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喜读纳兰文:倾我一生一世念》
分类: txts3
此生喜读纳兰文:倾我一生一世念
作者:纳兰性德
内容简介
清初第一词人,中国文学历史上最后一位婉约词家纳兰性德精注本,中国红学会会长冯其庸担当顾问,国学网总裁尹小林主编! 注释精审,装帧典雅,美轮美奂,值得纳兰迷一生珍藏!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王国维 容若小词,直追后主。梁启超 清代的词人、词作、词论均多于前代,被称为文学史上的词之中兴。纳兰性德是位感情丰富、才华横溢的词人,在词创作方面极有建树。尤其是他悼念亡妻词写得哀感幽绝,感人至深。冯其庸
卷六 渌水亭杂识一
癸丑病起①,披读经史②,偶有管见③,书之别简,或良朋莅止④,传述异闻,客去,辄录而藏焉。逾三四年,遂成卷,曰《渌水亭杂识》,以备说家之浏览云尔⑤。
【笺注】
①癸丑:康熙十二年(1673)。是年,纳兰参加科举考试,中举后却因病未能参加殿试。
②披读:翻开,阅读。
③管见:狭隘的见识,如从管中窥物。多用作自谦之辞。
④莅(lì)止:来临。
⑤说家:注家或评论家。汉王充《论衡·正说》:“说家以为譬喻增饰,使事失正是,诚而不存。”
卷七 渌水亭杂识二
唐肃宗撤西北边兵平内贼,代、德遂以京师为边镇。明弃三卫亦然。
明于金陵、关中、洛阳无不可都,本朝惟都燕足以兼制南北,而明预建宫殿于三百年前,天也。
陆广微《吴地记》云,宋时苏州田租三十万。王圻《续文献通考》云,南宋江南水田每亩租六升。明洪武年,凡淮张之文武亲戚及籍没富民之田,皆为官田。《宣德实录》载太守况钟疏云,苏田以十六分计之,十五分为官田,一分为民田,所以洪武加租至二百二十万也。建文曾减之。燕王篡位,悉复洪武之制,后又渐次增之至二百七十万。苏之田租虽重,其逋负时有蠲赦①。民谣曰:“朝廷贪多,百姓贪拖。”万历末年,上司恐州县横征,揭榜令民纳至八分,不许复纳。
【笺注】
①逋负:拖欠赋税、债务。
卷八 渌水亭杂识三
今人多云设虚位禘其祖之所自出①,如杨志仁复议论者,仅嘉靖十年举行一次,后不复行。适考之实录,嘉靖十年辛卯举行,诏以后丙、辛年行之。十五年丙申四月,仍行大禘礼。二十年辛丑四月,九庙火,诏暂罢,遂永停矣。其实行大禘凡两次。
【笺注】
①禘(dì):古代帝王、诸侯举行各种大祭的总名。凡祀天、宗庙大祭与宗庙时祭均称为“禘”。《礼记·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孔颖达疏:“经传之文,称禘非一,其义各殊。《论语》云‘禘自既灌’及《春秋》‘禘于大庙’,谓宗庙之祭也……《尔雅·释天》云‘禘,大祭’,以比余处为大祭,揔得称禘。”《尔雅·释天》:“禘,大祭也。”郝懿行义疏:“禘者,《说文》云‘谛,祭也’,引《周礼》曰‘五岁一禘’,本《礼》纬文也。《公羊·文二年传》‘五年而再殷祭’。何休注以为‘五年,禘也’。按禘之名,古多异说。有时祭之禘:则《王制》云‘春曰礿,夏曰禘’,《祭义》云‘春禘秋尝’,郑注以为殷礼也。有殷祭之禘:则《诗序》云‘雝,禘大祖也’,郑笺‘禘,大祭也。大于四方而小于祫’。又有郊祭之禘:亦《诗序》云‘《长发》,大禘也’,郑笺‘大禘,郊祭天也’,《祭法》云‘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郑注‘此禘谓祭昊天于圜丘也’。”
卷九 渌水亭杂识四
古人咏史,叙事无意,史也,非诗矣。唐人实胜古人,如“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①”“武帝自知身不死,教修玉殿号长生”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③“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④,诸有意而不落议论,故佳。若落议论,史评也,非诗矣。宋已后多患此病。愚谓唐诗宗旨断绝五百余年,此亦一端。
【笺注】
①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此两句出自唐杜甫《八阵图》。
②武帝自知身不死,教修玉殿号长生:此两句出自唐姚合《晓望华清宫》。
③东风不假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此两句出自唐杜牧《赤壁》。
④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此两句出自唐李商隐《马嵬》。
卷十 附录上
<h3 title="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志铭 徐乾学">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
墓志铭 徐乾学
呜呼!始容若之丧,而余哭之恸也。今其弃余也数月矣,余每一念至,未尝不悲来填膺也。呜呼!岂直师友之情乎哉?余阅世将老矣,从我游者亦众矣,如容若之天姿之纯粹,识见之高明,学问之淹通,才力之强敏,殆未有过之者也。天不假之年,余固抱丧予之痛,而闻其丧者,识与不识,皆哀而出涕也,又何以得此于人哉?太傅公失其爱子,至今每退朝,望子舍必哭,哭已,皇皇焉如冀其复者,亦岂寻常父子之情也。
( 重要提示:如果书友们打不开t x t 8 0. c o m 老域名,可以通过访问t x t 0 2. c o m备用域名访问本站。 )
至尊每为太傅劝节哀,太傅愈益悲不自胜。余间过相慰,则执余手而泣曰:“惟君知我子,惠邀君言,以掩诸幽,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