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饼坪》
分类: txts3
                    用灯光打出“地狱之子——地狱之子”,一遍又一遍。几个脑袋发昏的家伙相信夜间鱼容易上钩,坚守在海边寒冷的礁石上。薄雾飘过街道,缠绕在各家烟囱周围,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松木燃烧的清香。
巴布罗和皮伦回到玫瑰树下坐在地上,却不像以往那样心满意足。“这儿挺凉啊。”皮伦说着,喝了一口酒让自己暖和点儿。
“我们该到自己房子里去,那儿暖和。”巴布罗说。
“可是炉子里没有柴火。”
“这么着吧,”巴布罗说,“你拿着酒,我在街角和你碰头。”他们碰头的时候,约莫半个小时已经过去了。
皮伦耐心地等着,因为他知道有些事连朋友都帮不上忙。等着的时候,皮伦一直警觉地盯着街上托莱利走去的那个方向,因为托莱利是个强势的家伙,不管什么解释,哪怕你编得有多巧妙,说得有多好听,他都会认为是一派胡言。此外皮伦知道,托莱利对婚姻关系持有意大利人那种十分夸张却完全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观念。不过皮伦的警惕白费了。他没看见托莱利怒气冲冲地回家。不一会儿巴布罗和他会合了,皮伦看到他胳膊下夹着一大抱从托莱利家柴火堆里抽出来的松木柴,真是又佩服又满意。
巴布罗没有提起刚才的冒险经历,到家之后他才借丹尼的词儿说:“很有活力嘛,那个小黄鸭。”
黑暗中,皮伦点点头,用平静而睿智的语气说话了。“人们很难在一个市场找全所有的东西——红酒、食物、爱情、柴火。一定要记住托莱利,巴布罗,我的朋友。这个人值得结交。找个时候要送他点儿礼物。”
皮伦在铸铁炉中升起火来,火苗呼呼作响。两个朋友把椅子挪到火旁,端着水果罐头瓶装的酒靠近炉火把酒温热一点儿。这个晚上的灯光是圣洁的,因为巴布罗买了一支蜡烛,专为圣方济各[14]点燃。在完成这个神圣计划之前,不知啥事让他走了神。此刻那支小蜡烛在一只鲍鱼壳里发出美妙的光,把巴布罗和皮伦的影子投射在墙上,影子轻轻摇曳。
“不知那个耶稣·玛利亚去哪儿了。”皮伦说。
“他早就答应要回来了,”巴布罗说,“我不知道这人可信不。”
“没准有什么小事耽搁了他,巴布罗。耶稣·玛利亚有一把红胡子,心肠又软,几乎总是和女人纠扯不清。”
“他那脑筋像蝗虫,”巴布罗说,“他唱啊,跳啊,玩啊,没正经的时候。”
他们没有等太久。刚要开始喝第二杯酒的时候,耶稣·玛利亚就跌跌撞撞地进来了。他双手扶住两边的门框,站稳身体。他的衬衫撕破了,脸上都是血。在摇曳的烛光下,他一只眼睛乌青,散发着不祥之兆。
巴布罗和皮伦扑过去。“我们的朋友!他受伤了。他摔到悬崖下去了。他让火车压了!”这些话里没有一丝讥讽的口气,但是耶稣·玛利亚听出了最恶毒的讽刺。他用一只眼睛怒视着他们,这只眼睛余威犹在。
“你们俩都是狗娘养的。”他骂道。
听见这么粗鲁的咒骂,两人都吓得后退了几步。“我们的朋友脑子不清醒了。”
“他脑袋上的骨头摔坏了。”
“给他倒点儿酒,巴布罗。”
耶稣·玛利亚一脸阴沉地坐在火旁,摩挲着手里的水果罐头瓶,两个朋友则是耐心地等着他解释这场悲剧的来龙去脉。不过耶稣·玛利亚却似乎并不想让他的朋友知道他到底碰上了什么倒霉事。尽管皮伦清了好几次嗓子,尽管巴布罗用同情和理解的目光注视着他,耶稣·玛利亚只是郁闷地坐着,瞪着炉火,瞪着红酒,瞪着那支神圣的蜡烛,直到他没有礼貌的沉默终于把皮伦也逼得抛掉了礼貌。后来他也想不明白自己怎么就开口了。
“又是那些当兵的?”他问。
“是,”耶稣·玛利亚大吼起来,“这次他们来得太快了。”
“肯定得有二十个当兵的才能把你打成这个样子。”巴布罗这么说,是想让他的朋友别那么丧气。“大伙儿都知道你打架狠。”
耶稣·玛利亚的情绪真的看上去好了一点儿。
“他们有四个人,”他说,“阿拉贝拉·格罗斯也帮他们打我。她用一块石头砸了我的头。”
皮伦觉得心中升起一股正义的怒火。“不用我提醒你吧,”他严厉地说,“朋友们警告过你的,要提防这个罐头厂的荡妇。”他忘了自己是否警告过耶稣·玛利亚,只是觉得好像有这回事。
“这些白人的贱丫头太邪恶了,我的朋友,”巴布罗插话说,“可你不是给了她那个流行的小玩意儿吗?”
