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样的春天》
分类: txts3
是说?”
“我想知道摄影师弗朗西斯·冉森以前是否给您拍过照?”
但在这时,其他人之间发生了争论。他们中的一个来到我们跟前:
“勒穆瓦纳……该你打了……”
现在,我感到他在朝旁边看,他不再看我。但是,他对我说:
“请原谅……我该上场了……”
他摆好姿势,把球击出。其他人齐声欢呼。他们把他团团围住。我不知道这种球戏的规则,但我知道他赢了这局。不管怎样,他已把我忘得一干二净。
[1]泛光灯是一种可以向四面八方均匀照射的点光源。
7
◆◆◆ ◆◆◆
我今天后悔当初没有从三只手提箱里拿出几张照片。即使拿了,冉森也不会发现。另外,如果我请他把我感兴趣的照片都送给我,我敢肯定他会同意。
还有,在当时,人们决不会想到提出可能触犯隐私的问题。因此,我出于谨慎,没有跟他谈科莱特·洛朗。对这事,我也感到后悔。
我保存的唯一一张照片,恰恰是她的照片。我当时还不知道我在十二年前曾见到过她,但她的脸应该还是会使我想起往事。
照片上有说明:科莱特,多瑙河村[1]十二号。晚上十点还是白天,是因为夏日制,这时已没有来往车辆,在我的想象中,只要我回到那些遥远的街区,就能找到我失去的那些人,他们仍在那里:多瑙河村、杨树地下信道[2]或科尔林园街[3]。她背靠一幢小屋的大门,双手插在雨衣口袋里。我每次看到这张照片,就有一种痛苦的感觉。早晨,你试图回忆起夜里的梦,但你想起的只有一些片段,你想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可它们却消失得一干二净。我在另一种生活中见到过这个女人,我竭力回忆出来。有朝一日,我也许能打破沉默和遗忘的这层障碍。
[1]多瑙河村位于巴黎第19区布吕内元帅街。
[2]杨树地下信道在巴黎第13区克勒曼大道附近。
[3]科尔林园街是旧街名,在巴黎第17区东北部,离巴黎北郊近在咫尺。
8
◆◆◆ ◆◆◆
冉森来摄影室的次数越来越少。将近晚上七点,他给我打来电话:
“喂……是誊写人吗?”
他给我取了这个绰号。他问我是否有人按过门铃,他是否能安安静静地回来,而不会遇到不速之客。我请他放心。只有在下午一点左右,迈恩多夫夫妇打来过电话。不,没有妮科尔的消息。
“那么,我就过来。”他对我说。“马上过来,誊写人。”
有时,他过了半小时又打来电话:
“您肯定妮科尔不在附近?我真的可以回来?”
我于是中断自己的工作,又等他一段时间。但他没来。于是,我离开摄影室。我沿着公墓走在弗鲁瓦德沃街上。那个月树木已长出叶子,我担心这个妮科尔会躲在一丛树叶后面窥视路过的冉森。我仿佛看到她朝我走来,问我他在哪里。她也可能守候在通往左边人行道的两条小街的街角,远远地注视着我,希望我会把她带到冉森那里去。我脚步飞快地走着,不时悄悄地回头查看。起初,由于冉森对我说的情况,我把妮科尔看成一种危险。
9
◆◆◆ ◆◆◆
有一天下午,她来按摄影室的门铃,当时冉森不在,我突然决定给她开门。我感到尴尬的是,冉森不在时,我总是在电话里给她回答。
她在半开的门里看到我,一种意外而又不安的表情在目光里一闪而过。也许她一时间认为冉森已经搬离,现在住在摄影室的是新的房客。
我还是让她放下心来。不错,在电话里回答她的就是我。不错,我是弗朗西斯的朋友。
我让她进屋,我们都坐了下来,她坐在长沙发上,我坐在一把扶手椅上。她看到两本练习簿、大记事本、三只打开的手提箱和一叠叠照片。她问我是否在为弗朗西斯工作。
“我想给他拍的所有照片列一个目录。”
她表情严肃地点了点头。
“啊,对……您做得对……这样很好……”
一时间我们都感到拘束。她打破了沉默:
“您不知道他在哪里?”
她说这话的语调既腼腆又迅速。
“不知道……他来这里的次数越来越少……”
她从手提包里拿出一只香烟盒,打开后又关上。她盯着我眼睛看了一眼:
“您是否能帮我个忙,请他跟我最后见一次面?”
她短促一笑。
“您认识他已有很长时间?”我问她。
“有半年。”
我真想知道更多的情况。她是否跟冉森一起生活过?
她用好奇的目光环视四周,仿佛她已有很长时间没有来此,仿佛她想看出室内的变化。她看上去大约二十五岁。棕发,眼睛呈浅色:淡蓝色或灰色?
“他这个人很奇特。”她说。“他对人很好,但会突然走掉……对您,他也是这样?”
我回答她说,我常常不知道他在哪里。
“两个星期来,他不想再见我,也不跟我打电话。”
“我不认为他是恶意。”我说。
“不是……不是……我知道……他不时会这样……他常常离开……他在装死……然后,他又现身……”
她从香烟盒里拿出一支香烟递给我。我不敢说我不会抽烟。然后,她也拿出一支香烟。她用打火机点燃我的香烟。我吸了一口就咳嗽了。
“这事您怎么看?”她突然问我。
“什么事?”
“他这种装死的嗜好?”
我犹豫了片刻。然后我说:
“这也许是因为他一生中的某些事件……”
我的目光转过来看着挂在墙上的科莱特·洛朗的照片。她也大约二十五岁。
“我也许打扰了您的工作……”
她正要起身
“我想知道摄影师弗朗西斯·冉森以前是否给您拍过照?”
