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棣之华
分类: qsxs
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第3章 汾酒
从幽州一路向南,途径易州,恒州,过太行八径,抵达龙兴之地太原。向北眺望,群山连绵环抱,为中原北部屏障。汾水滔滔向南,纵贯并州全境,南面为平原,由此向南,可达洛阳、长安,乃至大唐全境。
当年文皇帝李渊即雄踞太原,在晋阳起兵,最终建立大唐,而如今圣人武祝祖籍亦是太原。太原被誉为龙兴之地,又是并州府所在,往来车马不息,行人如织,不过和长安的感觉完全不同。
如果说长安是眼花缭乱,兼容并包;那太原则是燕赵之地,大有豪侠之风。其当地最有名的汾酒作为皇室贡品,价钱奇高。李怿有幸尝了一口,和燕地酒的感觉很是不同。
“如何?”
“醇厚清香,刚一入口辛辣无比,没有燕酒烈,但却回味无穷。”
“是了,是了。”对面郎君笑道,“h之兄年纪轻轻就肯出门游学,勇气可嘉。听你说去过幽州,比之并州如何?”
“幽州地处偏僻,民风淳朴,与并州各有千秋。可具体如何,还得致远兄去过才知。”
“说得有理。”
对面这位是太原本地生员,姓王,名致远。是他在太原城里结识的好友。二人相识得碰巧,只因王致远心情不好到店内买醉,李怿无所事事上前去攀谈,因为他的豁达解了这位王生的苦楚,王致远给他留下了自己书院的地址,以便下次来找他。
恰好,王生是个喜欢酒的人,李怿游历到此,对当地的酒起了兴趣,王致远便领他来饮这当地最有名的酒。
“还记得几年前,阿爷去长安公干,他便是爱好杯中物,带回来一马车的长安酒。”
李怿笑道:“我便是长安左近人,据我所知,长安最受欢迎的酒应是西市腔、三勒浆,以及西京葡萄。”
“西市腔,清亮透彻,味辛辣,家中长辈惯常不让我饮的。三勒浆源于波斯味道酸甜,从皇室至平民无不喜欢。葡萄酒,色泽暗紫,以夜光杯盛放最佳,据说是魏文帝最喜之酒,不知和那时是不是一个味道。”
王致远笑道:“你倒是懂得不少。正巧王某也要游学,想要一览西京帝都之盛,听你这一说,定要一饱口福!”
李怿道:“真是不巧,我此行去往神都,怕是要和致远兄分道了。”
王致远:“分道又如何,我在这太原城里,大概是待不下去了。上天既让我遇到h之兄,便是上天赐予某的缘分,来,共饮一大白!”
二人碰杯,一饮而尽。
“说起来,h之兄年纪还轻,贵府长辈怎不让带上一二仆从?”王致远问。
“嗯……”李怿想了想终南山上那一方宁静的土地,眼角不禁带出笑意,又想到他的师父,这笑意转而变成愁绪,“我离开时,师伯为我取了字,表明我已是成人,一切都应当自己做主。”
李怿说得含糊,王致远笑看他的表情变来变去,将师叔听成了世叔,便笑道:“原来如此,不过家母放心不下我,定要我带上长随,以备不测。”
李怿谨记师伯的教诲,在外不敢多饮,只饮了少许几杯,已是有些醉意。次日和王致远约定同行,待出并州,王致远车马向西,而他则向南。
燕赵儿郎皆如此,随聚随散,聚则畅快淋漓,散也不拖泥带水。因为他们坚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还会再相见,到时再饮尽杯中酒,然后各奔东西。
很快意,也很开心。
李怿南下途中,除了那位王致远外,还结识了一位豪爽的兵哥,擅马战。
二人在马上比试了十多个回合,这位兵哥善弓矢和长兵,李怿的短剑对上对方的矛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和平常师伯叔那种贴身近战有很大不同。要不是他身法快,早不知被抡下马几次。
兵哥策马而来,长矛疾刺,李怿连忙矮身格挡,没想到兜头一个索子罩下来,显然是找准了他的后路。
李怿屏住呼吸,手支撑着在马身上转了个圈,刺溜钻到马腹下躲开索子,单手握剑格开长矛,不顾已经震麻的手臂,另外一只手猛地攥住枪杆。
二人交错而过,兵哥招式用老,又被马拉扯,长矛脱手而出。他大笑一声,双手握住索子,用力向后一掷。
李怿双臂俱麻,不得已掷出短剑,短剑去势极快,被兵哥用索子一阻,却去势不减,堪堪擦着兵哥的脸颊,砰一声钉在地上。而索子也由此转了个方向,没套到李怿,套到了李怿的马脖子上。
马在前冲时猛地被套上脖子,前蹄被迫高高抬起,然后重重摔在地上。饶是李怿下意识卸了几分力,也横着打了好几个滚。
“好小子!痛快!”兵哥大笑着下马来,把灰头土脸的李怿拉起来,笑道,“好久没打得这样痛快了。”
李怿痛快认输,道:“论马战,我不如将军。”
“别将军将军地叫我,我姓李名楷固,契丹人,不过现在也是大周人。”兵哥豪爽笑道,“我是兵器上占了便宜,要知道在马战里,长兵天生便有优势。”
“我从前经常和家中长辈切磋,长辈虽也用过长兵,于马战却不擅长,这样还是第一次。”
“小兄弟有从军的天赋,若非你年纪太小,我都要把你领到军中去了。”
李怿笑道:“我倒是没想过从军。师伯让我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第3章 汾酒
从幽州一路向南,途径易州,恒州,过太行八径,抵达龙兴之地太原。向北眺望,群山连绵环抱,为中原北部屏障。汾水滔滔向南,纵贯并州全境,南面为平原,由此向南,可达洛阳、长安,乃至大唐全境。
当年文皇帝李渊即雄踞太原,在晋阳起兵,最终建立大唐,而如今圣人武祝祖籍亦是太原。太原被誉为龙兴之地,又是并州府所在,往来车马不息,行人如织,不过和长安的感觉完全不同。
如果说长安是眼花缭乱,兼容并包;那太原则是燕赵之地,大有豪侠之风。其当地最有名的汾酒作为皇室贡品,价钱奇高。李怿有幸尝了一口,和燕地酒的感觉很是不同。
“如何?”
