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
分类: qsxs
缥缈仙境,自古便有西来第一山之美誉。
郭宋前世来过崆峒山,他知道这座道教名山占地极大,有大大小小的山峰数十个,最高峰有两千多米,就算是最著名的五台峰,也要爬一千多米,就不知道老道士的道观在哪里?
他走得很慢,老道士也很有耐心,走走停停,没有催促他,这时可没有后世的石阶栈道,都是山间小道,又陡又滑,行走十分艰难,有时还要攀爬藤蔓。
走了小半个时辰,郭宋实在走不动了。
他气喘吁吁问道:“老真人,您..您的道观在五台上吗?”
老道士摇摇头,“五台是吃皇粮的地方,哪里轮得到我们,我带你去的清虚宫在香山西麓翠屏峰。”
郭宋心中一凉,香山可是崆峒山的最高峰啊!居然在香山,自己能爬上去吗?
“怎么,后悔了?”老道士淡淡问道。
郭宋摇摇头,“后悔倒没有,但香山太高远了,我怕自己爬不上去。”
“爬不上也要爬,我不会帮你,这是你的第一个历练,就算爬十天,你也要爬进道观。”
老道士又摸出一块豆饼递给他,“吃点东西,休息一下再走!”
郭宋三年来每天只吃一顿饭,他的身体早就习惯了饥饿,此时他也没有感到异常的饥饿,但有东西吃,肯定能补充体力。
他接过豆饼,坐在一块石头上默默啃了起来,老道士又把水壶递给他,笑道:“看得出你一肚子困惑,但又很沉默,你是不是想不通,会书法,通论语,居然在崆峒山没有立锥之地?”
郭宋点点头,“道真的没落了吗?”
老道士笑了笑,“准确说,应该是寒门子弟学没有前途了,科举已经停了十几年,世家豪门把持了仕途,他们学做官,治理天下,富家子弟学还能做做幕僚,托人情进官衙当个吏,可寒门子弟呢?最多做个帐房,或者摆个摊,替人写写信之类,养家糊口都困难。”
郭宋沉默片刻道:“这只是暂时的,大唐最终还是得靠人来恢复秩序,从古自今都是人居上,可以马上取天下,却没有马上治天下的道理!”
“你说得没错,以后或许会恢复人地位,但至少二三十年内不会,尤其是大唐北方,千千万万的升斗小民用生命悟透了一个道理,只有拳头硬才能活下去,所以你想活下去,除了练武之外,没有第二条路。”
“真人意思是说我也要练武?”
老道士瞥了他一眼,淡淡道:“你以为我下山一趟,就是为了找一个只会吃饭的道童?”
第三章 修仙之术
郭宋就像挣命一样,足足爬了三天,才终于爬到了位于香山西麓的道观前,这是一座十分破败的小道观,一共只有五间泥坯屋,小道观背后便是万丈悬崖峭壁。
在一座快坍塌的山门上方,挂着一块歪斜的破木匾,风吹雨打使木匾早已脱漆变白,上面依稀能辨认出三个字:清虚宫。
郭宋愣了半天,尽管他从老道士比乞丐衣服还破旧的道袍上有了心理准备,但眼前的破道观还是把他震惊住了。
“快进来吧!”
老道士不满瞪了他一眼道:“你以为会是什么地方,大明宫吗?”
郭宋只得跟随老道士走进了道观,里面是一块五六十平方的院子,几名道士正在劈柴担水。
看见老道士进来,道士们纷纷围上来笑道:“师父回来了!”
一共四名道士,有中年人,有年轻人,但道童却似乎没有。
郭宋已经知道老道士叫做木真人,自己虽然拜在他门下,但还不能正式拜师,他目前只是一个小道童,必须年满十八岁受戒成为道士后,才能正式拜木真人为师父。
当然,他完全可以称呼木真人为师父,毕竟他也是清虚观的弟子。
一个年轻道士跳到郭宋面前,打量一下他,笑嘻嘻道:“师父,这就是你找来的小师弟吗?好瘦弱啊!”
“郭宋,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你的四位师兄,年纪最大的叫甘风,长得最胖的叫甘雷,个子最高的叫甘云,这个像猴子一样叫甘雨,你还是叫郭宋,等你十八岁后,改道号为甘月。”
木真人又道:“今天有点晚了,甘风,你先带郭宋去吃饭休息,明天再安排他的活儿。”
“是!师父。”
甘风行一礼,对郭宋道:“小师弟,你随我来!”