但在这时,其他人之间发生了争论。他们中的一个来到我们跟前:
“勒穆瓦纳……该你打了……”
现在,我感到他在朝旁边看,他不再看我。但是,他对我说:
“请原谅……我该上场了……”
他摆好姿势,把球击出。其他人齐声欢呼。他们把他团团围住。我不知道这种球戏的规则,但我知道他赢了这局。不管怎样,他已把我忘得一干二净。
[1]泛光灯是一种可以向四面八方均匀照射的点光源。
7
◆◆◆ ◆◆◆
我今天后悔当初没有从三只手提箱里拿出几张照片。即使拿了,冉森也不会发现。另外,如果我请他把我感兴趣的照片都送给我,我敢肯定他会同意。
还有,在当时,人们决不会想到提出可能触犯隐私的问题。因此,我出于谨慎,没有跟他谈科莱特·洛朗。对这事,我也感到后悔。
我保存的唯一一张照片,恰恰是她的照片。我当时还不知道我在十二年前曾见到过她,但她的脸应该还是会使我想起往事。
照片上有说明:科莱特,多瑙河村[1]十二号。晚上十点还是白天,是因为夏日制,这时已没有来往车辆,在我的想象中,只要我回到那些遥远的街区,就能找到我失去的那些人,他们仍在那里:多瑙河村、杨树地下信道[2]或科尔林园街[3]。她背靠一幢小屋的大门,双手插在雨衣口袋里。我每次看到这张照片,就有一种痛苦的感觉。早晨,你试图回忆起夜里的梦,但你想起的只有一些片段,你想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可它们却消失得一干二净。我在另一种生活中见到过这个女人,我竭力回忆出来。有朝一日,我也许能打破沉默和遗忘的这层障碍。
[1]多瑙河村位于巴黎第19区布吕内元帅街。
[2]杨树地下信道在巴黎第13区克勒曼大道附近。
[3]科尔林园街是旧街名,在巴黎第17区东北部,离巴黎北郊近在咫尺。
8
◆◆◆ ◆◆◆
冉森来摄影室的次数越来越少。将近晚上七点,他给我打来电话:
“喂……是誊写人吗?”
他给我取了这个绰号。他问我是否有人按过门铃,他是否能安安静静地回来,而不会遇到不速之客。我请他放心。只有在下午一点左右,迈恩多夫夫妇打来过电话。不,没有妮科尔的消息。
“那么,我就过来。”他对我说。“马上过来,誊写人。”
有时,他过了半小时又打来电话:
“您肯定妮科尔不在附近?我真的可以回来?”
我于是中断自己的工作,又等他一段时间。但他没来。于是,我离开摄影室。我沿着公墓走在弗鲁瓦德沃街上。那个月树木已长出叶子,我担心这个妮科尔会躲在一丛树叶后面窥视路过的冉森。我仿佛看到她朝我走来,问我他在哪里。她也可能守候在通往左边人行道的两条小街的街角,远远地注视着我,希望我会把她带到冉森那里去。我脚步飞快地走着,不时悄悄地回头查看。起初,由于冉森对我说的情况,我把妮科尔看成一种危险。
9
◆◆◆ ◆◆◆
有一天下午,她来按摄影室的门铃,当时冉森不在,我突然决定给她开门。我感到尴尬的是,冉森不在时,我总是在电话里给她回答。
她在半开的门里看到我,一种意外而又不安的表情在目光里一闪而过。也许她一时间认为冉森已经搬离,现在住在摄影室的是新的房客。
我还是让她放下心来。不错,在电话里回答她的就是我。不错,我是弗朗西斯的朋友。
我让她进屋,我们都坐了下来,她坐在长沙发上,我坐在一把扶手椅上。她看到两本练习簿、大记事本、三只打开的手提箱和一叠叠照片。她问我是否在为弗朗西斯工作。
“我想给他拍的所有照片列一个目录。”
她表情严肃地点了点头。
“啊,对……您做得对……这样很好……”
一时间我们都感到拘束。她打破了沉默:
“您不知道他在哪里?”
她说这话的语调既腼腆又迅速。
“不知道……他来这里的次数越来越少……”
她从手提包里拿出一只香烟盒,打开后又关上。她盯着我眼睛看了一眼:
“您是否能帮我个忙,请他跟我最后见一次面?”
她短促一笑。
“您认识他已有很长时间?”我问她。
“有半年。”
我真想知道更多的情况。她是否跟冉森一起生活过?
她用好奇的目光环视四周,仿佛她已有很长时间没有来此,仿佛她想看出室内的变化。她看上去大约二十五岁。棕发,眼睛呈浅色:淡蓝色或灰色?
“他这个人很奇特。”她说。“他对人很好,但会突然走掉……对您,他也是这样?”
我回答她说,我常常不知道他在哪里。
“两个星期来,他不想再见我,也不跟我打电话。”
“我不认为他是恶意。”我说。
“不是……不是……我知道……他不时会这样……他常常离开……他在装死……然后,他又现身……”
她从香烟盒里拿出一支香烟递给我。我不敢说我不会抽烟。然后,她也拿出一支香烟。她用打火机点燃我的香烟。我吸了一口就咳嗽了。
“这事您怎么看?”她突然问我。
“什么事?”
“他这种装死的嗜好?”
我犹豫了片刻。然后我说:
“这也许是因为他一生中的某些事件……”
我的目光转过来看着挂在墙上的科莱特·洛朗的照片。她也大约二十五岁。
“我也许打扰了您的工作……”
她正要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