子正忙不迭地去扶。但可惜的是,这位身材出众的女子也被不断拥挤而来的码头工人们撞地七零八歪。

无奈地笑笑,苏子宁只好朝倒地的黑人走去。在另一头,几米外,一位手里还拿着画板的青年也正蹒跚地挤过来,似乎也打算伸出援手。

就在两人同时伸出手的瞬间,天空的颜色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幽兰色的闪电丝如一顶巨大的电网笼罩了港区,强烈的旋风把每个人都包裹了。

海关缉私船长郑泉死死地抓住船舷栏杆,把身体尽量的压低。强烈的风力早就刮飞了他的大檐帽,卷起的水浪扑面而来,让人难以呼吸。只有耳边呼啸的风声,还有视网膜上印着的蓝色光弧,除此之外,身体已经失去了其他的感知。

最后,整个港区传来了一阵阵低沉的、如同牛叫般的古怪鸣响,被蓝光笼罩的中人们似乎感觉地面与海面同时被抛起,眼前的所有事物都出现了颠倒,并旋转着……

……

……

公元2012年9月16日上午11时,一场离奇的台风和雷暴在y市港口区登陆,然后又在雷暴过后瞬间停歇。

海岸如同被什么巨兽狠狠咬了一口,几乎十分之一的港口区被台风和雷暴摧毁,连同着几艘停泊和路过的船舶都不翼而飞,只留下了一段被剥离了土石的巨大碗口。

事后经过统计,超过四个码头仓库区的港口陆上区域被剥离消失,连带着5艘船舶以及500多人失踪。

……

……

历史的另一头,公元1620年9月16日。英格兰,普利茅斯港。

肮脏的码头上,上百位身穿简陋服饰的男女各自领着更为简陋的行李,散乱地站在一艘风帆船前。

“愿上帝保佑我们,赐予我们新的生活希望,赐予我们战胜痛苦的信念……阿门。”

牧师布莱斯特念完,第一个踏上了船板。在他的身后,是紧随的101位乘客,他们将离开自己的家园,被迫迁移到新世界(thenewworld)。

船帆升起,水手们攀索在桅杆上,吆喝着各种口令,乘客们纷纷低下头,双手握拳在胸前,低声祈祷。

盖伦型风帆船,排水量180吨,船名“五月花”。

全船乘客102名,其中,清教徒35名,其余为工匠、渔夫、贫苦农民以及14名破产契约奴。

第二章 希望在南方(一)

宽阔的河面出现在眼前,至少有数百米宽,也许还超过一千米。身处的地方,是大河的东岸。

连同脚下的土地在内,河道两岸全是郁郁葱葱的针叶与阔叶树种混杂的森林,森林的缝隙间点缀着茂盛的野草。

无数不规则的水泥砖石、巨大儿扭曲的金属支架、一片片破碎堆叠的玻璃钢瓦,甚至以数以百计的集装箱七歪八扭地散乱在河滩、森林间。间或还有歪斜的掉了漆的高大红色码头吊机、翻倒的码头车辆、以及吊塔金属横梁,都横七竖八地堆砌、挤兑、穿插在一起。

五艘巨大的货轮仿佛从天而降,离奇地或斜歪、或侧翻在河滩和森林间,更夸张的一艘就如一柄宽厚的破斧戳在了森林的深处。

无数树木的树冠上挂满了各种包装物,几颗密集的大树还支撑着一间屋顶朝下的玻璃钢瓦搭建的小房子。

海关缉私船和另一艘棕色的渔船则彼此勾肩搭背的搁浅在更北边的一段乱石河滩上。

起伏的人群在彼此呼喊着,或红或白的身影在绿色的河滩丛林间穿梭。他们晃荡着手臂,偶尔奔跑起来,再或者跌倒。

“呜……妈妈!”

“有医生吗!有医生吗!快点,我弟弟在流血!”

“听我的……一、二、三,抬!”

陌生的森林间到处都回荡着人们嘶哑的呼喊。只是和寻常电视中看到的画面不同,现在没有记者,没有闪烁的急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