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袋西口公园》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不擅长洒狗血。过了血气方刚之年,得到优渥生活保障后才动笔写小说的石田衣良,没有愤世嫉俗,下笔冷静,保持中立眼光观看生活周遭。面对单刀直入的恋爱题材,石田衣良以过尽千帆的哀愁诠释“大人(おとな)恋爱”(成熟、稳重的恋爱)。



与石田衣良初次相遇,短篇小说集《Slow Goodbye》(スローグツドバイ)正好摆在池袋东口淳久堂书店一楼的醒目位置,这本被誉为“珠玉短篇”的小说吸引了我。那时我的日本语还停留在“读不太懂小说”的阶段,沿着石田衣良的文字轨迹,逐字读完其中某篇,文字意象鲜明地镶在脑海。看似平凡的爱情逐渐壮大起来,石田衣良的文字简单冷调柔软易读,使人无防备地一头栽进他所设计的二十代(二十岁以上未满三十岁的年龄层)男女爱情物语陷阱。与《Slow Goodbye》一样处理恋爱题材的新作《一磅的悲伤》(1ポンドの悲しみ),主人公设定转移到三十代都会男女,石田衣良以这两本作品划出日本都会二十代与三十代男女的爱情代沟。



干净冷调,是许多人读完石田衣良小说后的赞叹。即使像《娼年》处理男妓题材,文字一点也不猥亵,反而异常透明美丽,这跟石田衣良文字被喻为POP文体脱不了关系。POP文体以轻口吻描述重口味,但此文体轻得有趣的文字却有着压倒性力量,现代日本文学在眼前这一代慢慢起了变化,石田衣良的写作风格符合了当今文学潮流。



从东口淳久堂书店出发,穿过一个长形地下道就可抵达西口,池袋的精彩在东口西口北口交织的三角地带汇集。其中所属的中心地带要算是池袋西口公园了。这里是石田衣良“池袋西口公园系列”的另一部磅礴小说的发展场。



曾在池袋混过半年日本语言学校的我,对池袋环境再熟悉不过,常在语言学校早课过后,带着一杯咖啡跟一块面包呆坐在池袋西口公园喷水池旁,观看人来人往。东京的都市发展史上,池袋与涩谷并列为七〇年代东京若者(young people)之町,混杂程度与新宿不相上下,新宿与涩谷已被太多作品描写过,从池袋发迹的青少年次文化,与其独特的帮派械斗系谱,在石田衣良笔下逐一展开的同时,池袋的特殊气味有了象征性意义。“池袋西口公园系列”不仅是石田衣良代表作,更是一窥池袋次文化的最佳窗口。



池袋西口公园的卧虎藏龙,表面上无法察觉,《池袋西口公园》仿佛把藏在池袋内里的秘事掀了开来,身为读者的我对池袋的移情从这一刻开始作用。曾到过的热闹商店街,穿越过情人旅馆小巷,活生生触及的池袋路人甲乙丙丁,随着主人公真岛诚的带领,跌进了一个人情味四溢的未知推理世界。



活跃在这部青春小说里的主人公虽然边缘,却散发着正义感与人性纯粹光辉,石田衣良青春小说的迷人之处就在于此。流连于池袋街头的边缘族群:风俗娘(风尘女子)、流浪汉、非法滞留的外国人、流氓组织、整天无所事事的青少年,在这个活动场域交织出彼此共通的生命样貌。“池袋西口公园系列”试图以更新鲜的叙事方式,处理少女卖春、不登校(翘课)、嗑药、同侪虐待事件等等当今日本青少年问题,这些正是我所亲眼目睹并理解到的东京盛场(盛场:都会闹区)文化,非常重要的关键部分。



石田衣良并非少年得志,缺乏作家在成名前“十年寒窗苦写无人问”的悲苦经历,中年初试啼声便赢得众多喝彩与文学赏肯定,石田衣良作品广泛被日本读者接受的程度远远超乎作者自身想像。



《娼年》、《池袋西口公园之三:骨音》先后被列为直木赏候补作品,《4TEEN》终于如愿摘下第一二九回直木赏,并已改编成电视剧上映。受到直木赏三度眷恋的石田衣良,作品文字仍然轻盈,口味却要愈来愈多样,避开冷僻纯文学,朝大众作家之路迈进。

池袋西口公园



在我的手机背面,有一张大头照。褪色的贴纸上,我和四个死党全挤在狭窄的框框内,龇牙咧嘴、肆无忌惮地笑着,真是有点活宝,但那时的我们是多么快乐啊。究竟是什么事这么好笑?我已经记不得了。头像之外,还有一圈很有意思的图案,绿色丛林中一群抢夺香蕉的泼猴们在丛林里荡来荡去,或许,猴子的世界和我们的一样,所有的乐趣都在于那荡来荡去的乐趣和争抢的过程吧。



也有人问我,这张大头贴究竟要贴到何时?我总是默然地笑笑,其实我知道,这是我最美好的回忆,我怎么会舍得把它扔掉呢?



我的名字叫真岛诚。去年刚从池袋高工毕业。能从我们那个池袋高工毕业,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学校那可是“响当当”的臭名昭著,每年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会被劝退学,所以很多人对我能从那里毕业感到有些不可思议。池袋警备署少年课的吉冈曾有一句经典的论断,他说我们学校“是黑社会的预备军,任何毒邪之物,没有不沾的,抢劫、斗殴,什么都来”。确实如此,素质好的,马上就会被黑道大哥挖角,其中的一些狠辣角色甚至连黑帮都不敢收,比如山井。



说到这个山井,可不是一般的人物。我和山井从小学就认识了。这家伙块头很大,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