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狂之诗》
分类: txts3
,发出令人牙酸的刮擦声音。剑尖抽离时,也夹带抽出几丝棉絮。
被鬼刀陈鲜血染红的棉絮,在半空中飘飞。
亭子内众人瞧着那几丝飞絮,看得呆住了。
长剑拔离后,鬼刀陈才敢吸气。
剑尖透过棉袄,刺进了他胸膛两分,并没有伤及肺脏。
——要不是那柄长刀的阻隔,加上张鹏那一拍令剑劲稍为消解,鬼刀陈已经是鬼。
燕小六仔细检视那刺穿过钢刀的剑刃。确定剑身没有受损后,他松了一口气,还剑入鞘。
他心脏还在怦怦乱跳,眼神带着不解地瞧向师兄。
张鹏知道师弟的疑问。
「这种等级的人,还没有资格死在青城派的剑下。」
鬼刀陈的长刀,呛啷堕地。
几乎亦在同时,亭子外头那两百人,手上的兵器也都纷纷掉落在泥泞的地上。
有的人甚至跪了下来。
——这些凡人,跟我们不是对等的。
小六看见这景象,终于明白师兄说这话的意思。
胸口渗着血红的鬼刀陈整个人爬到地上,头脸不敢抬起来看两个青城派剑士一眼。
他这一生再没有握过刀子。没有人知道他后来的下落。有传言说是出了家,也有说被仇家斩了。他在灌县山岭那伙匪盗,也都散逃到别县去了。
一切全因为一个十七岁少年的一剑。
——这就是青城派。
甚至连请两位剑侠下山的庄老爷子也都惊得不敢说话——当一种力量太强太可怕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沾光的胆量。
张鹏和燕小六亦没有再跟他们说话。没有再说任何话的必要。
他们重新用布囊包好长剑,披上蓑衣,戴上竹笠,离开「五里望亭」,朝着来时的上山路回去。
亭子内外两百人目送这两个在雨中渐渐消失的背影。
两百双眼睛,犹如仰望神祇般虔敬。
大道阵剑堂讲义·其之一
武道中各种攻防动作的力量,被称为「内劲」,又称「气劲」或「内力」。因为这些特有名词,「内劲」常遭坊间传说神化,被想象成为体力以外的一种特殊能量,能够积存在修练者体内,更夸张的甚至形容「内劲」可发放体外遥距伤人,又或传输转嫁他人身体……种种说法,其实皆属讹误不实。
其实武者一切身体操作,依靠的仍旧是肌肉筋骨产生之动能,与寻常人的作息活动并无根本差异。
分别在于质素。武者的动作所以能发挥超乎常人的速度与力量,实乃身体筋肉极高度协调的结果。比方最简单一个出拳动作,力从地起,自足腿蹬地,往上到腰肢旋转、肩臂伸展、手腕扭旋,以至最后拳指握紧贯力,力量从一个关节传递到下一个关节,假如协调完美,则无半点流失,兼且每一关节的力量更充分加乘上去,到最后贯注于拳头,自然奇速奇猛,此种高度协调所产生的力量,即为「内劲」。相反常人挥拳不懂其理,即使一样踏腿转腰,但协调不良,肌肉的力量互相抵抗抵消,最后能传达到拳头的不足十之一二,仅是拙劣之力。
所以「内劲」仍是一种肌肉力。不懈锻炼筋骨肌肉,乃是武者必修之课。仙风道骨或身体羸弱,却是能发千斤之力的世外高人——这不过又是坊间的想象而已。
观乎现代运动生理学,同样讲求肌肉协调产生最高表现,此与武道的「内劲」在本质上相同。但古代武道除了锻炼身体操作,另方面又有各种秘法,增进脑部及神经的传输,把协调提升至更高境地,所产生之动作效率,今世之运动家难望项背。以前文燕小六所击出的一招「星追月」为例,其反应时间与瞬发起动的速度,已经相当于今世奥运顶尖短跑选手的起步爆发。但燕小六不必任何预备,不用培养精神集中,在无预兆的突发情况下,举手投足间已经做到(假若一击不中,还能够接连重复爆发)这又远超运动选手的能耐。而燕小六亦不过青城派一个中阶弟子而已。
