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魔人1:白狼崛起》
分类: txts3
创作《猎魔人》系列最初七年写下的大多数短篇,编集成书时,斯氏又用心串联了前后文、深化角色性格,让全书更接近于欧美的单元剧:尽管每集是独立故事,但后面的故事仍受到前面剧情的影响,而不会割裂。更重要的是,所有短篇对之后长篇小说的剧情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托尔金将自己创作《精灵宝钻》《霍比特人》和《魔戒》的过程定义为“神话创作”(mythopoeia),与之相对,斯帕克沃斯基创作《猎魔人》系列接近于“民谣故事创作”。杰洛特为数不多的好友中有一位声名显赫的吟游诗人丹德里恩,对各种奇闻怪谈如数家珍,而杰洛特在旅行过程中也听闻了不少怪力乱神之事,字里行间读者应该不难发现很多故事的气质十分接近东欧早期民间传说。例如《勿以恶小》讲述了黑暗版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斯氏标志性的黑色幽默让人捧腹之余也唏嘘不已,与其说这是他对传统民间故事的后现代颠覆,毋宁说他试图还民谣以原貌——《格林童话》的初版其实更接近斯氏在《猎魔人》中的演绎。
另一方面,不同于某些意图营造距离感的奇幻作品,《猎魔人》还影射了许多当今社会现象。比如非人种族的境况令人联想到资本主义国家移民和少数族裔问题,打着正义旗号却不乏肮脏勾当的反抗组织让人不得不想到恐怖主义,而一个叫柯维尔的极北国度,多年励精图治后一跃成为全大陆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并以优惠政策吸引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和商人前来寻找新生活——简直是现实世界中美国的翻版。
乔治·R.R.马丁在《冰与火之歌》中让人印象深刻地使用了多视点叙事方法,通过分布在维斯特洛及厄斯索斯大陆上不同角色的有限视角来营造一个宏观、动态的世界。斯帕克沃斯基小说的主角虽是杰洛特,但也采用了类似方法,通过杰洛特及其他当事人富有主观色彩的、模糊的、甚至不诚实的叙述,将《猎魔人》的世界和故事真相笼罩在云遮雾绕之中——但读者可以运用拼凑和比对这些“部分的真实”,自行推断还原,这也令《猎魔人》有一种类似侦探悬疑小说的阅读快感。
话不多说,听到远处的马蹄声了么?让我们拉开帷幕,静候白狼杰洛特的到来!
<blockquote>
王智涵
</blockquote>
怪物图鉴
<h2>
吸血妖鸟</h2>
<img src="/uploads/allimg/200514/1-20051421405I02.png" />
英文:Striga|波兰文:Strzyga
吸血妖鸟并非自然存在的生物,而是人类女性被诅咒变化而成的怪物。最著名的吸血妖鸟非泰莫利亚国王弗尔泰斯特的女儿莫属。这位公主是兄妹乱伦的产物,出生前即受诅咒,生下来便是吸血妖鸟的形态。吸血妖鸟浑身肌肉发达,牙尖爪利,血盆大口从一侧耳根延伸至另一侧。
吸血妖鸟最早的词源可能是拉丁语Strix。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这是一种传递噩兆的鸟,且是易形术的产物,以饮人血、食人肉为生,它的原型则可能是角鸮(一种猫头鹰,中国民间俗称“夜猫子”),这也是汉语译名“吸血妖鸟”的来源。Strix在中世纪东欧逐渐演变为罗马尼亚语中Strigoi,意为凶兆预言者,是人死后变化而成的两种邪灵之一,外貌特征是深红色头发和靛蓝色眼睛,且有两颗心脏,以吸取人类和动物的鲜血为生,这应是小说中吸血妖鸟的外形来源。Strigoi最终在波兰民间形成strzyga,一种女性恶魔,有两颗心脏、两个灵魂及两副牙齿。传说有吸血妖鸟嫌疑之人(如出生就有完整的牙齿)在孩提时代便会被逐出人类聚落,他们很快会因饥寒交迫或野兽攻击而死,但另一个灵魂会留在尘世,于夜间化作猫头鹰攻击夜行商旅,将他们啃食殆尽。
<h2>
纳威伦</h2>
<img src="/uploads/allimg/200514/1-20051421405T18.gif" />
英文:Nivellen|波兰文:Nivellen
纳威伦是个被诅咒的人,居住在瑞达尼亚一所废弃的庄园,其名号常被附近居民用来吓唬孩子。他生于盗匪之家,祖父和父亲都是劫掠过往商旅的马帮头子。某日,其父命丧过路的剑士之手,身体羸弱的纳威伦从此继承了家业。他带着一伙人劫掠恶兆之神的神殿时,遭其强暴的女祭司在自杀前诅咒了纳威伦,说他是“披着人皮的野兽”,并将变成“披着兽皮的野兽”。她也提及了驱除诅咒所需之物,即“真爱之人的鲜血”。被诅咒后几日,纳威伦就变成长满毛发的怪物,他所居住的庄园也会响应他的意志,但纳威伦的性情并没有变化,他本质上仍是人类而非怪物,证据之一便是猎魔人杰洛特的狼头徽章在他面前不会振动,纳威伦也能安然无恙地触摸杰洛特的徽章。
