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烬》
分类: txts3
里拴满了客人们的坐骑和马车,四层高台阶上,每层都站满了腰板笔直的家丁,手擎十二枝杈的银制烛台,就像蜡像馆里陈列的蜡人,烛光、音乐、人声和体味在厅堂里交织流溢,仿佛生命该是某种凄凉、绝望的欢宴法则,某种悲惨而神圣的欢宴,对着它的结束号手吹响号角,向出席晚宴的宾客宣布一个不祥的指令。将军至今仍记得这样的晚宴。有的时候,马和马车停在积雪的草坪上,停在火把旁边,因为马厩已经挤满了。有一次皇帝驾临,在这个国家他是国王。他是在白马骑兵的护卫下乘车来的。他在森林里打了两天猎,下榻在另一侧翼楼,睡在铁床上,并和女主人跳了舞。跳舞的时候他与她攀谈,女人的眼里噙满泪花。国王停下舞步,躬身吻了她的手,并把她送回到另一间大厅,那里站着半圈的随从。国王将女主人领到近卫官跟前,再次吻了她的手。
“你们谈了什么?”后来,很多年后,近卫官问妻子。
但是女人不肯说。没有人知道国王跟女主人谈了什么,她是外国人,在跳舞时哭了。周围人谈论了很久很久。
4
庄园封闭得格外严密,就像一间宏大、华丽的石雕墓室,祖祖辈辈人的尸骨在里面腐烂,用从前妇人和男人的灰绸缎或黑呢子缝制的寿衣在里面变成尘灰。死寂也被囚禁其中,如同一个被关在地下室监牢里的异教犯人,蓬发垢须,衣衫褴褛,躺在霉腐的稻草上奄奄一息。记忆也被幽闭其中,那些潜伏在房间污秽角落里的死者记忆,如同老屋潮湿地下室里的霉菌、跳蚤、蝙蝠、老鼠和甲虫。每当人犹豫不决地按下门柄,都会在门柄上感到一只手的颤抖,感到昔日瞬间的一道激情。所有的房子,只要人们在那里全身心地卷入过激情的旋涡,都会充满这样暧昧的内容。
将军望着母亲的肖像。他熟悉这张消瘦面孔的每个线条。那疲倦而忧伤的眼神投向时间深处;过去的女人们就带着这样的眼神迈向绞架,同时蔑视那些自己为之丧生的人和那些杀害她们的人。他母亲的家族在布列塔尼<sup>[5]海滨拥有一座城堡。八岁那年的夏天,将军被带到那里。那时已经可以乘火车旅行。车速很慢。在网式行李架上放着用帆布包裹的皮箱,帆布上标记了母亲姓名的首字母,并且绣上了长音。巴黎城内阴雨绵绵。孩子坐在绸缎内衬的轿厢内,透过模糊不清的车窗玻璃望着那座好似一个肥胖鱼肚的城市,在雨中闪着油腻的光亮。他看到湿滑屋顶和高耸的烟囱,灰色、倾斜的烟囱昂立在湿漉漉的天空的污秽幕布之间,仿佛向世界宣布某种迥然不同、不可理解的命运秘密。女人们有说有笑地在雨中行路,用一只手稍稍提起裙角,她们的牙齿像雨水一样明亮。那是一座陌生的城市,人们讲法语,这一切本该是让人心舒意爽的兴奋事,可惜孩子并不懂得这些。他只有八岁,一本正经地挨着母亲坐在轿厢里,对面坐着女佣和家教,他感到自己肩负着重任。所有人都在注意他,注意这个来自远方、来自森林、来自狗熊群中的小野人。孩子说法语时咬音嚼字,谨小慎微,焦虑不安。他知道现在他是以父亲、庄园、猎狗、森林和远离的家的名义说话。大门打开,马车驶入一座宽大的庭院,身穿燕尾服的年轻侍者站在气派的台阶前。这一切都显得略带敌意。他们被带进室内,那是一个令人不适、感觉到威胁之地。在楼上的大房间里,法国外婆迎接他。老人的眼睛是灰色的,头发用又小又窄的黑发卡高盘在头顶,估计头发原来是棕红色的,现在变成了脏栗色,好像很长时间忘记了洗头。她吻过孩子,用两只肤色苍白、瘦骨嶙峋的手扶着这位家庭新成员的脑袋并使之后仰,然后居高临下地仔细打量。“不管怎样……”她用法语对孩子的母亲说。后者提心吊胆地站在旁边,感觉孩子像在接受考试,好像马上将被发现什么。后来,用人端上菩提叶茶。那味道让人难以忍受,孩子感到恶心。接近午夜,孩子又哭又吐。“快叫妮妮来!”她说,哭得已经喘不上气。孩子脸色煞白地躺在床上。
第二天,孩子高烧,谵语。医生们身穿双排扣的黑色长礼服接踵而至,在白色马甲中间的纽扣上挂着金表链,俨然出席节日盛典;他们在孩子的床前俯下身子,从胡子和衣服里散发出的气味就跟从庄园里的家具、法国外婆的头发和嘴里散发出的一模一样。孩子感觉,要是这股气味再不散掉,他宁愿死掉。高烧一直持续到周末未退,脉搏变得微弱。母亲发出紧急电报叫妮妮快来。乳娘经过四天的颠簸才赶到巴黎。长了一脸大胡子的管家在火车站没能认出她来。妮妮扛着一个包袱步行到府邸。她简直就像小鸟搬家:不懂法语,不识街巷,后来她从来未能回答这个问题: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她是怎么找到这间藏着病孩子的屋子的?她冲进房间,从床上抱起生命垂危的孩子;这时孩子已经奄奄一息,只有眼睛还在发光。她把孩子抱进怀里,用胳膊紧紧搂着,一声不响地坐下来轻轻摇晃。第三天,神父给孩子做了最后的祈祷。晚上,妮妮从病人的房间里出来,用匈牙利语跟女伯爵说:
