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哥一死,刚满十六岁的李Z最终选择了留下操办大哥后事,并从此与二哥一起承担起了整个家庭重担。

这几年,他一边与二哥承担整个家庭重担,一边也开始学武。李Z父亲李纲虽然是个书生文吏,但再往上,李家祖上数代却都是这淄青平卢军的小校武官。只是后来出了事,全家才从青州迁到了这海边的山东半岛上。

只是可惜,祸不单行,李家短短十几年内,一连丧了三个当家男人,这个打击对李家无比沉重。

现在,刚刚加冠的李Z,成了这个命运多绛的家庭的顶梁柱。

夕阳西下,王李村的上空升起一缕缕的炊烟,狗吠儿啼,外出劳作的村民也开始陆续归来。

“三郎,吃晚饭了。”

脚步声从后面的院中移来,李Z回头,面前出现的是穿着灰色襦裙的青涩女子,单薄的身子,略有些苍白的鹅蛋脸庞,眉清目秀,长的但是不错,只可惜太过柔弱了些,李Z一看就知道这是由于少女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可营养却又跟不上,另外又还得长期劳动,才会导致这样的情况。

李Z点了点头,对少女微笑了下。她便是婉儿,九年前她们全家从新罗浮过到了登州来投亲戚,可是他家儿女八个加上父母就是十口人,身上又没钱财,哪里活的下来。后来她父亲便将稍小的婉儿姐妹三人送给人家当丫头,也算是个活命之法。不过大家的日子都难过,就算是不要钱的丫环一般人也没粮食养活。最后婉儿家知道李Z家还算富足,抱着孩子上门苦苦哀求活孩子一命,李母心善,见不得这样的可怜事,最后把婉儿收下。

虽然名义上婉儿是李家的婢女,但李母却一直把婉儿当养女般待着,衣食穿着处处和几个女儿一样。只是如今李家生活也艰难,特别是今年先是旱灾后是蝗灾,家家绝收,如今还能有口饭吃就已经不错了。

“一起进屋吧。”李Z对少女道。两人回屋,李Z在前,婉儿却始终落后两步,回头看着这个单薄的少女,李Z心中也是百般滋味。

这也是大唐,连饭也吃不饱的大唐啊!

Ps:新书上传,期待弟兄们的支持,点击、推荐、收藏,一个不能少哦!~

PS:前面写身高七尺,唐一尺约为三十厘米,算下有点高,现改成六尺,一米八的身高应当还算正常。

第2章一门三寡妇

山石为墙海草为顶的三合院子,正房三间,东西两厢各三间。南面没有垒房,而是一座石门楼及一丈高的山石围墙。那石门楼上还挂着一个大木匾,写着两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李府。

不过那木匾上斑驳剥落的油漆,让那两个大字失去了原本应有的色彩。李家那九间房的海草屋顶,也长了不少的蒿草随风飘荡。数十年的风雨过去,这座三合院无处不透露着主人家的家道中落。

这就是李Z的家,一座山石为墙,海草为顶的三合院子。院子很大,房间也不小,有许多处痕迹昭示着李家曾经的兴旺。这种海草房子是山东沿海一带特有的建筑,王李村处于山东半岛海边,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在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之下,民居更主要考虑冬天保暖避寒,夏天避雨防晒。早大秦汉时,就有百姓根据长期的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独特的建筑经验,以厚石砌墙,用海草晒干后作为材料苫盖屋顶,建造出海草房。

海草春荣秋枯,长到一定高度后,遇到大风大浪,海潮就会将其成团的卷向岸边。沿海的人们要盖房子,都会提前到海边收集海草。人们将这些海草打捞上来,晒干整理,等到盖房子时使用。由于生长在大海中的海草含有大量的卤和胶质,用它苫成厚厚的房顶,既有防虫蛀、防霉烂、不易燃烧的特点,还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百年不毁等优点,是这一带沿海百姓最钟意的建筑。

李Z家的这座三合院子,已经有五十年的历史,据说当初盖时,光海草就用了五万多斤。不说王李村,就是整个方圆十数里,李家的这三合院也是数一数二的好房子。

可惜,才过了五十年,李家就已经开始中落,家里早年置下的几百亩地,如今也只剩下了五十亩地、十亩桑田,勉强够一家人糊口。当初李家最好年景时,拥有良田三百亩,耕牛三头。

可现在,李家却连修葺房屋的钱都拿不出来了。

李Z与婉儿一前一后走进正屋厅堂,大嫂已经把饭菜都准备好了。

“阿娘,大嫂。”李Z向两位长辈问安。

李Z母亲韩氏刚刚五十岁,头发早已经花白,但却梳的十分利落,一个堕马髻挽起,上面斜插着一支木钗。身上也是穿着一套粗布裙,虽然没有打过补丁,但却已经浆洗的发白。

李Z从记忆中得知,母亲韩氏是青州大族韩家的旁支出身。早年间韩父与李Z的祖父订下的娃娃亲,那个时候李Z的祖父是割据山东的淄青平卢节度使李师道的部下军官,曾与韩父有恩,后两家使结下这门亲事。不过后来李Z父亲还未出生,李师道便被朝廷攻打剿灭,李Z祖父也死于军中。李Z祖母带着家仆一路迁到文登县,本以来和韩家的那门亲事算是黄了。却没想到,十几年后,韩家主动找上门来,圆了这门亲事。

韩家大族,据说韩氏早年跟着韩家主家的小姐一起读书,识文断字,知书达理,甚至还会做诗。她不满二十嫁到李家,给李家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