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粟米】
气味:咸,微寒,无毒。
主治:可以养肾气,除脾胃中热,利小便,治痢疾。磨成粉可以解毒,止霍乱。做粥食用可以开胃补虚。

科学新概念

【营养成分】
蛋白质、维生素B2、烟酸、钙、铁等。
【健康效果】
粟米即小米,营养价值极高,适宜老人和孩子等身体虚弱的人滋补。同时常吃小米还有降血压、防治消化不良、补血健脑的功效。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27/1-20062GF942606.jpg" />

小麦别名 来。
《本草纲目》记载
熬末服,杀肠中蛔虫。陈者煎汤饮,止虚汗。烧存性,油调涂诸疮,汤火灼伤。
◎释名
来也称为梾。上天降下的祥瑞的麦,一为来二为麰,像芒刺的形状。“来”像它的果实,“夂”像它的根,故得“麦”称。梵文把麦叫作迦师错。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27/1-20062GF943K9.jpg" />
集解

大、小麦都是秋天种下,冬天成长,春天长叶,夏天结果实,具备了四季的精华,因此被称为“五谷之贵”。有的地方比较暖和,春天下种,夏天就可以收割了。但这种麦子和秋天种的相比,没有经过四季的洗礼,有微毒。北方人种麦子用漫撒的方法,南方人种麦子用撮撒的方法,所以北方的麦子麦皮薄但面多,南方的麦子则刚好相反。
【小麦】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可以滋补身体,利小便,益气,养心安神,还可以治疗精神抑郁和烦躁不安。外敷可以治疗烫伤。

科学新概念

【营养成分】
蛋白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等。
【健康效果】
小麦是北方人的主要食品,不仅营养价值极高,而且有一定的药效。可以健脾益肾、止血养心,还有滋润皮肤的美容效果。

稻 别名 糯。
《本草纲目》记载
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
◎释名
稻是粳、糯一类谷物的通称。一般所说的稻是指需要在水田种植的庄稼的总称,而本草上的稻专指糯米。“稻”字是从“舀”字转变过来的,而“舀”字的本意恰恰就是一个人在石臼上舂米。因为它的口感又黏又软,所以又叫作糯米。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27/1-20062GF943X5.jpg" />
集解

南方的水田大多数都种稻。它本身有些黏,可以用来酿酒,酿出的酒口感绵软,不像北方的酒那样烈。也可以做成米糕,还可以炒着吃,味道都很好。稻的种类很多:根据谷壳的颜色区分,有红色的和白色的两种;根据谷壳的外形特征区分,有有毛的和无毛的两种;根据米的颜色区分,有红色的和白色的两种。最好吃的稻米,是那种长约三四分,像秋霜一样洁白的长粒米,煮熟之后清香满室,十分可口。
【稻米】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可以滋补身体,补脾胃,养气血。还可以治疗痢疾,止尿频。

科学新概念

【营养成分】
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E、钙、磷、钾等。
【健康效果】
常食用稻米有滋补脾胃、补充元气的功效,被誉为“天下第一补人之物”。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27/1-20062GF943594.jpg" />

荞麦别名 乌麦、花荞。
《本草纲目》记载
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能炼五脏滓秽。作饭食,压丹石毒,甚良。以醋调粉,涂小儿丹毒赤肿热疮。
◎释名
荞麦的茎柔弱而且上翘,这种特点使它很容易长高,并且也易收割。因其磨出的面粉像小麦一样,所以叫作荞麦。一些人也把它叫作甜荞,来区别口感不好的苦荞。

集解

荞麦这种作物在南北方都有种植。一般在立秋前后下种,到八九月份就可以收割了。荞麦最怕霜冻,如果在收割前有霜冻,荞麦会大幅度减产。植株一般能长到1~2尺高,赤红色的茎,碧绿色的叶子,开密密的小白花。荞麦的果实完全成熟时呈乌黑色,上面有三个棱,像羊蹄一样。北方人把它磨成面粉,做成煎饼,吃时会配上葱、蒜,别有一番风味。
【荞麦】
气味:甘,平、寒,无毒。
主治:可以增强肠胃功能,滋补身体。有清热消毒的功效。可治痢疾。

科学新概念

【营养成分】
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纤维素、镁、钾、钙、铁、锌、铜、硒等。
【健康效果】
荞麦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有降血脂、保护视力、软化血管、降低血糖的功效。同时,荞麦可杀菌消炎,有“消炎粮食” 的美称。

大豆 别名 菽。
《本草纲目》记载
治肾病,利水下气,制诸风热,活血,解诸毒。
◎释名
豆,是有豆荚类谷物的总称。而篆文中的豆,就像种子在豆荚中的样子。豆的角叫豆荚,豆的叶叫豆藿,豆的茎叫豆萁。大豆是豆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一般指黄豆、黑豆、青豆三类。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27/1-20062GF944X4.jpg" />
集解

大豆有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