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旧事》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马上进谗言,说陛下你做了皇帝,李斯没得到好处,那老哥是想封王呢!

胡亥更生气了。赵高见第一把火有了效果,便烧了第二把火,李斯他儿子李由跟盗贼陈胜是同乡,所以陈胜经过三川郡的时候,李由就没阻止过。

胡亥已经怒不可揭了:“奸臣(可惜少骂了一个人)!”他心里这样骂道。

于是,二话不说,马上下旨审办李斯,并由赵高主审。赵高很聪明,他知道胡亥并没有处死李斯的意思,所以只是借诏书斥责了李斯,并没有提审李斯,他在等待李斯更大的把柄。

李斯上书申辩,奏折递到赵高那里的时候,赵高看都没看,就把它付之一炬。

过了几日,李斯见上头没动静,以为胡亥的怒火消了,就又联合将军冯劫和右丞相冯去疾联名上奏,建议暂停阿房宫的建设。

赵高拿到这份奏章,心花怒放,如获至宝:李斯,你的好日子倒了。

他快步将奏折送到正玩得不亦乐乎的胡亥面前,而且装出一副挨了丞相板砖不得不来送的一脸委屈像。

胡亥非常扫兴地停下来听奏章。

听完后,胡亥果然大怒:“老家伙,去死吧。先帝的工程你也敢说三道四。滚吧,滚到棺材里去吧。”

李斯父子,冯去疾,冯劫一同下狱,二冯不堪凌辱,于狱中自杀。公元前208年7月,赵高终于将李斯定案,结论很干脆,就三个字---具五刑。

直到上刑场的时候,李斯才幡然悔悟,他参与沙丘之谋,无非是想保住自己的权位,并无非分之想,所以,当赵高来找他时,一时情急上了赵高的贼船,却没想到,这位赵高大人阴险得很,大错已然铸成,李斯明白大秦帝国,已是灭亡在际。他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去先帝那里忏悔了。

赵高不愧是个阴谋高手,他的一连串计划环环相扣,每一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只要目标乖乖上套,他可以附带赠送一张去黄泉景区观光旅游的单程票,原则是如假包换,假一赔十。

俗话说,出来混,总要还的。

李斯为他的贪婪付出了代价,赵高完全沉浸在权力带来的快感之中,他或许还不知道,在很多人看来,他不过也是只会叫的跳蚤,蹦蹋不了多长时间了。

秦王朝自从商鞅变化时候起,一直实行严刑峻法,但由于那时君主还比较贤明,臣下也比较正直,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与其他国家的矛盾,到了始皇帝,统一天下,虽然 各种徭役,赋税也很繁杂,老百姓并未见得过得比战国时候好,六国后裔也念念不忘光复故国,但迫于秦始皇的雄威,倒也没有掀起什么风浪。

秦二世即位,昏君奸臣当道,各种新仇旧恨迅速的堆积。
------------

第4章 刘邦的抉择

公元前210年,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年份。

这一年,刘邦有了个差事,送一批囚徒去骊山干活,确切地说去骊山修墓。骊山坐落在咸阳北郊,咸阳是大秦帝国的首都,非常的繁华富庶。不过,那时候的人显然对首都的向往并不是特别强烈。对于刘邦来说,这绝对不是个好差事。路途遥远不说,中间一旦发生什么变故,自己就得玩完了。

刘邦能领到这个差事,算是倒了霉了,在劳役繁重法律严酷的秦国,这无疑是一个高危工作,很容易就把自己给搭进去,说不定还会得个渎职的罪名,死了也别想捞个烈士的荣誉。

刘邦一路都很郁闷,以前晃晃荡荡游手好闲,日子过得自由自在,现在做个什么亭长,俸禄没几个子,还得把脑袋拎在裤腰带上。

咸阳谁没去过,谁稀罕?上次去的时候,见到那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我刘老三就发表了一句很著名的观点:大丈夫当如是也!他骂道。

好在当时秦始皇没有后来朱皇帝无孔不入的能耐,不然这句话要传到他耳朵里,那刘老三就得吃不了兜着走了。

他娘的你老天的保佑老子能顺顺利利把人齐齐整整一个不落的送到那该死的咸阳,我刘老三敬你一壶。刘邦望着星空,继续玩劣地大骂。

事情没有按刘邦的祈祷进行,不想它发生的偏偏就发生了。刘邦送的那批囚徒,没走多远已经跑了一大批,到丰县泽西亭的时候,刘邦已经受不了了,便停下来,干一件事—喝酒,顺便再干一件事---抉择。

每个人的人生都在不断的做抉择,有的抉择很重要,有的抉择不重要。此时此刻,刘邦就面临着一个很重要的抉择,因为他的抉择是要关系脑袋的位置问题。

怎么办, 都跑了这么多人,送过去,朝廷便要治我的失职之罪,运气好,可能留个脑袋。运气不好,死无全尸。不死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几乎为零(秦法苛严的后果)。大秦帝国从 不在乎一个小小的亭长,所以几乎是必死无疑。咸阳是不能去了,因为我还不想死,回去也不行,被抓了照样死路一条,那只有一条路了,逃,好死不如赖活着。自己要逃了,这些囚徒怎么办?算了吧,都是苦命人,也不为难他们,让他们也各自逃命去吧。

刘邦几杯酒下肚,终于作出了人生 第一个艰难的决定。当晚他便放了那些囚徒,说道:“你们大家各自逃命去吧,我也要逃命了!”其中不少人一听,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