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治大明》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而不是继续在老皇帝面前卖弄演技。
  “你提醒得对,当传太子殿下前来伴驾!”万安觉得周洪谟的提议在理,当即便点头。
  “此举不妥!”次辅刘吉站出来制止,却是给出自己的解释道:“今龙体有恙,忌龙气相冲!若此时将太子殿下传召入宫,恐有损陛下龙气,此乃下下之策!当传周太后,由周太后主持大局,如此便可两全!”
  “刘阁老之言亦在理!”万安心里其实是不愿朱见深真的一命呜呼,便带着几分侥幸的心理同意。
  作为当朝首辅且是陛下最为倚重的人,自然始终要跟陛下的利益绑到一起,为了防止成化帝猜忌更要拉开跟太子的距离。
  只是这种刻意的疏远,致使他跟太子朱祐樘并没有太大的交集。现在陛下正值壮年,与其临时抱佛脚,还不如再赌上一把。
  正是如此,他决定将赌注押在成化帝身上,寄望成化帝能够渡过此劫,自己仍旧是那位牢不可破的常青树首辅。
  司礼掌印太监李荣在旁边听着几位大臣的交流,看到万安竟然同意不传召太子,显得若有所思地望向嘴角微微上扬的次辅刘吉。
  一旦陛下此次真有不测,太子又是一个傻白甜的性子,这个朝堂注定会卷起一场腥风血雨了。
  外朝东路,文华殿。
  凡亲王出阁读书,内阁官提调检讨等官讲读,拟定经书起止,所习仿字,每日送看。
  成化十三年,受大臣所请,朱祐樘便被安排出阁读书,故而几乎每日都要到文华殿读书。
  朱祐樘原本一直都是住在清宁宫,但今年二月娶了太子妃张玉娇,而成亲的太子自然要搬出内廷,所以现在住在跟文华殿相接的东宫府邸中。
  朱祐樘贵为太子,学业自然更受朝臣的重视,不论是师资数量和质量都是最好的,而且每天的课程安排满满的。
  第一批讲师是徐溥和刘健等,只是每任讲师没有特殊原因都是九年制,而今第二批讲师是翰林修撰兼左庶长谢迁和詹事府左谕德张升。
  现在已经升任翰林待读学士的刘健今天是不请自来,在替代谢迁的课程后,便开始对朱祐樘进行教学。
  朱祐樘正在努力地适应这个新身份,为了不让其他人看出端倪,自然是坐在案前少说多听,甚至还得故意给对方营造一种呆板的形象。
  离登基的时间越近,就越要抓紧这宝贵的时间,看清身边的人是人是鬼。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太子殿下,何解?”刘健持书来到案前,却是突然发问。
  刘健师从理学大儒薛瑄,天顺四年进士,河南洛阳人,以庶吉士进入翰林院,而后历官翰林修编、翰林修撰和少詹事,是当朝清流核心官员之一。
  今年已经五十五岁,虽然身材不高大但显得很结实,一张标准的国字脸,眼睛炯炯有神,带着很浓的河南口音。
  朱祐樘迎着刘健希冀的目光,便十分配合地吐出四个字:“无为而治!”
  “不错!圣人之言,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了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刘健的膀胱高涨,脸色微红地认真讲解。
  在说完的时候,他脸上洋溢着一副憧憬的模样,似乎渴望大明王朝亦能出现像舜一般无为而治的好君主。
  朱祐樘面对兴奋的刘健却是笑而不语,自己在前世作为员工吃回扣亦不喜欢管事的老板,很希望老板能垂拱而治做个蠢货。
  “太子殿下,天下何以致治?百姓何以富足?”刘健是一个口才不错的小老头,在侃侃而谈文景之治和康王卑服之后,又突然抛出一个问题。
  朱祐樘知道对方绕了半天敢情是要向自己灌输治国理念,但还是不动声色地道:“请刘师解惑!”
  “如今贤臣在朝,只要除奸佞,废厂卫,重用正直官员,则可中兴也!”刘健捋着自己的胡须,显得天经地义般地给出答案。
  朱祐樘知道刘健是文官清流的领军人物之一,便不动声色地拱手道:“谨受教!”
  “太子殿下,若你将来登大宝,你可知本朝该如何用贤任能?”刘健的谈意正谈,当即便继续提问。
  朱祐樘知道对方这是要提前推举所属意的人选,显得不动声色地道:“请刘师指点迷津!”
  “太子殿下,今天下治理当以吏治为重,只需重用正直官员整顿官场,便可除掉朝堂的奸佞之臣和地方贪官污吏。纵观满朝文臣,当以原南京兵部尚书王恕最为刚直,可由王恕出任天官一职!”刘健很是喜欢朱祐樘虚心的态度,当即便进行举荐。
  朱祐樘虽然知道不能轻信文人的评价,但亦是结合后世的信息来审视即将面对的朝臣。
  王恕,陕西人士,正统十三年进士,以庶吉士进入翰林院,三年考满改任大理寺左评事,多次任巡抚,后任南京兵部尚书。只是进谏频繁,且言而无实,成化帝于去年勒令致仕。
  朱祐樘知道此人极度喜欢谏言,但却没有听说此人做出什么显赫的功绩,显得不动声色地表态道:“孤谨记之!”
  “太子殿下圣明!”刘健虽然早知道朱祐樘是听话的乖学生,但看到朱祐樘表现得如此乖巧,心里还是不由得一阵大喜地拱手。
  刚刚内廷已经传出一则十分确切的消息,老皇帝现在已经病重,此次很可能是真要驾崩,所以眼前这位虚心纳谏的太子即将登基。
  只要事情进展顺利的话,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