从纳威伦的故事中,不难看出经典童话《美女与野兽》的影子。事实上,《猎魔人》系列的短篇小说几乎都参考了经典童话或民间传说,可谓不折不扣的“黑童话”。
<h2>
吸血女妖</h2>
<img src="/uplo
托尔金将自己创作《精灵宝钻》《霍比特人》和《魔戒》的过程定义为“神话创作”(mythopoeia),与之相对,斯帕克沃斯基创作《猎魔人》系列接近于“民谣故事创作”。杰洛特为数不多的好友中有一位声名显赫的吟游诗人丹德里恩,对各种奇闻怪谈如数家珍,而杰洛特在旅行过程中也听闻了不少怪力乱神之事,字里行间读者应该不难发现很多故事的气质十分接近东欧早期民间传说。例如《勿以恶小》讲述了黑暗版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斯氏标志性的黑色幽默让人捧腹之余也唏嘘不已,与其说这是他对传统民间故事的后现代颠覆,毋宁说他试图还民谣以原貌——《格林童话》的初版其实更接近斯氏在《猎魔人》中的演绎。
另一方面,不同于某些意图营造距离感的奇幻作品,《猎魔人》还影射了许多当今社会现象。比如非人种族的境况令人联想到资本主义国家移民和少数族裔问题,打着正义旗号却不乏肮脏勾当的反抗组织让人不得不想到恐怖主义,而一个叫柯维尔的极北国度,多年励精图治后一跃成为全大陆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并以优惠政策吸引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和商人前来寻找新生活——简直是现实世界中美国的翻版。
乔治·R.R.马丁在《冰与火之歌》中让人印象深刻地使用了多视点叙事方法,通过分布在维斯特洛及厄斯索斯大陆上不同角色的有限视角来营造一个宏观、动态的世界。斯帕克沃斯基小说的主角虽是杰洛特,但也采用了类似方法,通过杰洛特及其他当事人富有主观色彩的、模糊的、甚至不诚实的叙述,将《猎魔人》的世界和故事真相笼罩在云遮雾绕之中——但读者可以运用拼凑和比对这些“部分的真实”,自行推断还原,这也令《猎魔人》有一种类似侦探悬疑小说的阅读快感。
话不多说,听到远处的马蹄声了么?让我们拉开帷幕,静候白狼杰洛特的到来!
<blockquote>
王智涵
</blockquote>
怪物图鉴
<h2>
吸血妖鸟</h2>
<img src="/uploads/allimg/200514/1-20051421405I02.png" />
英文:Striga|波兰文:Strzyga
吸血妖鸟并非自然存在的生物,而是人类女性被诅咒变化而成的怪物。最著名的吸血妖鸟非泰莫利亚国王弗尔泰斯特的女儿莫属。这位公主是兄妹乱伦的产物,出生前即受诅咒,生下来便是吸血妖鸟的形态。吸血妖鸟浑身肌肉发达,牙尖爪利,血盆大口从一侧耳根延伸至另一侧。
吸血妖鸟最早的词源可能是拉丁语Strix。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这是一种传递噩兆的鸟,且是易形术的产物,以饮人血、食人肉为生,它的原型则可能是角鸮(一种猫头鹰,中国民间俗称“夜猫子”),这也是汉语译名“吸血妖鸟”的来源。Strix在中世纪东欧逐渐演变为罗马尼亚语中Strigoi,意为凶兆预言者,是人死后变化而成的两种邪灵之一,外貌特征是深红色头发和靛蓝色眼睛,且有两颗心脏,以吸取人类和动物的鲜血为生,这应是小说中吸血妖鸟的外形来源。Strigoi最终在波兰民间形成strzyga,一种女性恶魔,有两颗心脏、两个灵魂及两副牙齿。传说有吸血妖鸟嫌疑之人(如出生就有完整的牙齿)在孩提时代便会被逐出人类聚落,他们很快会因饥寒交迫或野兽攻击而死,但另一个灵魂会留在尘世,于夜间化作猫头鹰攻击夜行商旅,将他们啃食殆尽。
<h2>
纳威伦</h2>
<img src="/uploads/allimg/200514/1-20051421405T18.gif" />
英文:Nivellen|波兰文:Nivellen
纳威伦是个被诅咒的人,居住在瑞达尼亚一所废弃的庄园,其名号常被附近居民用来吓唬孩子。他生于盗匪之家,祖父和父亲都是劫掠过往商旅的马帮头子。某日,其父命丧过路的剑士之手,身体羸弱的纳威伦从此继承了家业。他带着一伙人劫掠恶兆之神的神殿时,遭其强暴的女祭司在自杀前诅咒了纳威伦,说他是“披着人皮的野兽”,并将变成“披着兽皮的野兽”。她也提及了驱除诅咒所需之物,即“真爱之人的鲜血”。被诅咒后几日,纳威伦就变成长满毛发的怪物,他所居住的庄园也会响应他的意志,但纳威伦的性情并没有变化,他本质上仍是人类而非怪物,证据之一便是猎魔人杰洛特的狼头徽章在他面前不会振动,纳威伦也能安然无恙地触摸杰洛特的徽章。
从纳威伦的故事中,不难看出经典童话《美女与野兽》的影子。事实上,《猎魔人》系列的短篇小说几乎都参考了经典童话或民间传说,可谓不折不扣的“黑童话”。
<h2>
吸血女妖</h2>
<img src="/up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