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分类: txts3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27/1-20062GF94C40.jpg" />
科学新概念
【营养成分】
蛋白质、铁、钙、磷、镁等。
【健康效果】
豆腐以其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的优点而成为人们喜爱的食品。豆腐有护肝养胃的作用,食用豆腐还有防癌、预防老年痴呆、预防糖尿病、提高记忆力等功效。是儿童、病弱者以及老年人补充营养的食疗佳品。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27/1-20062GF94BQ.jpg" />
玉米 别名 玉蜀黍、玉高粱。
《本草纲目》记载
调中开胃。
集解
玉米一开始的时候是在西部地区种植,但种植的数量不多。它的苗和叶都与高粱相似,但要矮许多,也肥厚一些。苗高三四尺,六七月开花成穗,苗中间长出一个鱼形苞来,苞的上面长有白色的须子,须子很长,慢慢地垂下来。时间长了,苞逐渐张开,露出来一个一个紧密挨着的黄白色的子。子可以食用,炸、炒都行。
【米】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可以滋补身体,调和脾胃。
【根叶】
主治:煎汤饮用可以治疗小便不尽、疼痛和泌尿系统结石的症状。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27/1-20062GF94I35.jpg" />
科学新概念
【营养成分】
多种维生素、钙、磷、钾、钠、镁、铁、蛋白质等。
【健康效果】
玉米具有清湿热、利肝胆、延缓衰老等功能,经常食用玉米对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都有防治作用,玉米还有一定的健脑、防癌的功能。因此,玉米有“保健佳品”之称。
罂粟 别名 米囊子、御米、象谷。
《本草纲目》记载
行风气,逐邪热,治反胃、胸闷痰滞。治泻痢,润燥。
◎释名
这种植物的果实外形像罂子,米像粟,因此有这个名字。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27/1-20062GF94H21.jpg" />
集解
罂粟秋天种下,冬天就会长出来,嫩苗可以食用。花瓣只有四片,三天后就谢了,只留下罂在茎上。罂有些像一个上面有盖,下面还有把的酒杯,罂的里面有可以食用的白米,罂的外壳可以入药,但古医书上没有记载。江东人认为形状相似,但叶子很多的丽春花,是罂粟的一个变种,其实这是错误的。罂粟花千姿百态,什么颜色的都有,十分艳丽好看,所以又有人把它叫作赛牡丹、锦被花等。
【米】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可以解丹药的毒,促进消化。还可以治痢疾,缓解大便干燥。中国对罂粟种植严加控制,除药用科研外,一律禁植。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27/1-20062GF94M22.jpg" />
刀豆 别名 挟剑豆、刀豆子、大刀豆、刀鞘豆、白凤豆、刀板仁豆、刀巴豆、马刀豆。
《本草纲目》记载
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
◎释名
刀豆是因为豆荚的外形像刀而得名。乐浪地区有一种挟剑豆,豆荚横斜长,像人配用的挟剑,这种豆子就是我们说的刀豆。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27/1-20062GF94NW.jpg" />
集解
现在种刀豆的人很多。每年三月下种,蔓能长到一丈多。叶子有些像豇豆叶,只不过稍长了一些,到了五六月就会开出像蛾子一样的紫色小花。豆荚最长的接近一尺,有点像皂荚,扁扁的,有明显的三个棱。嫩的时候煮食,做酱吃都行。老的时候就收子,子有拇指大小,淡红色。和猪肉、鸡肉一起煮着吃,味道极其鲜美。
【刀豆】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可以温中下气、滋补肠胃,有补肾益气的作用。
科学新概念
【营养成分】
蛋白质、可溶性糖、类脂物、纤维、灰分等。
【健康效果】
刀豆中的有效成分有治疗肝性脑病和抗癌的作用,经常食用对于肾虚腰痛、气滞呃逆、风湿腰痛、小儿疝气等症有一定的疗效。
山药 别名 薯蓣、山芋。
《本草纲目》记载
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
◎释名
薯蓣在齐鲁地区叫山芋,在郑越地区叫土,在秦楚地区叫玉延。其实都是一种东西,但名字都不一样,或许是因为发音有轻有重,或许是因为讹传的原因才会这样吧。不过也有人说,薯蓣因唐代宗名字叫豫,所以避讳改名字叫薯药,后因为宋英宗避讳曙,便改名叫山药,这已经和当初的本名完全不同了。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27/1-20062GF94IX.jpg" />
集解
山药入药,野生的效果最好,如果食用则家种的较好。山药四月生苗延蔓,紫茎绿叶,叶子有三个尖,像牵牛叶但更厚更光润,五六月开穗状淡红色的花,结荚成簇,豆荚有三个棱,坚硬但无仁。子长在豆荚的旁边,有些像雷丸,大小不一,外皮黄色但内瓤是白色的,煮后食用味道甘甜爽滑。