「内劲」只是武道的最基础。至于其他更高等秘法,后文将再述及。
卷一 风从虎·云从龙 第二章 青城剑派
走在返回青城山的坡道上,燕小六默默跟随在师兄张鹏身后。
寒雨已经渐细。两人继续走着。
燕小六的肩背上,不断在冒着白烟。张鹏看见了,微笑不语。他明白。
五年前,他跟随大师兄找山匪试剑,事后也是如此血脉沸腾,久久不能自已。第一次下山与外人交手,然后发现自己拥有远远凌驾大部分世人的能力——这是一种无法压抑的亢奋。
到了一棵大树下,张鹏停下来。在树底,他脱下竹笠,从腰间解下装着清水的竹筒,交给燕小六。
燕小六心情还没有放松,此时确实口干舌燥。他接过师兄的竹筒,大大喝了好几口。
张鹏观察师弟的表情。那张纯真的脸上,有兴奋与紧张,却也有疑惑。
「小六,你有话想问,是吗?」张鹏拿回竹筒,也喝了一口水。
燕小六垂头沉默看着地上的树根。
「你尽管问。」张鹏又说。「我不会告诉师父。」
燕小六又考虑了好一会儿,这才鼓起勇气:「师哥……有件事情,我不明白……那个姓庄的老头,不是什么好人啊。我们……」
「你是想问:我们为什么要帮他?」
燕小六点头。
「你看见那『五里望亭』前的大票人吗?他们几乎就要开打了。这场架打起来,你猜会有多少人死伤?会结下多少梁子?以后又会再打多少场架?现在因为我们,这场架打不成了,许多人不用死伤了。这不就是好事了吗?师父其实才不关心应该帮哪一边,只是上山来求我们的是姓庄那个罢了。」
张鹏拍拍师弟的肩头,又说:
被鬼刀陈鲜血染红的棉絮,在半空中飘飞。
亭子内众人瞧着那几丝飞絮,看得呆住了。
长剑拔离后,鬼刀陈才敢吸气。
剑尖透过棉袄,刺进了他胸膛两分,并没有伤及肺脏。
——要不是那柄长刀的阻隔,加上张鹏那一拍令剑劲稍为消解,鬼刀陈已经是鬼。
燕小六仔细检视那刺穿过钢刀的剑刃。确定剑身没有受损后,他松了一口气,还剑入鞘。
他心脏还在怦怦乱跳,眼神带着不解地瞧向师兄。
张鹏知道师弟的疑问。
「这种等级的人,还没有资格死在青城派的剑下。」
鬼刀陈的长刀,呛啷堕地。
几乎亦在同时,亭子外头那两百人,手上的兵器也都纷纷掉落在泥泞的地上。
有的人甚至跪了下来。
——这些凡人,跟我们不是对等的。
小六看见这景象,终于明白师兄说这话的意思。
胸口渗着血红的鬼刀陈整个人爬到地上,头脸不敢抬起来看两个青城派剑士一眼。
他这一生再没有握过刀子。没有人知道他后来的下落。有传言说是出了家,也有说被仇家斩了。他在灌县山岭那伙匪盗,也都散逃到别县去了。
一切全因为一个十七岁少年的一剑。
——这就是青城派。
甚至连请两位剑侠下山的庄老爷子也都惊得不敢说话——当一种力量太强太可怕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沾光的胆量。
张鹏和燕小六亦没有再跟他们说话。没有再说任何话的必要。
他们重新用布囊包好长剑,披上蓑衣,戴上竹笠,离开「五里望亭」,朝着来时的上山路回去。
亭子内外两百人目送这两个在雨中渐渐消失的背影。
两百双眼睛,犹如仰望神祇般虔敬。
大道阵剑堂讲义·其之一
