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
分类: txts3
货品。然后转身,走过八百公里旱路和一千六百海里水路,回到拉维尔迪厄,通常是在四月的第一个星期日,通常能赶上大礼弥撒。
他再忙碌两个星期,包装和出售蚕籽。
一年中剩余的时间,他休息。
蚕丝 四
——非洲怎么样?
人们问他。
——缺乏活力。
他在城边上有一座大房子,在市中心有一间小作坊,正对着让·贝尔贝克遗弃的家园。
让·贝尔贝克有一天决定不再开口说话。他信守诺言。妻子和两个女儿弃他而去。他死了。他的房子没有人要,如今就成了这样一座荒废的建筑物。
埃尔维·荣库尔通过买卖蚕种,每年赚到的钱数,足以保证他和妻子过着在外省称得上是奢侈的舒适生活。他愉快地享用他的财富,而他的前途,似乎是变成一个真正的富翁,他对此毫不在意。另外,他属于那样一些人,他们喜欢参与自己的生活,认为任何享受生活的企图都是不合适的。
必须强调指出,他们审视自己命运的方式,大多数人习惯于关注风雨飘摇的日子。
蚕丝 五
倘若有人问到埃尔维·荣库尔,他势必回答,他的生活将永远如此继续下去。然而,在六十年,代初,令欧洲蚕种无法再使用的微粒子病越洋扩散,传染至非洲,有人说,甚至到达印度。一八六一年,埃尔维·荣库尔按常的商务旅程归来,他带回的一批蚕籽在两个月后几乎全部显示受到感染。对于拉维尔迪厄,就像对于其他许多以蚕丝致富的城市一样,那一年仿佛代表毁灭的开始。科学无法解释发生疫情的原因。整个世界,直至偏远地区,犹如被那种无法言说的魔法镇住了。
——几乎全世界。
巴尔达比乌悄悄地说道。
——差不多。
同时往他的烈性酒里兑入两指深的水。
蚕丝 六
巴尔达比乌是二十年前走进这座城市就直接冲入市长办公室的人。他不经通报就闯进去,将一条如晚霞般流光溢彩的丝质头巾搁到市长的写字桌上,并且向他发问:
——您知道这是什么吗?
——妇女用品。
——错了。男人用的东西:金钱。
市长叫人把他撵出门。他建立一座缫丝厂,就在河边,搭起一座养蚕的大棚。在树林深处,修筑一座供奉圣安妮丝的小教堂,位于通往维也尔大街的十字路口。他雇用了三十来名工人,从意大利弄来一架木制机器,全部由轮盘和齿轮转动装置组成,他一声不吭地干了七个月。之后,他再去拜访市长,将三十万大票额的法郎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他的写字桌上。
——您知道这是什么吗?
——钞票。
——错了。它们是说明您是一个蠢材的证据。
然后他拿起钞票,装进袋子里,起身离去。
市长拦住他。
——我应当做什么鬼事情啊?
——不用做一点儿事情:您将成为一个富裕城市的市长。
五年之后,拉维尔迪厄拥有七家缫丝厂,变成欧洲养蚕业和缫丝业的中心之一。它们不全是巴尔达比乌的产业。本地的其他贵族和地主都学他兴办这项奇妙的冒险企业。巴尔达比乌很痛快地向每一个人敞开他的职业秘密,这使他比大把赚钱更为快乐。诲人不倦。示人秘方。他天生就是这么一个人。
蚕丝 七
巴尔达比乌也是八年前改变了埃尔维·荣库尔生活的人。那时瘟疫乍起,开始引起欧洲蚕籽减产。巴尔达比乌方寸不乱,他研究形势,得出结论:问题无法解决,但可以迂回。他有一个创意,缺少合适的人选。当他看见埃尔维·荣库尔从凡尔登咖啡馆前走过时,就觉得找到了这个人,只见他身穿陆军少尉的制服,迈着休闲军人的步伐,风度翩翩,趾高气扬。那个时候,他二十四岁。巴尔达比乌将他邀至家中,在他面前推开一张印满异域地名的地图,对他说道:
——恭喜了。你终于找到一份正经工作,小伙子。
埃尔维·荣库尔听完了他讲的关于蚕、蚕籽、金字塔和航海旅行的全部经历后说:
——我不能。
——为什么?
——两天后我休假期满,要回巴黎。
——当职业军人吗?
——是的。我的父亲愿意这样。
——这不成问题。
他拉住埃尔维·荣库尔,将他带到他父亲面前。
——您知道这位是谁吗?
他不经通报直接走进办公室问道。
——我的儿子。
——您再好好看看。
市长把身体往皮椅的靠背贴过去,开始浑身冒汗。
——我的儿子埃尔维,两天后将回巴黎,在那里有一个我们军队中的辉煌前程等待他,假如上帝和圣安妮丝愿意的话。
——不错。只是上帝在别处忙碌,而圣安妮丝厌恶军人。
一个月以后埃尔维·荣库尔动身去埃及。他乘坐一艘名为“阿德尔”的船出海。厨房的饭菜味儿钻进客舱,同舱的是一位英国人,自称在滑铁卢打过仗。第三天傍晚,他们看见一些亮晶晶的海豚在地平线上像浪花一样翻滚,这种现象总是在每月十六号重复出现。
他返回是在两个月之后——四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日,正好赶上大礼弥撒。他带回成千上万颗蚕籽,用棉花裹好,装在两只大木盒里。他有一肚子话要说。可是巴尔达比乌在只剩下他们两人时,对他说出的那些话却是:
——你给我说说海豚。
——海豚吗?
——说说你在什么时候看见它们?
