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郎的猫咪娘子
分类: qsxs
徐氏抱着宋珍宝,牛车行的不快但也有些颠簸,车上一共坐着4个人,还放着一些已经装满的麻袋。
“宋婶子,这是你家小孙女吧,长得真是可爱。”车上一个四旬左右的妇人看着白嫩的宋珍宝笑着夸赞。
“哪有~呵呵,汪家婶子,听说你家前几日又添了新丁?”徐氏寒暄着,这个汪刘氏也是住在河西村的家里是屠户因此徐氏也是识得的。
“哈哈,是啊,我家媳妇五日前刚生下一个大胖小子。”说起自家第三个孙子,王刘氏笑的很夸张,那满意高兴地样子丝毫不掩饰。
“是吗,婶子可真是有福之人啊,你慧眼识珠娶进门的儿媳妇都这么也是个有福气的,将来啊你们家怕是要出将入相啦!”徐氏也是个会说话的,几句夸赞便让汪刘氏笑的眼睛都眯了起来,那胖胖的脸上爬满了红晕。
窝在徐氏怀中的宋珍宝突然开口:“奶奶,汪奶奶长得好像家里画上的菩萨。”
小姑娘眨巴着一双圆溜溜的猫眼,生硬软糯好听,坐在车上的几个妇人都笑了起来,声音笑的最高的实属汪刘氏了,她看着宋珍宝满脸真诚的说的话,更觉心中舒坦了。觉得这个小丫头怎么这么会说话呢,想着她看了一眼徐氏越发觉得这小丫头定是跟她奶奶学的。
“哎呀,瞧着孩子嘴巴真甜,来,奶奶这里有些糖,拿去吃吧。”说着,汪刘氏从挽着的篮子里拿出一个小油纸包递给了宋珍宝。
“谢谢汪奶奶,汪奶奶真好!”又甜着嘴塞了汪刘氏一口糖,宋珍宝接过来打开一看里面包着的是一些沾着糖丝的蜜枣。
呜,好开心!
宋珍宝拿起一颗放进嘴里,甜蜜的滋味瞬间在口中蔓延,呜呜,太好吃了。
虽然宋家不穷,平日里的隔三差五的也能吃上点荤腥,但是想这种果枣蜜饯类的小零食却是没有的,家中最常吃的便是一些糕点了,宋珍宝喜欢吃甜食,但是这个时候糖却是不便宜的,加之家中孩子多,买起来更是费钱了。
但是对于汪刘氏家来说这应该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汪屠户是周围两个村唯一的屠户,汪家屠户手艺也是家传的,只是这家却是一直人丁不旺,四代单传到了现在,只是到了现在小汪屠户这里却是改变了,他六年前娶进门的媳妇今年已经是生第三胎了,还都是男孩子。
这样的福气让整个汪家都沸腾起来,前面两个孙子的满月,他们都是大操大办的,邀请了整个村子的人前来吃酒,更是准备了无数的瓜子点心让小孩子们吃,宋珍宝六个月的时候曾被徐氏带都河西村办事,正好遇上汪家办酒,被热情的汪家人邀请着吃了一顿。
熟悉了之后,车上几个妇人都聊了起来不知不觉便到了县里了。
进了城,徐氏付了钱带着宋珍宝到了街道上,太阳还没出来,街上人也挺多,道路两旁都是店铺或是小摊贩。
第一次出远门,又是好奇了很久的古代街市,宋珍宝被徐氏牵着手一棵小脑袋左右看着,奈何她个子太小仰起头看很多摊位她也看不见。
走了一阵,徐氏带着她走进了一家药铺。
听见声音,柜台后面的一个年轻人抬起头,见是徐氏便笑道:“原来是宋婶子来了,请到里面坐。”
徐氏也笑着点头“小江啊,子华在吗?”