【根】
科学新概念
【营养成分】
蛋白质、铁、钙、磷、镁等。
【健康效果】
豆腐以其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的优点而成为人们喜爱的食品。豆腐有护肝养胃的作用,食用豆腐还有防癌、预防老年痴呆、预防糖尿病、提高记忆力等功效。是儿童、病弱者以及老年人补充营养的食疗佳品。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27/1-20062GF94BQ.jpg" />
玉米 别名 玉蜀黍、玉高粱。
《本草纲目》记载
调中开胃。
集解
玉米一开始的时候是在西部地区种植,但种植的数量不多。它的苗和叶都与高粱相似,但要矮许多,也肥厚一些。苗高三四尺,六七月开花成穗,苗中间长出一个鱼形苞来,苞的上面长有白色的须子,须子很长,慢慢地垂下来。时间长了,苞逐渐张开,露出来一个一个紧密挨着的黄白色的子。子可以食用,炸、炒都行。
【米】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可以滋补身体,调和脾胃。
【根叶】
主治:煎汤饮用可以治疗小便不尽、疼痛和泌尿系统结石的症状。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27/1-20062GF94I35.jpg" />
科学新概念
【营养成分】
多种维生素、钙、磷、钾、钠、镁、铁、蛋白质等。
【健康效果】
玉米具有清湿热、利肝胆、延缓衰老等功能,经常食用玉米对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都有防治作用,玉米还有一定的健脑、防癌的功能。因此,玉米有“保健佳品”之称。
罂粟 别名 米囊子、御米、象谷。
《本草纲目》记载
行风气,逐邪热,治反胃、胸闷痰滞。治泻痢,润燥。
◎释名
这种植物的果实外形像罂子,米像粟,因此有这个名字。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27/1-20062GF94H21.jpg" />
集解
罂粟秋天种下,冬天就会长出来,嫩苗可以食用。花瓣只有四片,三天后就谢了,只留下罂在茎上。罂有些像一个上面有盖,下面还有把的酒杯,罂的里面有可以食用的白米,罂的外壳可以入药,但古医书上没有记载。江东人认为形状相似,但叶子很多的丽春花,是罂粟的一个变种,其实这是错误的。罂粟花千姿百态,什么颜色的都有,十分艳丽好看,所以又有人把它叫作赛牡丹、锦被花等。
【米】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可以解丹药的毒,促进消化。还可以治痢疾,缓解大便干燥。中国对罂粟种植严加控制,除药用科研外,一律禁植。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27/1-20062GF94M22.jpg" />
刀豆 别名 挟剑豆、刀豆子、大刀豆、刀鞘豆、白凤豆、刀板仁豆、刀巴豆、马刀豆。
《本草纲目》记载
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
◎释名
刀豆是因为豆荚的外形像刀而得名。乐浪地区有一种挟剑豆,豆荚横斜长,像人配用的挟剑,这种豆子就是我们说的刀豆。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27/1-20062GF94NW.jpg" />
集解
现在种刀豆的人很多。每年三月下种,蔓能长到一丈多。叶子有些像豇豆叶,只不过稍长了一些,到了五六月就会开出像蛾子一样的紫色小花。豆荚最长的接近一尺,有点像皂荚,扁扁的,有明显的三个棱。嫩的时候煮食,做酱吃都行。老的时候就收子,子有拇指大小,淡红色。和猪肉、鸡肉一起煮着吃,味道极其鲜美。
【刀豆】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可以温中下气、滋补肠胃,有补肾益气的作用。
科学新概念
【营养成分】
蛋白质、可溶性糖、类脂物、纤维、灰分等。
【健康效果】
刀豆中的有效成分有治疗肝性脑病和抗癌的作用,经常食用对于肾虚腰痛、气滞呃逆、风湿腰痛、小儿疝气等症有一定的疗效。
山药 别名 薯蓣、山芋。
《本草纲目》记载
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
◎释名
薯蓣在齐鲁地区叫山芋,在郑越地区叫土,在秦楚地区叫玉延。其实都是一种东西,但名字都不一样,或许是因为发音有轻有重,或许是因为讹传的原因才会这样吧。不过也有人说,薯蓣因唐代宗名字叫豫,所以避讳改名字叫薯药,后因为宋英宗避讳曙,便改名叫山药,这已经和当初的本名完全不同了。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27/1-20062GF94IX.jpg" />
集解
山药入药,野生的效果最好,如果食用则家种的较好。山药四月生苗延蔓,紫茎绿叶,叶子有三个尖,像牵牛叶但更厚更光润,五六月开穗状淡红色的花,结荚成簇,豆荚有三个棱,坚硬但无仁。子长在豆荚的旁边,有些像雷丸,大小不一,外皮黄色但内瓤是白色的,煮后食用味道甘甜爽滑。
【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