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宫就是要弄死熹妃》
分类: txts3
无法接受诸位主子朝拜,主子们还是……”
“你唤太后什么?”那拉氏厉声喝问。
老嬷嬷苦着一张脸,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皇后恕罪,只是……只是德太妃不准奴婢们称她为‘太后’。前些日子为着这事,已经贬了十多个宫女去辛者库,奴婢们不敢触德太……太后的霉头,还请皇后明鉴。”
那拉氏哼了一声:“既是如此,我等去佛堂前朝拜便是。”
年素鸢有些疲惫。
她的身子本就沉重,又站了一个多时辰,早有些头重脚轻。若不是如玉一直扶着她的腰,恐怕此时已经要栽倒。明椒本也要扶,被她轻飘飘一句“熹妃莫要自贬为奴”给打了回去。她不想让明椒的手碰到孩子,她嫌脏。
正当那拉氏打算带着妃嫔们杀往佛堂时,太后终于来了。
后妃们整齐地列了班,朝太后行了觐见大礼,口称万福。
太后梗着脖子,扭过头去,硬是不受:“我可担当不起‘太后’之名!”
她是胤禛的生母,却与胤禛关系冷淡,最宠爱的是远在西北的小儿子、十四阿哥胤禵。原本她以为,胤禵才是板上钉钉的新皇,却没想到康熙临死前连下满、汉、蒙、藏四道诏书,传位雍亲王胤禛,几乎要气得呕血,也因此更加不待见胤禛,拒不接受太后封号。
那拉氏夹杂在丈夫与婆母之间,很是难做。象征性地劝了几句,便要带着后妃们离开。这时,宫外响起了三下静鞭,随后是苏培盛尖细的通传声:“皇上驾到——怡亲王到——”
怡亲王允祥的生母敏妃去世得早,康熙便命德妃做了允祥的养母。因此,怡亲王每天都得陪着皇帝来给太后晨昏定省,顺便调和这对母子之间的矛盾,可惜他终究与太后隔了那么一层,即便再怎么劝,也是收效甚微。
胤禛、允祥一前一后地走了进来,依例给太后行了大礼,随后是允祥拜见皇后,诸妃又拜见怡亲王,场面乱得一团糟;胤禛瞧见年素鸢也在,微不可察地皱了皱眉。年素鸢心头一紧,思索着该如何圆过去,恰好听见太后又冷笑一声:
“新皇威盛,怡王又是能臣,怎么,要一齐逼迫于我么?”
胤禛一怒之下拂袖而去,怡亲王急急拉住了他,低声劝说着什么。年素鸢咬了咬牙,上前一步,抬起头来,望着太后,一字一顿地说道:
“皇上终究是太后的骨血,再浓浓不过十月怀胎之亲,纵使有天大的隔阂,难道还能隔了骨肉血亲不成?”
她停顿片刻,趁着旁人尚未反应过来,一口气把话说完:“只因臣妾身怀有孕,才理解何谓‘额娘’二字。太后莫不是忘了昔日稚儿承欢膝下之乐?臣妾斗胆,敢请太后自称一声‘额娘’!”
她硬是跪了下来,膝盖硌得发疼。
太后愣住了。
她想起了四十五年前的豆蔻之年,想起那小小软软的孩子唤自己“额娘”,想起自己拼了命生下孩子,最终却……
自称……“额娘”?
她只是十四阿哥一人的额娘,从来都是!
“要本宫上尊位、移居寿康宫,也不是不行。”太后站起身来,冷眼望着胤禛,一字一顿,“你去把你的十四弟给接回来,要以大礼相迎!”
她低头看了年素鸢一眼,眼角余光扫到她微微隆起的小腹,又想起“额娘”二字,忍不住又是一声叹息:“我累了,你们跪安吧。”
“你太鲁莽了!”
