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权力的逻辑》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刘武周突然暴亡了呢?那岂不是就……就……不行动了?如今,刘武周已经计划攻楼烦郡了……还说时机不到?”
李世民压在心里的一肚子火,瞬间爆发出来。如果说这话的不是父亲,他一定会怒骂,甚至挥刀将其斩了。可那是他父亲,是眼下实施大计划,实现大目标的主要人物。他必须哄着他,让着他,直到他行动起来。那时候的他,很是懊恼,觉得空有一番志向无法实施,而无法实施的原因是自己手中无权。
“我并非喜欢权力,我只是想用权力来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可没有这权力,我就做不成。”
李世民在和父亲对完话后,压抑着快要爆发的情绪,回到自己屋里后,和妻子长孙氏说起时,就发了如此的感慨。和长孙氏说的时候,他满脸是泪。在别人面前一直保持着“硬汉”角色,从不流泪的李世民,也只有在妻子长孙氏面前,才会暴露出他内心脆弱的一面。
原来,李世民眼见刘文静要从狱里出来了,说服父亲起义的计划也要启动了,便想事先在父亲那里探探口风。于是,他对父亲说,天下纷纷扰扰,圣上暴虐无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说不定过不了多少日子,晋阳城就会沦为各方战场。在这么严峻的形势下,父亲若只想着忠君、守小节的话,很可能会失大节。一旦那些叛贼除不了,圣上又会如何对待父亲您呢?很可能等来的是严刑。在太原,在这个“唐尧之地”丢了命,定会被天下英雄耻笑。
李世民知道父亲在乎天下人对他的评价,也在乎“天意”,便利用“唐尧之地”,被天下英雄耻笑来刺激父亲,也确实让李渊内心产生了震荡,可不是吗?现在起义军越来越多,越来越疯狂,难保自己在镇压时不会输,一旦输了,那一直盯着自己的表弟隋炀帝,不就借机把自己杀了吗?在太原翻船,也确实有失脸面。可是,也正因为在“唐尧之地”,丢命甚至失败都可能引起天下英雄耻笑,他才不能莽撞行事,如果自己也像杨玄感一样,起义失败,自己不仅会被天下英雄耻笑,而且还会得到叛逆的骂名。
“二郎,你血气方刚,父亲不怪你!可这事容不得半点马虎!此事搞不好,下场会和那杨玄感一样惨,给天下英雄徒增笑料!”李渊倒反劝起了李世民。
李世民没想到,自己的这番刺激,竟然刺激得父亲更不敢动了。李世民怔了半天,竭力压抑情绪,这才没顶撞父亲,而是耐心解释说,如果能应该顺民意,兴兵起义的话,老百姓拥护,天下英雄也会敬仰,且也只有起兵,李家家族的安危才能保证。还说那杨玄感谋反,想必会让皇上对臣子更加防备,在这乱世,哪里能保证没有失误,这些正常的失误,很可能成为皇上冤杀大臣的借口……
李渊表面波澜不惊,但却惊诧于这个次子对时局,对皇上心理分析的精准,更吃惊于他的大胆。李渊的心里泛起说不出的滋味,觉得这个次子太聪明,不是好事。他决定打压一下他的“嚣张”气焰。
“二郎,你分析得很有道理,可……还是不到时机!”
李世民对自己说服不了父亲早有预料,并不是很吃惊,若能说服,他又何苦要让刘文静、裴寂出面呢?
“起兵要募兵,募兵要理由,只要刘武周南侵,我们就有了蓦兵的理由!”李渊说,他表情淡淡,心不急,气不燥,视线在李世民身上扫着。
李世民的血往头顶涌。
“这就是父亲所说的……时候到了?刘武周……南侵,才是时机到了?”李世民为了克制自己发火,慢慢说。
李渊点了点头。李世民拳手紧握又放开,放开又紧握,他不停地提醒自己不要冲动,不能冲动。然后低头和父亲告辞,奔回屋内后,向妻子长孙氏发牢骚。说父亲的不是,说他对父亲的愤怒,这些话,他又能向谁说呢?只能向妻子说,流泪,展示内心脆弱,也只能在妻子面前。
长孙氏静静听完他说的后,像往常一样,用柔缓的语调安慰着李世民。长孙氏说,至少从李渊的话语里能听出,他不反对起兵,他是有起兵的想法的,这不是很好吗?长孙氏的语气和话语,如那细流,像那清泉,流过李世民心间,让他烦躁的心情得以缓解。
既然知道他有心起兵,只是有所顾虑,那就打消他的顾虑就行了。听妻子这么一说,李世民一想,不是裴寂这颗棋子还没用吗?于是在刘文静出狱那天,匆匆去了刘文静家,并装出心急火燎的样子。
“肇仁兄!这事不能拖了!夜长梦多,我担心……”
李世民还没说完,刘文静就接过他话说:“二郎是担心刘武周这饭桶把事情搞砸了对吧!”
“正是!如今这天下一盘棋,对弈者众多,谁和谁是对弈之人,谁又能在这对弈中取胜?很难说啊!弄不好!这棋走成了死棋,谁都赢不了,那可就把大好时机错过了!”李世民平静下来,涨红的脸也慢慢复原。
“二郎的担心正是我的担心,不过也没事……我们这不还没找那裴老儿吗?”
这是刘文静和李世民的交谈中,第一次明明白白地说出“裴寂”这个人。李世民索性也不假装不知情了。
“肇仁兄啊!和裴监说话时你要客气点!”
李世民知道刘文静在裴寂面前,总是一副高高在上,不屑与之为伍的样子,怕误了事,便提醒他。谁料刘文静冷笑一声道:“和他客气?二郎!没必要!和他客气干什么?他算什么?只会溜须拍马!”
刘文静生性轻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