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君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声明:本书由新奇书网(

  书名:暖君
  作者:闲听落花
  文案:
  遇到你之前,冰缩寒流;遇到你之后,花柔酒软。
  ==================
  重要重要说明噢
  几点说明,看正文前,最好扫一眼哈,谢谢啦。
  一:
  小闲只翻过几本宋代的闲书,也只对宋代有一眼眼的了解,所以,架空是架空在宋代基础上,主要是北宋。
  文中称呼,风俗等等,以宋代为基础。
  参照书录:
  《东京梦华录》
  《西湖老人繁胜录》
  《都城纪胜》
  《武林旧事》
  《梦梁录》
  《事林广记》
  《岁时广记》
  《宋史》(如果有俸禄恩荫什么什么,皆出自宋史所记)
  写到现在用到的就这些,以后用到的随时更新
  二:
  关于物价,主要参考自赵恒捷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价格学说和政策》但,物价这个,时间不同,地方不同,差异巨大,就是金价和银价,每一年的变动也很大,比如: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江西转运使上过一个折子,建议将上等黄金的价格,由10千钱,降到8千钱,当时的皇帝宋太宗同意了,黄金就从10千钱,降到了8千钱;到了咸平年间(998-1003),金价是5千钱;大中祥符八年(1015),金价超过了10千钱;到了著名的靖康年间,金价涨到50千钱。
  这还是官价,民间的价格,就更加杂乱了。
  银价自然也是同样的变动很大,其它物价就更不用说了。
  小闲是写言情的,物价什么的,就是那么个意思,不较真,大致有个依靠,不至于离谱而已。
  所以,本文中,简单明了,就是1两金=10两银=1000个大钱。好算帐么。
  三:
  这本又是古言了,所有月份什么的,用的都是阴历,年龄全是虚岁,兄弟姐妹排行,都是大家族一起排的,请不要留言指责诸如:四月怎么可能有荷花?两岁的孩子才刚长牙作者是不是傻?明明是老大为什么是五哥?
  小闲心好累。
  四:
  关于称呼。
  某夫人某太太某奶奶是冠夫家姓,还是娘家姓,请不要拿民国小说要指责,以夫姓称呼妇人,正是民国时候开始的泊来品。
  在我们悠久的历史中,婚姻一直都是结两姓之好,从来没有过抹掉娘家姓的时候,请想一想杨家将里的佘老太君,红楼里的王夫人,邢夫人,以及,那些皇后太后,汉代的吕后、邓太后,唐朝的武后,辽国萧太后,宋代高太后、刘太后……可统统都是娘家姓啊…


第1章 初来乍到
  长安侯李明水垂头跪在皇上面前。
  “是个女孩儿?”皇上声音微沉。
  “是。说是,很像臣。”李明水喉咙有些紧。
  “你的意思呢?”皇上沉默片刻,问道。
  “请皇上拿个主意。”李明水头往下垂的更低了。
  “接回来吧。”皇上应的很快,“朕也想看看。”
  “是。”
  李明水磕了个头,站起来,垂手垂头往外退。
  “明水,”皇上突然叫住李明水,“现在还梦到她吗?”
  “是。”李明水站住。
  “朕很后悔。”
  “皇上,”李明水抬头看向皇上,“您知道,臣一直感激您,就象当初,您让臣离开您,到军中历练一样,虽九死一生,却精彩痛快。臣不悔。”
  ……
  阳光灿烂。
  李苒坐在廊下小杌子上,后背靠着墙,伸直双腿慢慢晃着,看着眼前这个四方小院。
  半夜醒来时,漆黑一团中,听着闷钝的更梆声,她以为到地府了。
  可没等来牛头马面,天却亮了。
  她看着一个高大健壮的老妇人拎着一小一大两只红铜壶,推门进来,好象没看到她一般,将小壶放到桌子上,拎着大壶往帘子那边的铜脸盆和红铜牙缸里倒上水。
  她坐在床上,看的呆愣。
  好象不是地府。
  老妇人出去,李苒站起来。
  小壶里是茶,茶清香而淡,牙缸脸盆里的水温热正好。
  老妇人再次进来,送了一碗米粥,一个馒头,一碟子咸菜。
  老妇人出去,再进来,开始铺床叠被,细细擦试床柜桌椅,接着开始跪在地上擦地。
  李苒和她说话,才发现她是个聋子,聋子都哑。
  她已经照过镜子了。
  镜子在窗下的梳妆台上,两只巴掌那么大,镜面大约从来没磨过,模模糊糊,不过也能看出来,这是一张陌生面孔,挺好看,很稚嫩。
  屋子窄长,一边挂着帘子,帘子里面一只沐桶,一只马桶,脸盆架上放着红铜脸盆。牙缸牙刷。
  帘子这边,一床一柜,柜子里除了两床半旧的被褥,就是衣服了,分成三摞:夏天,春秋,和冬天,叠放的整整齐齐。
  衣服都是她的,干净齐整,没有任何破损,却旧的颜色都快褪尽了。
  床上被褥干爽松软,却旧,和衣服一样。
  屋子另一边,一只书架一张书桌一把椅子。
  书架上有几十本书,全是诗集,翻的很旧。
  书桌上有笔墨纸砚,笔是旧笔,墨用了一半,纸是裁好的,整整齐齐码在一只木盒子里,上面压着把雪亮锋利的裁纸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