出了永和宫之后,那拉氏的呵斥声便铺天盖地地压了过来,“太后岂是你能教训的?年素鸢,莫要以为你身怀六甲,本宫便奈何你不得。上有祖训、家法、宫规,下有妹妹们的眼睛看着,你……”
年素鸢深深吸了一口气,抬眼望去,恰好撞在胤禛深不可测的眼眸里。她再次跪了下来:
“臣妾有罪,自请处罚。”
“罚你闭门思过半年,手抄佛经万卷,替先帝致哀。”禛的口气异常淡漠,几乎看不出他刚刚发过火。
年素鸢愕然。
这哪里是惩罚,明明是赏赐!
闭门思过,也就意味着她不必天天替先帝哭灵;
手抄佛经,也就意味着她有理由拒绝任何人的造访。
年素鸢心下了然,却故意苦着一张脸,朝胤禛深深叩首:“臣妾领罚。”
那拉氏带着嫔妃们走了。
胤禛在原地站了片刻,才又恢复了先前那副隐忍着怒火的模样:“走吧,咱们去合计合计,该怎么把十四弟给‘请’回来。”
“只怕他已经在奔丧的路上了。”允祥道。
“‘奔丧’?只怕奔的是朕的皇位!额娘,呵,额娘……”胤禛想起方才年素鸢的话,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痛苦。他的额娘,早就不要他了。
“祥弟,若是你家王妃近日得闲,不妨让她进宫陪陪年贵妃,可好?”
最难消受美人恩
她每日躺在藤椅上看书,看着如玉带着大宫女们勤勤恳恳地替她抄写佛经,偶尔自己也动两下笔,图个乐子,随后又专心致志地养起了胎。
其间,怡亲王妃来拜访过几回,都是坐了片刻就走,偶尔给她带些补血养胎的药材。年素鸢只扫了一眼,便吩咐如玉将它们锁进库房里,还特别交代,要和嫔妃们送来的区别开。
怡亲王毕竟是皇帝的宠臣,怡王妃送来的东西,十有八|九是不掺水、不掺毒的。至于那剩下的一分……保不齐中途会有什么人给偷偷掉了包,对不对?
年素鸢很信得过怡王妃,虽然怡王妃从来都不待见她
“你唤太后什么?”那拉氏厉声喝问。
老嬷嬷苦着一张脸,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皇后恕罪,只是……只是德太妃不准奴婢们称她为‘太后’。前些日子为着这事,已经贬了十多个宫女去辛者库,奴婢们不敢触德太……太后的霉头,还请皇后明鉴。”
那拉氏哼了一声:“既是如此,我等去佛堂前朝拜便是。”
年素鸢有些疲惫。
她的身子本就沉重,又站了一个多时辰,早有些头重脚轻。若不是如玉一直扶着她的腰,恐怕此时已经要栽倒。明椒本也要扶,被她轻飘飘一句“熹妃莫要自贬为奴”给打了回去。她不想让明椒的手碰到孩子,她嫌脏。
正当那拉氏打算带着妃嫔们杀往佛堂时,太后终于来了。
后妃们整齐地列了班,朝太后行了觐见大礼,口称万福。
太后梗着脖子,扭过头去,硬是不受:“我可担当不起‘太后’之名!”
她是胤禛的生母,却与胤禛关系冷淡,最宠爱的是远在西北的小儿子、十四阿哥胤禵。原本她以为,胤禵才是板上钉钉的新皇,却没想到康熙临死前连下满、汉、蒙、藏四道诏书,传位雍亲王胤禛,几乎要气得呕血,也因此更加不待见胤禛,拒不接受太后封号。
那拉氏夹杂在丈夫与婆母之间,很是难做。象征性地劝了几句,便要带着后妃们离开。这时,宫外响起了三下静鞭,随后是苏培盛尖细的通传声:“皇上驾到——怡亲王到——”
怡亲王允祥的生母敏妃去世得早,康熙便命德妃做了允祥的养母。因此,怡亲王每天都得陪着皇帝来给太后晨昏定省,顺便调和这对母子之间的矛盾,可惜他终究与太后隔了那么一层,即便再怎么劝,也是收效甚微。
胤禛、允祥一前一后地走了进来,依例给太后行了大礼,随后是允祥拜见皇后,诸妃又拜见怡亲王,场面乱得一团糟;胤禛瞧见年素鸢也在,微不可察地皱了皱眉。年素鸢心头一紧,思索着该如何圆过去,恰好听见太后又冷笑一声:
“新皇威盛,怡王又是能臣,怎么,要一齐逼迫于我么?”
