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
分类: qsxs
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间吧!“于
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
:“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
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
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
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
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
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
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读解」
据说,“春秋无义战”。这意思是说,春秋是一个诸侯(军阀?)混战的时
代,大家都是为了实际的利益(攻城掠地、抢夺财富之类)而打仗,大国凭借实
力抢夺、吞并小国,弱肉强食,没有谁是为了真理、正义而战。
这种说法也许过于夸张,但齐桓公伐楚,似乎证明了战争的不合道义。齐桓
公寻找的借口一望而知是站不住脚的,无法掩盖住恃强凌弱的本来面目,继而赤
裸裸地以武力相威胁。这一典型事例足以让人相信那时大多数战争的非正义性质,
相信强者为王的竞争逻辑。
不过,这场战争之所以载入史册,引起人们的兴趣,并不是谁是谁非、谁代
表正义和非正义的问题,而是在一个“无法无天”、凭强力攫取利益的时代之中,
弱者如何凭借智慧保护自己的技巧,以及在强大的武力面前不甘称臣的精神。
内在的智慧,通过巧妙的外交辞令表达出来,不费一兵一卒,以智慧的力量
使敌手心理上先行崩溃,从而达到保存自己的目的。即使是撇开利益之争一类背
景,单是那些外交辞令本身,也足以让人赞赏和惊叹不已:一来一往,针锋相对,
表面显得谦恭、温和、礼让,言辞又让人听起来不刺耳,而内在的凛然正气,却
透过温和的表面使放手胆战心惊。
可以说,咱们的祖先在这方面发展出了一整套曾在世界上无人可比拟的智谋,
使他们在战争艺术和战争谋咯方面处于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至今仍让我们向往不
己。
智谋本身是中性的,是一种手段和技巧,可以用于各种目的和各种场合。弱
者可以凭借它来保护自己,强者可以凭借它来巧取豪夺,阴谋家也可以凭借它来
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实际上,我们也看到了不少把智谋用于各种目的和场
合的实例,从宫廷政变,到坑蒙拐骗,从高层次,到低层次,应有尽有。
由此让我们想到,咱们国人热心并擅长于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凡是有人群的
地方就有争斗。我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过多地用在了人与人之间的争斗之上,而
不是用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更多的人造福之上。这是否同我们的谋略自古
以来就特别发达有关系呢?
下一篇(宫之奇谏假道)
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二年、五年)
——唇亡齿寒的历史教训「原文」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1 )。公曰(2 ):
“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公曰:“宫之奇存焉(3 )。”
对曰:“宫之奇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
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不为道(4 ),入自颠柃(5 ),伐溟三门(6 )。
冀之既病(7 ),则亦唯君故。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8 ),以侵敝邑之南鄙。
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9 )”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
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10),灭下阳(11)。(以上僖公二
年)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12)。 虢亡,虞
必从之。晋不可启(13),寇不可玩(14)。一之谓甚(15)其可再乎?谚所谓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16), 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
(17),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19),是
以不嗣(20)。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21);为文王卿士(22),勋在王室,
藏于盟府(23),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
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幅乎?亲以宠幅,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
“吾享祀丰髫(24),神必据我(25)。”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
惟德是依。‘故《周书》曰(26):’皇天无亲(27),惟德是辅(28)。‘又
曰:“黍稷
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
:“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
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
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
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
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
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
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读解」
据说,“春秋无义战”。这意思是说,春秋是一个诸侯(军阀?)混战的时
代,大家都是为了实际的利益(攻城掠地、抢夺财富之类)而打仗,大国凭借实
力抢夺、吞并小国,弱肉强食,没有谁是为了真理、正义而战。
这种说法也许过于夸张,但齐桓公伐楚,似乎证明了战争的不合道义。齐桓
公寻找的借口一望而知是站不住脚的,无法掩盖住恃强凌弱的本来面目,继而赤
裸裸地以武力相威胁。这一典型事例足以让人相信那时大多数战争的非正义性质,
相信强者为王的竞争逻辑。
不过,这场战争之所以载入史册,引起人们的兴趣,并不是谁是谁非、谁代
表正义和非正义的问题,而是在一个“无法无天”、凭强力攫取利益的时代之中,
弱者如何凭借智慧保护自己的技巧,以及在强大的武力面前不甘称臣的精神。
内在的智慧,通过巧妙的外交辞令表达出来,不费一兵一卒,以智慧的力量
使敌手心理上先行崩溃,从而达到保存自己的目的。即使是撇开利益之争一类背
景,单是那些外交辞令本身,也足以让人赞赏和惊叹不已:一来一往,针锋相对,
表面显得谦恭、温和、礼让,言辞又让人听起来不刺耳,而内在的凛然正气,却
透过温和的表面使放手胆战心惊。
可以说,咱们的祖先在这方面发展出了一整套曾在世界上无人可比拟的智谋,
使他们在战争艺术和战争谋咯方面处于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至今仍让我们向往不
己。
智谋本身是中性的,是一种手段和技巧,可以用于各种目的和各种场合。弱
者可以凭借它来保护自己,强者可以凭借它来巧取豪夺,阴谋家也可以凭借它来
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实际上,我们也看到了不少把智谋用于各种目的和场
合的实例,从宫廷政变,到坑蒙拐骗,从高层次,到低层次,应有尽有。
由此让我们想到,咱们国人热心并擅长于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凡是有人群的
地方就有争斗。我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过多地用在了人与人之间的争斗之上,而
不是用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更多的人造福之上。这是否同我们的谋略自古
以来就特别发达有关系呢?
下一篇(宫之奇谏假道)
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二年、五年)
——唇亡齿寒的历史教训「原文」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1 )。公曰(2 ):
“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公曰:“宫之奇存焉(3 )。”
对曰:“宫之奇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
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不为道(4 ),入自颠柃(5 ),伐溟三门(6 )。
冀之既病(7 ),则亦唯君故。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8 ),以侵敝邑之南鄙。
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9 )”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
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10),灭下阳(11)。(以上僖公二
年)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12)。 虢亡,虞
必从之。晋不可启(13),寇不可玩(14)。一之谓甚(15)其可再乎?谚所谓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16), 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
(17),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19),是
以不嗣(20)。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21);为文王卿士(22),勋在王室,
藏于盟府(23),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
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幅乎?亲以宠幅,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
“吾享祀丰髫(24),神必据我(25)。”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
惟德是依。‘故《周书》曰(26):’皇天无亲(27),惟德是辅(28)。‘又
曰:“黍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