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凤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一直延续,一连好几天,听那天崩地裂的雪崩声,也够骇人的了,何况他需要静思,怎能受震耳欲聋的雪崩声干扰?

峰顶上很快静了下来,罗开拉着绳子,攀了上去,找到了山峰上背风的所在。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高山上的空气十分稀薄,连罗开这样――惯于在氧气稀薄的情形下生活的人,也需要一个短暂的时间来适应。

所以他这时,呼吸绵长而细远,吸气吐气都比普通的情形慢了许多,就像是只有很少食物的人,细细咀嚼一样,很少的空气,也要慢慢呼吸。

在背风处,漆黑的岩石,有些露在积雪之外。有一个可以容身的山凹,刚好能令他平躺下来,或是盘腿而坐,那个山凹刚好对着东方,他可以极目望去,看见唯一高过他存身之处的圣母峰。

这一座山峰,看来像是闪闪星光的圣殿一样,有着亘古以来,难以消减的庄严。山脚下的冰川,看来是静止的,只是闪着妖异的光芒,但实际上是在缓慢地移动。人在这样的处境之中,无论是向哪一个方向看,都可以望向最远,使人胸襟大开,感到天地之大,觉得人之渺小,转而心旷神怡,有说不出的舒畅。

罗开很快就习惯了稀薄的氧气,他拾了一小团积雪,放在口中,让它慢慢溶化。山峰上的气温极低,罗开是有备而来的,自然有最好的御寒设备,他让自己在静坐的姿势中静止下来,不断地放慢呼吸,渐渐地,进入了一种冥想的境界。

冥想,是一种十分高妙的境界,在几乎静止的状态中,思想的活动,也到了另一种状态,由着自我意志的控制,由复杂而单纯,由单纯而归一,许多高僧、智者,都坚决相信,通过这样控制思想的过程,可以使人的思想,进入一种崭新的境界。

那种崭新的境界,统称之为“神通”,就是实用科学至今为止,还无法解释的,属于人体脑部活动的一种功能。

神通中有“天眼通”――静坐而可以“看”到千里以外的景象;有“天耳通”――静坐而可以“听”到千里万里之外的声音;有“他心通”――静坐而可以知道别人的思想活动或不通过语言文字而彼此能作思想活动的交流,等等。

罗开在神通方面的造诣不算是很深,他有时会有一种极其敏锐的感觉,这种初步的神通,曾不止一次使他在冒险生活中化险为夷。现在,他来到珠乌峰顶,一则是为了想用意念神通来了解哈雷替星;二来,就算不成功,他也可以借着这种特殊的环境,来锻炼和增强自己在神通方面的能力。

所以,他很快就进入了冥想状态之中,开始,由于杂念未能完全摒除,耳畔也相应有许多杂沓的声音――那种声音其实不存在,只是由心的杂念所引致出来的,属于“天赋”幻念的一种,在开始静坐之初,这是一种相当通常的现象。

渐渐,杂沓的意念减少,杂沓的声音也随之消除,他听到的,只是呼啸的风声。

那是真正大风的声音,这时,多半是最和缓的时候,听来不急不躁,温和而有节奏,可是说不定在什么时候,说变就变,会变成狂吼怒号,叫人心神为之震荡。

再过了一会,连大风的声音也像是渐渐静了下来,这时的情形,和一开始时正好相反,声音自然存在着,但是罗开已经连自己身在何处都不再挂念了,进入了心神归一的境界,就算是身际锣鼓喧天,他也不闻不问了。

这时,景象看来是神秘而又庄严的:在积雪的顶峰上,一个全身有现代化防寒设备的人,当然还戴着看起来漆黑的雪镜(没有了它,不到一小时,积雪映着阳光,就能叫人双眼变盲――雪盲),用静坐的姿势坐着,一动也不动。这景象,是实用科学和未来科学的一种在画面上静态的结合。

至于这景象内蕴有动态,到达了什么程度,暂时还无可奉告,因为罗开并未感到自己的思想,和哈雷彗星有了什么接触。

他自然不会心急,他打算用十天的时间,现在,离静下来只不过一小时而已。

趁景象维持在静止状态,没有什么变动之际,约略查看一下哈雷彗星的历史,倒是一件相当有趣的事。

这颗大彗星,是人类肉眼可见的最大彗星之一,有着又长又亮的尾巴,当它在宇宙的神秘旅程之中,最接近地球之际,在地球上生活的人,曾因之大大吃惊,所以在两千多年之前,就有了它出现的记录。

早在公元前六百一十三年,中国的无名天文学家,就记录了它的出现,春秋鲁文公十四年,那时人类的生活,还在无可想象的原始之中。而它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它的旅程的?只怕是地球上还满是原生物的时候,就已开始了吧!

到了公元一七二零年左右,英国的天文学家哈雷,才测出它以七十六年为周期,会闯进太阳系来,作一回客,然后,又飘然离去。

它竟是那么有规律,守信用,在它不可测的旅程中,太阳系是它的一端的终极,另一端又是在什么地方?宇宙中无数的星辰,对它都有着影响,这是形成它运行有规律的条件之一,其他星体上,是不是也有高级生物,在留意看它的出没?

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