“我想,他活了下来。”
妮妮没哭,只是显得精疲力竭,她已经六天没合眼了。回到房间,她从包袱里掏出带来的食物,开始吃饭。六天里,她精心呵护孩子的生命。女伯爵跪在房门口,一边抽泣一边祈祷。所有人都等
“你们谈了什么?”后来,很多年后,近卫官问妻子。
但是女人不肯说。没有人知道国王跟女主人谈了什么,她是外国人,在跳舞时哭了。周围人谈论了很久很久。
4
庄园封闭得格外严密,就像一间宏大、华丽的石雕墓室,祖祖辈辈人的尸骨在里面腐烂,用从前妇人和男人的灰绸缎或黑呢子缝制的寿衣在里面变成尘灰。死寂也被囚禁其中,如同一个被关在地下室监牢里的异教犯人,蓬发垢须,衣衫褴褛,躺在霉腐的稻草上奄奄一息。记忆也被幽闭其中,那些潜伏在房间污秽角落里的死者记忆,如同老屋潮湿地下室里的霉菌、跳蚤、蝙蝠、老鼠和甲虫。每当人犹豫不决地按下门柄,都会在门柄上感到一只手的颤抖,感到昔日瞬间的一道激情。所有的房子,只要人们在那里全身心地卷入过激情的旋涡,都会充满这样暧昧的内容。
将军望着母亲的肖像。他熟悉这张消瘦面孔的每个线条。那疲倦而忧伤的眼神投向时间深处;过去的女人们就带着这样的眼神迈向绞架,同时蔑视那些自己为之丧生的人和那些杀害她们的人。他母亲的家族在布列塔尼<sup>[5]海滨拥有一座城堡。八岁那年的夏天,将军被带到那里。那时已经可以乘火车旅行。车速很慢。在网式行李架上放着用帆布包裹的皮箱,帆布上标记了母亲姓名的首字母,并且绣上了长音。巴黎城内阴雨绵绵。孩子坐在绸缎内衬的轿厢内,透过模糊不清的车窗玻璃望着那座好似一个肥胖鱼肚的城市,在雨中闪着油腻的光亮。他看到湿滑屋顶和高耸的烟囱,灰色、倾斜的烟囱昂立在湿漉漉的天空的污秽幕布之间,仿佛向世界宣布某种迥然不同、不可理解的命运秘密。女人们有说有笑地在雨中行路,用一只手稍稍提起裙角,她们的牙齿像雨水一样明亮。那是一座陌生的城市,人们讲法语,这一切本该是让人心舒意爽的兴奋事,可惜孩子并不懂得这些。他只有八岁,一本正经地挨着母亲坐在轿厢里,对面坐着女佣和家教,他感到自己肩负着重任。所有人都在注意他,注意这个来自远方、来自森林、来自狗熊群中的小野人。孩子说法语时咬音嚼字,谨小慎微,焦虑不安。他知道现在他是以父亲、庄园、猎狗、森林和远离的家的名义说话。大门打开,马车驶入一座宽大的庭院,身穿燕尾服的年轻侍者站在气派的台阶前。这一切都显得略带敌意。他们被带进室内,那是一个令人不适、感觉到威胁之地。在楼上的大房间里,法国外婆迎接他。老人的眼睛是灰色的,头发用又小又窄的黑发卡高盘在头顶,估计头发原来是棕红色的,现在变成了脏栗色,好像很长时间忘记了洗头。她吻过孩子,用两只肤色苍白、瘦骨嶙峋的手扶着这位家庭新成员的脑袋并使之后仰,然后居高临下地仔细打量。“不管怎样……”她用法语对孩子的母亲说。后者提心吊胆地站在旁边,感觉孩子像在接受考试,好像马上将被发现什么。后来,用人端上菩提叶茶。那味道让人难以忍受,孩子感到恶心。接近午夜,孩子又哭又吐。“快叫妮妮来!”她说,哭得已经喘不上气。孩子脸色煞白地躺在床上。
第二天,孩子高烧,谵语。医生们身穿双排扣的黑色长礼服接踵而至,在白色马甲中间的纽扣上挂着金表链,俨然出席节日盛典;他们在孩子的床前俯下身子,从胡子和衣服里散发出的气味就跟从庄园里的家具、法国外婆的头发和嘴里散发出的一模一样。孩子感觉,要是这股气味再不散掉,他宁愿死掉。高烧一直持续到周末未退,脉搏变得微弱。母亲发出紧急电报叫妮妮快来。乳娘经过四天的颠簸才赶到巴黎。长了一脸大胡子的管家在火车站没能认出她来。妮妮扛着一个包袱步行到府邸。她简直就像小鸟搬家:不懂法语,不识街巷,后来她从来未能回答这个问题: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她是怎么找到这间藏着病孩子的屋子的?她冲进房间,从床上抱起生命垂危的孩子;这时孩子已经奄奄一息,只有眼睛还在发光。她把孩子抱进怀里,用胳膊紧紧搂着,一声不响地坐下来轻轻摇晃。第三天,神父给孩子做了最后的祈祷。晚上,妮妮从病人的房间里出来,用匈牙利语跟女伯爵说:
“我想,他活了下来。”
妮妮没哭,只是显得精疲力竭,她已经六天没合眼了。回到房间,她从包袱里掏出带来的食物,开始吃饭。六天里,她精心呵护孩子的生命。女伯爵跪在房门口,一边抽泣一边祈祷。所有人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