耶稣·玛利亚把手伸进口袋里,掏出皱成一团的粉红色人造棉胸衣。“还没来得及给呢,”他说,“我刚找到机会,再说我们还没有走进树林呢。”
皮伦抽抽鼻子,摇摇头,却也无可奈何地露出几分宽容。“你喝了威士忌。”
耶稣·玛利亚点点头。
“你哪儿来的威士忌?”
“从那些兵那儿弄来的,”耶稣·玛利亚说,“他们藏在一个涵洞里了。阿拉贝拉知道这事,告诉我了。不过那些当兵的看见我们拿着酒瓶子了。”
这件事的经过渐渐清晰起来。皮伦喜欢这样。故事要是一下子说出来就没意思了。好故事总是只讲一半,另一半得由听众凭自己的经验补充完整。他从耶稣·玛利亚腿上拿过那件粉红色胸衣,用手指头抚摸着,眼神陷入沉思。但是随即他的眼睛里就闪出了快乐的光。
“我知道了,”他喊起来,“把这个东西给丹尼,让他当礼物送给莫拉莱斯太太。”
除了耶稣·玛利亚,在场各位都为这个主
                
                
                
                    巴布罗和皮伦回到玫瑰树下坐在地上,却不像以往那样心满意足。“这儿挺凉啊。”皮伦说着,喝了一口酒让自己暖和点儿。
“我们该到自己房子里去,那儿暖和。”巴布罗说。
“可是炉子里没有柴火。”
“这么着吧,”巴布罗说,“你拿着酒,我在街角和你碰头。”他们碰头的时候,约莫半个小时已经过去了。
皮伦耐心地等着,因为他知道有些事连朋友都帮不上忙。等着的时候,皮伦一直警觉地盯着街上托莱利走去的那个方向,因为托莱利是个强势的家伙,不管什么解释,哪怕你编得有多巧妙,说得有多好听,他都会认为是一派胡言。此外皮伦知道,托莱利对婚姻关系持有意大利人那种十分夸张却完全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观念。不过皮伦的警惕白费了。他没看见托莱利怒气冲冲地回家。不一会儿巴布罗和他会合了,皮伦看到他胳膊下夹着一大抱从托莱利家柴火堆里抽出来的松木柴,真是又佩服又满意。
巴布罗没有提起刚才的冒险经历,到家之后他才借丹尼的词儿说:“很有活力嘛,那个小黄鸭。”
黑暗中,皮伦点点头,用平静而睿智的语气说话了。“人们很难在一个市场找全所有的东西——红酒、食物、爱情、柴火。一定要记住托莱利,巴布罗,我的朋友。这个人值得结交。找个时候要送他点儿礼物。”
皮伦在铸铁炉中升起火来,火苗呼呼作响。两个朋友把椅子挪到火旁,端着水果罐头瓶装的酒靠近炉火把酒温热一点儿。这个晚上的灯光是圣洁的,因为巴布罗买了一支蜡烛,专为圣方济各[14]点燃。在完成这个神圣计划之前,不知啥事让他走了神。此刻那支小蜡烛在一只鲍鱼壳里发出美妙的光,把巴布罗和皮伦的影子投射在墙上,影子轻轻摇曳。
“不知那个耶稣·玛利亚去哪儿了。”皮伦说。
“他早就答应要回来了,”巴布罗说,“我不知道这人可信不。”
“没准有什么小事耽搁了他,巴布罗。耶稣·玛利亚有一把红胡子,心肠又软,几乎总是和女人纠扯不清。”