这就是巴尔达比乌。
谁也不知道他究竟有多大年纪。
蚕丝 八
——差不多全世界。
巴尔达比乌低声细语。
——差不多。
说着将他的酒中搀兑进两指深的水。
八月的晚上,午
他再忙碌两个星期,包装和出售蚕籽。
一年中剩余的时间,他休息。
蚕丝 四
——非洲怎么样?
人们问他。
——缺乏活力。
他在城边上有一座大房子,在市中心有一间小作坊,正对着让·贝尔贝克遗弃的家园。
让·贝尔贝克有一天决定不再开口说话。他信守诺言。妻子和两个女儿弃他而去。他死了。他的房子没有人要,如今就成了这样一座荒废的建筑物。
埃尔维·荣库尔通过买卖蚕种,每年赚到的钱数,足以保证他和妻子过着在外省称得上是奢侈的舒适生活。他愉快地享用他的财富,而他的前途,似乎是变成一个真正的富翁,他对此毫不在意。另外,他属于那样一些人,他们喜欢参与自己的生活,认为任何享受生活的企图都是不合适的。
必须强调指出,他们审视自己命运的方式,大多数人习惯于关注风雨飘摇的日子。
蚕丝 五
倘若有人问到埃尔维·荣库尔,他势必回答,他的生活将永远如此继续下去。然而,在六十年,代初,令欧洲蚕种无法再使用的微粒子病越洋扩散,传染至非洲,有人说,甚至到达印度。一八六一年,埃尔维·荣库尔按常的商务旅程归来,他带回的一批蚕籽在两个月后几乎全部显示受到感染。对于拉维尔迪厄,就像对于其他许多以蚕丝致富的城市一样,那一年仿佛代表毁灭的开始。科学无法解释发生疫情的原因。整个世界,直至偏远地区,犹如被那种无法言说的魔法镇住了。
——几乎全世界。
巴尔达比乌悄悄地说道。
——差不多。
同时往他的烈性酒里兑入两指深的水。
蚕丝 六
巴尔达比乌是二十年前走进这座城市就直接冲入市长办公室的人。他不经通报就闯进去,将一条如晚霞般流光溢彩的丝质头巾搁到市长的写字桌上,并且向他发问:
——您知道这是什么吗?
——妇女用品。
——错了。男人用的东西:金钱。
市长叫人把他撵出门。他建立一座缫丝厂,就在河边,搭起一座养蚕的大棚。在树林深处,修筑一座供奉圣安妮丝的小教堂,位于通往维也尔大街的十字路口。他雇用了三十来名工人,从意大利弄来一架木制机器,全部由轮盘和齿轮转动装置组成,他一声不吭地干了七个月。之后,他再去拜访市长,将三十万大票额的法郎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他的写字桌上。
——您知道这是什么吗?
——钞票。
——错了。它们是说明您是一个蠢材的证据。
然后他拿起钞票,装进袋子里,起身离去。
市长拦住他。
——我应当做什么鬼事情啊?
——不用做一点儿事情:您将成为一个富裕城市的市长。
五年之后,拉维尔迪厄拥有七家缫丝厂,变成欧洲养蚕业和缫丝业的中心之一。它们不全是巴尔达比乌的产业。本地的其他贵族和地主都学他兴办这项奇妙的冒险企业。巴尔达比乌很痛快地向每一个人敞开他的职业秘密,这使他比大把赚钱更为快乐。诲人不倦。示人秘方。他天生就是这么一个人。
蚕丝 七
巴尔达比乌也是八年前改变了埃尔维·荣库尔生活的人。那时瘟疫乍起,开始引起欧洲蚕籽减产。巴尔达比乌方寸不乱,他研究形势,得出结论:问题无法解决,但可以迂回。他有一个创意,缺少合适的人选。当他看见埃尔维·荣库尔从凡尔登咖啡馆前走过时,就觉得找到了这个人,只见他身穿陆军少尉的制服,迈着休闲军人的步伐,风度翩翩,趾高气扬。那个时候,他二十四岁。巴尔达比乌将他邀至家中,在他面前推开一张印满异域地名的地图,对他说道:
——恭喜了。你终于找到一份正经工作,小伙子。
埃尔维·荣库尔听完了他讲的关于蚕、蚕籽、金字塔和航海旅行的全部经历后说:
——我不能。
——为什么?
——两天后我休假期满,要回巴黎。
——当职业军人吗?
——是的。我的父亲愿意这样。
——这不成问题。
他拉住埃尔维·荣库尔,将他带到他父亲面前。
——您知道这位是谁吗?
他不经通报直接走进办公室问道。
——我的儿子。
——您再好好看看。
市长把身体往皮椅的靠背贴过去,开始浑身冒汗。
——我的儿子埃尔维,两天后将回巴黎,在那里有一个我们军队中的辉煌前程等待他,假如上帝和圣安妮丝愿意的话。
——不错。只是上帝在别处忙碌,而圣安妮丝厌恶军人。
一个月以后埃尔维·荣库尔动身去埃及。他乘坐一艘名为“阿德尔”的船出海。厨房的饭菜味儿钻进客舱,同舱的是一位英国人,自称在滑铁卢打过仗。第三天傍晚,他们看见一些亮晶晶的海豚在地平线上像浪花一样翻滚,这种现象总是在每月十六号重复出现。
他返回是在两个月之后——四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日,正好赶上大礼弥撒。他带回成千上万颗蚕籽,用棉花裹好,装在两只大木盒里。他有一肚子话要说。可是巴尔达比乌在只剩下他们两人时,对他说出的那些话却是:
——你给我说说海豚。
——海豚吗?
——说说你在什么时候看见它们?
这就是巴尔达比乌。
谁也不知道他究竟有多大年纪。
蚕丝 八
——差不多全世界。
巴尔达比乌低声细语。
——差不多。
说着将他的酒中搀兑进两指深的水。
八月的晚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