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别随便思考人生》
分类: txts3
就有了这本书。收录了我最近两年写过的几十篇文章,都是我很喜欢的。里面有故事,有心得,有采访,有社评,还有一些典型问题的回答。别随便思考人生,因为绝大多数时候思考的不是人生,而是自己头脑编造的故事。
看这本书,不能为你带来多少激情。这不属于一本励志的书,虽然书里有一些平凡而真实的故事,但讲这些故事不是为了鼓励你积极向上,也不是为了说明一份付出一分收获。
看这本书,不要期待能学习到多少知识。有太多伟大的人写过太多伟大的书,那里有更实用的知识。虽然看这本书也能学到一些知识,但你从小到大一直在学习,现在有了互联网,更是有学不完的知识,完全没有必要再看一本鬼脚七的书来学习知识。
看这本书,你可以了解一个世界, 一个近四十岁有点故事有点成绩的男人的真实内心世界。了解他平凡又不平凡的经历,了解他对事业的态度,对社会的看法,对信仰的观点,对人生的思考。了解这些又有什么用?没什么用,就是知道这个世界还有个人内心是这么想,这么做,这么活着。或许对你有启发,或许对你有借鉴,也或许什么都没有,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打开了一扇窗户。
书中每篇文章大概两三千字,几分钟就能看完。等你没事儿的时候,别随便思考人生,拿上这本书,泡一杯茶,想象鬼脚七就坐在你对面,微笑地看着你,一起聊几分钟。
如此,甚好。
第一章 世界跟我想的不一样
我们忙着追赶越来越快的世界,却发现自己想慢都慢不下来了。
其实,知识多了也没什么用。
真正让你失望和绝望的,并不是你的希望,而是你对希望的执着。
你才是人生导师
昨天和一个朋友吃饭,这个朋友仗着懂点文学,平时说话总挤兑我:“七哥,你现在成了人生导师了!”
听到这话,我心中一凛,在心里骂:“你才是人生导师,你妈也是人生导师,你全家都是人生导师!”
自从我的微信平台开通了“鬼友说”栏目,我经常会回答网友一些问题。问什么的都有,有职场生活的、电商发展的、大学择业的、婆媳关系的、感情生活的,上次还有一个女生问我如何才能怀孕,一个男生问我能否帮忙介绍个男朋友……他们俨然把我当成了无所不知的“人生导师”。
我以前不喜欢唐骏,也不喜欢李开复,虽然他们都很牛。之所以不喜欢,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当成了人生导师,我觉得那是装,很令人讨厌!没想到我现在也被人称为“人生导师”。多么讽刺的一件事情啊!
忘了是哪个哲学家说的:总有一天,每个人都会成为当初自己讨厌的那个人。
不用“总有一天”,现在我已经成了自己当初讨厌的那种人了。以前我觉得坐飞机头等舱的是傻蛋,买火车软卧的是傻蛋,几万块钱买个包包的人是傻蛋,以前我觉得装人生导师的人是傻蛋……现在我成了傻蛋!
嗯,爆这么多粗口还真有些不适应……
是的,无论我是否愿意,我都成了当初自己讨厌的那种人。
这是个很讽刺的事情,但也是个很值得思考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
不只是我,你不也是这样吗?
没毕业时,你看着那些上班的人,对上司溜须拍马、跟同事钩心斗角,你厌恶至极,和他们走在一条大街上你都觉得恶心。但工作几年后,在新同事眼里,你也变成这一类人了。
没结婚时,你看见那些每天带着小孩上各种补习班的家长,看见那种对小孩百般宠溺的家长,你眼里满是不屑和鄙夷。现在你为人父母了,周末也是屁颠屁颠地带着女儿学完钢琴学画画,学完画画学跳舞;上班劳累一天,晚上回家,还要端个碗屁颠屁颠地跟着儿子转:“宝宝乖,吃一口啊。”
你现在总觉得你妈唠唠叨叨,每天有操不完的心,但你妈以前也是这么说你外婆的,你女儿以后也一定会这么说你……
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啊?生活好像有一根绳子,牵着每个人走向那里。我们一边厌恶,一边成为;一边成为,一边厌恶。形成一个死结。
这个死结我估计是解不开了,解不开就解不开吧,我来试着解一下我能解决的问题。接着说人生导师,我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人生导师”的。
我做自媒体,当然希望有更多的粉丝,有更多的互动,用专业的术语来说,这叫“运营”!