端上一杯茶到小桌上,小江道:“在的,婶子稍等,我这就进去叫宋哥。”说着便往后堂去了。
宋珍宝打量着这家药铺,刚才进来的时候她并没有注意到店铺的名字,却见门口处的柜台后面挂着一方匾额,上面写着“长青堂”,三个字写的很是大气看样子应该是出自大家之手。
正在四处打量着的时候,忽听从后堂传来脚步声扭头看去,门帘被掀起小江和一个身着藏青色长袍三十多岁的男人走了出来。
“娘”,宋子华叫了一声,又看向宋珍宝“珍宝也来了。”宋子华今年三十有五了,面上白白净净,因着读了书自有一身斯文的样子
“二伯”宋珍宝甜甜地叫到。
“娘,您怎么来了”,宋子华坐到一旁的椅子上见徐氏的茶盏空了便提起茶壶又往里续了些水。
“我来把家中的鸡蛋卖了,顺便给你带点东西。”说着,徐氏便把篮子里的东西拿了出来,“这是春兰给你新做的鞋袜,我还拿了一些今年新摘的茶叶带了过来。”
“辛苦娘了,”收下东西,宋子华从怀中拿出一个荷包递给徐氏,“娘,这是这几个月的工钱”说着又从怀中拿出一个上了封蜡的小纸包,“劳烦娘将这个带给春兰。”
徐氏接过一并放进了怀中“你何时回家中啊?”
“这几日铺子里很忙,每日的账有些多,大约要等到五六日以后。”
又聊了几句,徐氏便带着宋珍宝离去了。
熟门熟路地来到一户人家的后门,徐氏与守门的小厮说了几句,不一会便走过来一个身穿灰色衣裳的中年妇人。
“秀珠,你来啦。”那妇人很是热情的上来拉着徐氏的手,又见到她身边站着的宋珍宝,“哟,这女娃长得真是可爱,是你那个最小的孙女吧。”
“是她,珍宝,叫程奶奶。”程氏接过徐氏手中提着的篮子,拉着她往里面走去。
“程奶奶。”
“哎,这孩子真乖,一点也不怕生呢。”程氏是何家的厨房里的管事嬷嬷,和徐氏是多年的姐妹了。
将徐氏
“宋婶子,这是你家小孙女吧,长得真是可爱。”车上一个四旬左右的妇人看着白嫩的宋珍宝笑着夸赞。
“哪有~呵呵,汪家婶子,听说你家前几日又添了新丁?”徐氏寒暄着,这个汪刘氏也是住在河西村的家里是屠户因此徐氏也是识得的。
“哈哈,是啊,我家媳妇五日前刚生下一个大胖小子。”说起自家第三个孙子,王刘氏笑的很夸张,那满意高兴地样子丝毫不掩饰。
“是吗,婶子可真是有福之人啊,你慧眼识珠娶进门的儿媳妇都这么也是个有福气的,将来啊你们家怕是要出将入相啦!”徐氏也是个会说话的,几句夸赞便让汪刘氏笑的眼睛都眯了起来,那胖胖的脸上爬满了红晕。
窝在徐氏怀中的宋珍宝突然开口:“奶奶,汪奶奶长得好像家里画上的菩萨。”
小姑娘眨巴着一双圆溜溜的猫眼,生硬软糯好听,坐在车上的几个妇人都笑了起来,声音笑的最高的实属汪刘氏了,她看着宋珍宝满脸真诚的说的话,更觉心中舒坦了。觉得这个小丫头怎么这么会说话呢,想着她看了一眼徐氏越发觉得这小丫头定是跟她奶奶学的。
“哎呀,瞧着孩子嘴巴真甜,来,奶奶这里有些糖,拿去吃吧。”说着,汪刘氏从挽着的篮子里拿出一个小油纸包递给了宋珍宝。
“谢谢汪奶奶,汪奶奶真好!”又甜着嘴塞了汪刘氏一口糖,宋珍宝接过来打开一看里面包着的是一些沾着糖丝的蜜枣。
呜,好开心!