武道中各种攻防动作的力量,被称为「内劲」,又称「气劲」或「内力」。因为这些特有名词,「内劲」常遭坊间传说神化,被想象成为体力以外的一种特殊能量,能够积存在修练者体内,更夸张的甚至形容「内劲」可发放体外遥距伤人,又或传输转嫁他人身体……种种说法,其实皆属讹误不实。
其实武者一切身体操作,依靠的仍旧是肌肉筋骨产生之动能,与寻常人的作息活动并无根本差异。
分别在于质素。武者的动作所以能发挥超乎常人的速度与力量,实乃身体筋肉极高度协调的结果。比方最简单一个出拳动作,力从地起,自足腿蹬地,往上到腰肢旋转、肩臂伸展、手腕扭旋,以至最后拳指握紧贯力,力量从一个关节传递到下一个关节,假如协调完美,则无半点流失,兼且每一关节的力量更充分加乘上去,到最后贯注于拳头,自然奇速奇猛,此种高度协调所产生的力量,即为「内劲」。相反常人挥拳不懂其理,即使一样踏腿转腰,但协调不良,肌肉的力量互相抵抗抵消,最后能传达到拳头的不足十之一二,仅是拙劣之力。
所以「内劲」仍是一种肌肉力。不懈锻炼筋骨肌肉,乃是武者必修之课。仙风道骨或身体羸弱,却是能发千斤之力的世外高人——这不过又是坊间的想象而已。
观乎现代运动生理学,同样讲求肌肉协调产生最高表现,此与武道的「内劲」在本质上相同。但古代武道除了锻炼身体操作,另方面又有各种秘法,增进脑部及神经的传输,把协调提升至更高境地,所产生之动作效率,今世之运动家难望项背。以前文燕小六所击出的一招「星追月」为例,其反应时间与瞬发起动的速度,已经相当于今世奥运顶尖短跑选手的起步爆发。但燕小六不必任何预备,不用培养精神集中,在无预兆的突发情况下,举手投足间已经做到(假若一击不中,还能够接连重复爆发)这又远超运动选手的能耐。而燕小六亦不过青城派一个中阶弟子而已。
「内劲」只是武道的最基础。至于其他更高等秘法,后文将再述及。
卷一 风从虎·云从龙 第二章 青城剑派
走在返回青城山的坡道上,燕小六默默跟随在师兄张鹏身后。
寒雨已经渐细。两人继续走着。
燕小六的肩背上,不断在冒着白烟。张鹏看见了,微笑不语。他明白。
五年前,他跟随大师兄找山匪试剑,事后也是如此血脉沸腾,久久不能自已。第一次下山与外人交手,然后发现自己拥有远远凌驾大部分世人的能力——这是一种无法压抑的亢奋。
到了一棵大树下,张鹏停下来。在树底,他脱下竹笠,从腰间解下装着清水的竹筒,交给燕小六。
燕小六心情还没有放松,此时确实口干舌燥。他接过师兄的竹筒,大大喝了好几口。
张鹏观察师弟的表情。那张纯真的脸上,有兴奋与紧张,却也有疑惑。
「小六,你有话想问,是吗?」张鹏拿回竹筒,也喝了一口水。
燕小六垂头沉默看着地上的树根。
「你尽管问。」张鹏又说。「我不会告诉师父。」
燕小六又考虑了好一会儿,这才鼓起勇气:「师哥……有件事情,我不明白……那个姓庄的老头,不是什么好人啊。我们……」
「你是想问:我们为什么要帮他?」
燕小六点头。
「你看见那『五里望亭』前的大票人吗?他们几乎就要开打了。这场架打起来,你猜会有多少人死伤?会结下多少梁子?以后又会再打多少场架?现在因为我们,这场架打不成了,许多人不用死伤了。这不就是好事了吗?师父其实才不关心应该帮哪一边,只是上山来求我们的是姓庄那个罢了。」
张鹏拍拍师弟的肩头,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