“醇厚清香,刚一入口辛辣无比,没有燕酒烈,但却回味无穷。”
“是了,是了。”对面郎君笑道,“h之兄年纪轻轻就肯出门游学,勇气可嘉。听你说去过幽州,比之并州如何?”
“幽州地处偏僻,民风淳朴,与并州各有千秋。可具体如何,还得致远兄去过才知。”
“说得有理。”
对面这位是太原本地生员,姓王,名致远。是他在太原城里结识的好友。二人相识得碰巧,只因王致远心情不好到店内买醉,李怿无所事事上前去攀谈,因为他的豁达解了这位王生的苦楚,王致远给他留下了自己书院的地址,以便下次来找他。
恰好,王生是个喜欢酒的人,李怿游历到此,对当地的酒起了兴趣,王致远便领他来饮这当地最有名的酒。
“还记得几年前,阿爷去长安公干,他便是爱好杯中物,带回来一马车的长安酒。”
李怿笑道:“我便是长安左近人,据我所知,长安最受欢迎的酒应是西市腔、三勒浆,以及西京葡萄。”
“西市腔,清亮透彻,味辛辣,家中长辈惯常不让我饮的。三勒浆源于波斯味道酸甜,从皇室至平民无不喜欢。葡萄酒,色泽暗紫,以夜光杯盛放最佳,据说是魏文帝最喜之酒,不知和那时是不是一个味道。”
王致远笑道:“你倒是懂得不少。正巧王某也要游学,想要一览西京帝都之盛,听你这一说,定要一饱口福!”
李怿道:“真是不巧,我此行去往神都,怕是要和致远兄分道了。”
王致远:“分道又如何,我在这太原城里,大概是待不下去了。上天既让我遇到h之兄,便是上天赐予某的缘分,来,共饮一大白!”
二人碰杯,一饮而尽。
“说起来,h之兄年纪还轻,贵府长辈怎不让带上一二仆从?”王致远问。
“嗯……”李怿想了想终南山上那一方宁静的土地,眼角不禁带出笑意,又想到他的师父,这笑意转而变成愁绪,“我离开时,师伯为我取了字,表明我已是成人,一切都应当自己做主。”
李怿说得含糊,王致远笑看他的表情变来变去,将师叔听成了世叔,便笑道:“原来如此,不过家母放心不下我,定要我带上长随,以备不测。”
李怿谨记师伯的教诲,在外不敢多饮,只饮了少许几杯,已是有些醉意。次日和王致远约定同行,待出并州,王致远车马向西,而他则向南。
燕赵儿郎皆如此,随聚随散,聚则畅快淋漓,散也不拖泥带水。因为他们坚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还会再相见,到时再饮尽杯中酒,然后各奔东西。
很快意,也很开心。
李怿南下途中,除了那位王致远外,还结识了一位豪爽的兵哥,擅马战。
二人在马上比试了十多个回合,这位兵哥善弓矢和长兵,李怿的短剑对上对方的矛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和平常师伯叔那种贴身近战有很大不同。要不是他身法快,早不知被抡下马几次。
兵哥策马而来,长矛疾刺,李怿连忙矮身格挡,没想到兜头一个索子罩下来,显然是找准了他的后路。
李怿屏住呼吸,手支撑着在马身上转了个圈,刺溜钻到马腹下躲开索子,单手握剑格开长矛,不顾已经震麻的手臂,另外一只手猛地攥住枪杆。
二人交错而过,兵哥招式用老,又被马拉扯,长矛脱手而出。他大笑一声,双手握住索子,用力向后一掷。
李怿双臂俱麻,不得已掷出短剑,短剑去势极快,被兵哥用索子一阻,却去势不减,堪堪擦着兵哥的脸颊,砰一声钉在地上。而索子也由此转了个方向,没套到李怿,套到了李怿的马脖子上。
马在前冲时猛地被套上脖子,前蹄被迫高高抬起,然后重重摔在地上。饶是李怿下意识卸了几分力,也横着打了好几个滚。
“好小子!痛快!”兵哥大笑着下马来,把灰头土脸的李怿拉起来,笑道,“好久没打得这样痛快了。”
李怿痛快认输,道:“论马战,我不如将军。”
“别将军将军地叫我,我姓李名楷固,契丹人,不过现在也是大周人。”兵哥豪爽笑道,“我是兵器上占了便宜,要知道在马战里,长兵天生便有优势。”
“我从前经常和家中长辈切磋,长辈虽也用过长兵,于马战却不擅长,这样还是第一次。”
“小兄弟有从军的天赋,若非你年纪太小,我都要把你领到军中去了。”
李怿笑道:“我倒是没想过从军。师伯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