宋珍宝拿起一颗放进嘴里,甜蜜的滋味瞬间在口中蔓延,呜呜,太好吃了。
虽然宋家不穷,平日里的隔三差五的也能吃上点荤腥,但是想这种果枣蜜饯类的小零食却是没有的,家中最常吃的便是一些糕点了,宋珍宝喜欢吃甜食,但是这个时候糖却是不便宜的,加之家中孩子多,买起来更是费钱了。
但是对于汪刘氏家来说这应该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汪屠户是周围两个村唯一的屠户,汪家屠户手艺也是家传的,只是这家却是一直人丁不旺,四代单传到了现在,只是到了现在小汪屠户这里却是改变了,他六年前娶进门的媳妇今年已经是生第三胎了,还都是男孩子。
这样的福气让整个汪家都沸腾起来,前面两个孙子的满月,他们都是大操大办的,邀请了整个村子的人前来吃酒,更是准备了无数的瓜子点心让小孩子们吃,宋珍宝六个月的时候曾被徐氏带都河西村办事,正好遇上汪家办酒,被热情的汪家人邀请着吃了一顿。
熟悉了之后,车上几个妇人都聊了起来不知不觉便到了县里了。
进了城,徐氏付了钱带着宋珍宝到了街道上,太阳还没出来,街上人也挺多,道路两旁都是店铺或是小摊贩。
第一次出远门,又是好奇了很久的古代街市,宋珍宝被徐氏牵着手一棵小脑袋左右看着,奈何她个子太小仰起头看很多摊位她也看不见。
走了一阵,徐氏带着她走进了一家药铺。
听见声音,柜台后面的一个年轻人抬起头,见是徐氏便笑道:“原来是宋婶子来了,请到里面坐。”
徐氏也笑着点头“小江啊,子华在吗?”
端上一杯茶到小桌上,小江道:“在的,婶子稍等,我这就进去叫宋哥。”说着便往后堂去了。
宋珍宝打量着这家药铺,刚才进来的时候她并没有注意到店铺的名字,却见门口处的柜台后面挂着一方匾额,上面写着“长青堂”,三个字写的很是大气看样子应该是出自大家之手。
正在四处打量着的时候,忽听从后堂传来脚步声扭头看去,门帘被掀起小江和一个身着藏青色长袍三十多岁的男人走了出来。
“娘”,宋子华叫了一声,又看向宋珍宝“珍宝也来了。”宋子华今年三十有五了,面上白白净净,因着读了书自有一身斯文的样子
“二伯”宋珍宝甜甜地叫到。
“娘,您怎么来了”,宋子华坐到一旁的椅子上见徐氏的茶盏空了便提起茶壶又往里续了些水。
“我来把家中的鸡蛋卖了,顺便给你带点东西。”说着,徐氏便把篮子里的东西拿了出来,“这是春兰给你新做的鞋袜,我还拿了一些今年新摘的茶叶带了过来。”
“辛苦娘了,”收下东西,宋子华从怀中拿出一个荷包递给徐氏,“娘,这是这几个月的工钱”说着又从怀中拿出一个上了封蜡的小纸包,“劳烦娘将这个带给春兰。”
徐氏接过一并放进了怀中“你何时回家中啊?”
“这几日铺子里很忙,每日的账有些多,大约要等到五六日以后。”
又聊了几句,徐氏便带着宋珍宝离去了。
熟门熟路地来到一户人家的后门,徐氏与守门的小厮说了几句,不一会便走过来一个身穿灰色衣裳的中年妇人。
“秀珠,你来啦。”那妇人很是热情的上来拉着徐氏的手,又见到她身边站着的宋珍宝,“哟,这女娃长得真是可爱,是你那个最小的孙女吧。”
“是她,珍宝,叫程奶奶。”程氏接过徐氏手中提着的篮子,拉着她往里面走去。
“程奶奶。”
“哎,这孩子真乖,一点也不怕生呢。”程氏是何家的厨房里的管事嬷嬷,和徐氏是多年的姐妹了。
将徐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