订阅的人多了,就会有许多人留言,发表感慨或者讨论问题;留言多了,就会有人提问题;网友提了问题你如果不回答,他会说你高高在上、摆架子。上次有人在微信上问我问题,我没有回复,他就到朋友圈留言说:“一天到晚装,问话也不理。”于是我立马装给他看,把他删了……
因此,要做好自媒体,回答问题还是有必要的。但回答的问题多了,我发现好多是有共性的问题。因为回答问题也是要花时间的,于是我就干脆开了一个栏目,专门回答问题,不定期选择一些问题来公开回复,这就是“鬼友说”。因为这些公开的回复,提问的人就更多了,范围更广了,于是回答的问题也就更多更广了……就这样,我一步一步成了很多人眼里的“人生导师”。
通过这么一分析,我稍微有些安心,至少我不是刻意成为“人生导师”的。
在我心里,“人生导师”是个贬义词。现在互联网上还流行收徒弟,有些互联网“大咖”每年都要收一些徒弟,我挺佩服他们的。每当有人主动说要做我的徒弟时,我
看这本书,不能为你带来多少激情。这不属于一本励志的书,虽然书里有一些平凡而真实的故事,但讲这些故事不是为了鼓励你积极向上,也不是为了说明一份付出一分收获。
看这本书,不要期待能学习到多少知识。有太多伟大的人写过太多伟大的书,那里有更实用的知识。虽然看这本书也能学到一些知识,但你从小到大一直在学习,现在有了互联网,更是有学不完的知识,完全没有必要再看一本鬼脚七的书来学习知识。
看这本书,你可以了解一个世界, 一个近四十岁有点故事有点成绩的男人的真实内心世界。了解他平凡又不平凡的经历,了解他对事业的态度,对社会的看法,对信仰的观点,对人生的思考。了解这些又有什么用?没什么用,就是知道这个世界还有个人内心是这么想,这么做,这么活着。或许对你有启发,或许对你有借鉴,也或许什么都没有,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打开了一扇窗户。
书中每篇文章大概两三千字,几分钟就能看完。等你没事儿的时候,别随便思考人生,拿上这本书,泡一杯茶,想象鬼脚七就坐在你对面,微笑地看着你,一起聊几分钟。
如此,甚好。
第一章 世界跟我想的不一样
我们忙着追赶越来越快的世界,却发现自己想慢都慢不下来了。
其实,知识多了也没什么用。
真正让你失望和绝望的,并不是你的希望,而是你对希望的执着。
你才是人生导师
昨天和一个朋友吃饭,这个朋友仗着懂点文学,平时说话总挤兑我:“七哥,你现在成了人生导师了!”
听到这话,我心中一凛,在心里骂:“你才是人生导师,你妈也是人生导师,你全家都是人生导师!”
自从我的微信平台开通了“鬼友说”栏目,我经常会回答网友一些问题。问什么的都有,有职场生活的、电商发展的、大学择业的、婆媳关系的、感情生活的,上次还有一个女生问我如何才能怀孕,一个男生问我能否帮忙介绍个男朋友……他们俨然把我当成了无所不知的“人生导师”。
我以前不喜欢唐骏,也不喜欢李开复,虽然他们都很牛。之所以不喜欢,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当成了人生导师,我觉得那是装,很令人讨厌!没想到我现在也被人称为“人生导师”。多么讽刺的一件事情啊!
忘了是哪个哲学家说的:总有一天,每个人都会成为当初自己讨厌的那个人。
不用“总有一天”,现在我已经成了自己当初讨厌的那种人了。以前我觉得坐飞机头等舱的是傻蛋,买火车软卧的是傻蛋,几万块钱买个包包的人是傻蛋,以前我觉得装人生导师的人是傻蛋……现在我成了傻蛋!
嗯,爆这么多粗口还真有些不适应……
是的,无论我是否愿意,我都成了当初自己讨厌的那种人。
这是个很讽刺的事情,但也是个很值得思考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
不只是我,你不也是这样吗?
没毕业时,你看着那些上班的人,对上司溜须拍马、跟同事钩心斗角,你厌恶至极,和他们走在一条大街上你都觉得恶心。但工作几年后,在新同事眼里,你也变成这一类人了。
没结婚时,你看见那些每天带着小孩上各种补习班的家长,看见那种对小孩百般宠溺的家长,你眼里满是不屑和鄙夷。现在你为人父母了,周末也是屁颠屁颠地带着女儿学完钢琴学画画,学完画画学跳舞;上班劳累一天,晚上回家,还要端个碗屁颠屁颠地跟着儿子转:“宝宝乖,吃一口啊。”
你现在总觉得你妈唠唠叨叨,每天有操不完的心,但你妈以前也是这么说你外婆的,你女儿以后也一定会这么说你……
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啊?生活好像有一根绳子,牵着每个人走向那里。我们一边厌恶,一边成为;一边成为,一边厌恶。形成一个死结。
这个死结我估计是解不开了,解不开就解不开吧,我来试着解一下我能解决的问题。接着说人生导师,我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人生导师”的。
我做自媒体,当然希望有更多的粉丝,有更多的互动,用专业的术语来说,这叫“运营”!
订阅的人多了,就会有许多人留言,发表感慨或者讨论问题;留言多了,就会有人提问题;网友提了问题你如果不回答,他会说你高高在上、摆架子。上次有人在微信上问我问题,我没有回复,他就到朋友圈留言说:“一天到晚装,问话也不理。”于是我立马装给他看,把他删了……
因此,要做好自媒体,回答问题还是有必要的。但回答的问题多了,我发现好多是有共性的问题。因为回答问题也是要花时间的,于是我就干脆开了一个栏目,专门回答问题,不定期选择一些问题来公开回复,这就是“鬼友说”。因为这些公开的回复,提问的人就更多了,范围更广了,于是回答的问题也就更多更广了……就这样,我一步一步成了很多人眼里的“人生导师”。
通过这么一分析,我稍微有些安心,至少我不是刻意成为“人生导师”的。
在我心里,“人生导师”是个贬义词。现在互联网上还流行收徒弟,有些互联网“大咖”每年都要收一些徒弟,我挺佩服他们的。每当有人主动说要做我的徒弟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