“他那脑筋像蝗虫,”巴布罗说,“他唱啊,跳啊,玩啊,没正经的时候。”
他们没有等太久。刚要开始喝第二杯酒的时候,耶稣·玛利亚就跌跌撞撞地进来了。他双手扶住两边的门框,站稳身体。他的衬衫撕破了,脸上都是血。在摇曳的烛光下,他一只眼睛乌青,散发着不祥之兆。
巴布罗和皮伦扑过去。“我们的朋友!他受伤了。他摔到悬崖下去了。他让火车压了!”这些话里没有一丝讥讽的口气,但是耶稣·玛利亚听出了最恶毒的讽刺。他用一只眼睛怒视着他们,这只眼睛余威犹在。
“你们俩都是狗娘养的。”他骂道。
听见这么粗鲁的咒骂,两人都吓得后退了几步。“我们的朋友脑子不清醒了。”
“他脑袋上的骨头摔坏了。”
“给他倒点儿酒,巴布罗。”
耶稣·玛利亚一脸阴沉地坐在火旁,摩挲着手里的水果罐头瓶,两个朋友则是耐心地等着他解释这场悲剧的来龙去脉。不过耶稣·玛利亚却似乎并不想让他的朋友知道他到底碰上了什么倒霉事。尽管皮伦清了好几次嗓子,尽管巴布罗用同情和理解的目光注视着他,耶稣·玛利亚只是郁闷地坐着,瞪着炉火,瞪着红酒,瞪着那支神圣的蜡烛,直到他没有礼貌的沉默终于把皮伦也逼得抛掉了礼貌。后来他也想不明白自己怎么就开口了。
“又是那些当兵的?”他问。
“是,”耶稣·玛利亚大吼起来,“这次他们来得太快了。”
“肯定得有二十个当兵的才能把你打成这个样子。”巴布罗这么说,是想让他的朋友别那么丧气。“大伙儿都知道你打架狠。”
耶稣·玛利亚的情绪真的看上去好了一点儿。
“他们有四个人,”他说,“阿拉贝拉·格罗斯也帮他们打我。她用一块石头砸了我的头。”
皮伦觉得心中升起一股正义的怒火。“不用我提醒你吧,”他严厉地说,“朋友们警告过你的,要提防这个罐头厂的荡妇。”他忘了自己是否警告过耶稣·玛利亚,只是觉得好像有这回事。
“这些白人的贱丫头太邪恶了,我的朋友,”巴布罗插话说,“可你不是给了她那个流行的小玩意儿吗?”
耶稣·玛利亚把手伸进口袋里,掏出皱成一团的粉红色人造棉胸衣。“还没来得及给呢,”他说,“我刚找到机会,再说我们还没有走进树林呢。”
皮伦抽抽鼻子,摇摇头,却也无可奈何地露出几分宽容。“你喝了威士忌。”
耶稣·玛利亚点点头。
“你哪儿来的威士忌?”
“从那些兵那儿弄来的,”耶稣·玛利亚说,“他们藏在一个涵洞里了。阿拉贝拉知道这事,告诉我了。不过那些当兵的看见我们拿着酒瓶子了。”
这件事的经过渐渐清晰起来。皮伦喜欢这样。故事要是一下子说出来就没意思了。好故事总是只讲一半,另一半得由听众凭自己的经验补充完整。他从耶稣·玛利亚腿上拿过那件粉红色胸衣,用手指头抚摸着,眼神陷入沉思。但是随即他的眼睛里就闪出了快乐的光。
“我知道了,”他喊起来,“把这个东西给丹尼,让他当礼物送给莫拉莱斯太太。”
除了耶稣·玛利亚,在场各位都为这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