胤禛一怒之下拂袖而去,怡亲王急急拉住了他,低声劝说着什么。年素鸢咬了咬牙,上前一步,抬起头来,望着太后,一字一顿地说道:
“皇上终究是太后的骨血,再浓浓不过十月怀胎之亲,纵使有天大的隔阂,难道还能隔了骨肉血亲不成?”
她停顿片刻,趁着旁人尚未反应过来,一口气把话说完:“只因臣妾身怀有孕,才理解何谓‘额娘’二字。太后莫不是忘了昔日稚儿承欢膝下之乐?臣妾斗胆,敢请太后自称一声‘额娘’!”
她硬是跪了下来,膝盖硌得发疼。
太后愣住了。
她想起了四十五年前的豆蔻之年,想起那小小软软的孩子唤自己“额娘”,想起自己拼了命生下孩子,最终却……
自称……“额娘”?
她只是十四阿哥一人的额娘,从来都是!
“要本宫上尊位、移居寿康宫,也不是不行。”太后站起身来,冷眼望着胤禛,一字一顿,“你去把你的十四弟给接回来,要以大礼相迎!”
她低头看了年素鸢一眼,眼角余光扫到她微微隆起的小腹,又想起“额娘”二字,忍不住又是一声叹息:“我累了,你们跪安吧。”
“你太鲁莽了!”
出了永和宫之后,那拉氏的呵斥声便铺天盖地地压了过来,“太后岂是你能教训的?年素鸢,莫要以为你身怀六甲,本宫便奈何你不得。上有祖训、家法、宫规,下有妹妹们的眼睛看着,你……”
年素鸢深深吸了一口气,抬眼望去,恰好撞在胤禛深不可测的眼眸里。她再次跪了下来:
“臣妾有罪,自请处罚。”
“罚你闭门思过半年,手抄佛经万卷,替先帝致哀。”禛的口气异常淡漠,几乎看不出他刚刚发过火。
年素鸢愕然。
这哪里是惩罚,明明是赏赐!
闭门思过,也就意味着她不必天天替先帝哭灵;
手抄佛经,也就意味着她有理由拒绝任何人的造访。
年素鸢心下了然,却故意苦着一张脸,朝胤禛深深叩首:“臣妾领罚。”
那拉氏带着嫔妃们走了。
胤禛在原地站了片刻,才又恢复了先前那副隐忍着怒火的模样:“走吧,咱们去合计合计,该怎么把十四弟给‘请’回来。”
“只怕他已经在奔丧的路上了。”允祥道。
“‘奔丧’?只怕奔的是朕的皇位!额娘,呵,额娘……”胤禛想起方才年素鸢的话,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痛苦。他的额娘,早就不要他了。
“祥弟,若是你家王妃近日得闲,不妨让她进宫陪陪年贵妃,可好?”
最难消受美人恩
她每日躺在藤椅上看书,看着如玉带着大宫女们勤勤恳恳地替她抄写佛经,偶尔自己也动两下笔,图个乐子,随后又专心致志地养起了胎。
其间,怡亲王妃来拜访过几回,都是坐了片刻就走,偶尔给她带些补血养胎的药材。年素鸢只扫了一眼,便吩咐如玉将它们锁进库房里,还特别交代,要和嫔妃们送来的区别开。
怡亲王毕竟是皇帝的宠臣,怡王妃送来的东西,十有八|九是不掺水、不掺毒的。至于那剩下的一分……保不齐中途会有什么人给偷偷掉了包,对不对?
年素鸢很信得过怡王妃,虽然怡王妃从来都不待见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