郭宋向木真人和几个师兄行一礼,跟随甘风向最左面一间泥屋走去。
甘风长得一张苦瓜脸,皮肤粗糙,粗黑的眉毛向下耷拉,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估计他最多三十五六岁,但天生老相,给人感觉快五十了。
甘风身材中等,动作有点迟缓,他带郭宋进了厨房,厨房被烟熏得漆黑,一座土灶上架了一口破铁锅,灶台上放着十几个缺边少角的粗瓷大碗。
甘风揭开锅盖,从锅里舀了一碗黑糊糊的东西,递给郭宋,“吃吧!都是山货,咱们这里很少有粮食。”
郭宋这次真的饿极了,他接过碗,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其实还不错,是用山药、蕨根和干菇熬的粥,就是太淡了,几乎没有盐。
甘风又舀了一碗给师父送去。
吃罢晚饭,大师兄又
郭宋前世来过崆峒山,他知道这座道教名山占地极大,有大大小小的山峰数十个,最高峰有两千多米,就算是最著名的五台峰,也要爬一千多米,就不知道老道士的道观在哪里?
他走得很慢,老道士也很有耐心,走走停停,没有催促他,这时可没有后世的石阶栈道,都是山间小道,又陡又滑,行走十分艰难,有时还要攀爬藤蔓。
走了小半个时辰,郭宋实在走不动了。
他气喘吁吁问道:“老真人,您..您的道观在五台上吗?”
老道士摇摇头,“五台是吃皇粮的地方,哪里轮得到我们,我带你去的清虚宫在香山西麓翠屏峰。”
郭宋心中一凉,香山可是崆峒山的最高峰啊!居然在香山,自己能爬上去吗?
“怎么,后悔了?”老道士淡淡问道。
郭宋摇摇头,“后悔倒没有,但香山太高远了,我怕自己爬不上去。”
“爬不上也要爬,我不会帮你,这是你的第一个历练,就算爬十天,你也要爬进道观。”
老道士又摸出一块豆饼递给他,“吃点东西,休息一下再走!”
郭宋三年来每天只吃一顿饭,他的身体早就习惯了饥饿,此时他也没有感到异常的饥饿,但有东西吃,肯定能补充体力。
他接过豆饼,坐在一块石头上默默啃了起来,老道士又把水壶递给他,笑道:“看得出你一肚子困惑,但又很沉默,你是不是想不通,会书法,通论语,居然在崆峒山没有立锥之地?”
郭宋点点头,“道真的没落了吗?”
老道士笑了笑,“准确说,应该是寒门子弟学没有前途了,科举已经停了十几年,世家豪门把持了仕途,他们学做官,治理天下,富家子弟学还能做做幕僚,托人情进官衙当个吏,可寒门子弟呢?最多做个帐房,或者摆个摊,替人写写信之类,养家糊口都困难。”
郭宋沉默片刻道:“这只是暂时的,大唐最终还是得靠人来恢复秩序,从古自今都是人居上,可以马上取天下,却没有马上治天下的道理!”
“你说得没错,以后或许会恢复人地位,但至少二三十年内不会,尤其是大唐北方,千千万万的升斗小民用生命悟透了一个道理,只有拳头硬才能活下去,所以你想活下去,除了练武之外,没有第二条路。”
“真人意思是说我也要练武?”
老道士瞥了他一眼,淡淡道:“你以为我下山一趟,就是为了找一个只会吃饭的道童?”
第三章 修仙之术
郭宋就像挣命一样,足足爬了三天,才终于爬到了位于香山西麓的道观前,这是一座十分破败的小道观,一共只有五间泥坯屋,小道观背后便是万丈悬崖峭壁。
在一座快坍塌的山门上方,挂着一块歪斜的破木匾,风吹雨打使木匾早已脱漆变白,上面依稀能辨认出三个字:清虚宫。
郭宋愣了半天,尽管他从老道士比乞丐衣服还破旧的道袍上有了心理准备,但眼前的破道观还是把他震惊住了。
“快进来吧!”
老道士不满瞪了他一眼道:“你以为会是什么地方,大明宫吗?”
郭宋只得跟随老道士走进了道观,里面是一块五六十平方的院子,几名道士正在劈柴担水。
看见老道士进来,道士们纷纷围上来笑道:“师父回来了!”
一共四名道士,有中年人,有年轻人,但道童却似乎没有。
郭宋已经知道老道士叫做木真人,自己虽然拜在他门下,但还不能正式拜师,他目前只是一个小道童,必须年满十八岁受戒成为道士后,才能正式拜木真人为师父。
当然,他完全可以称呼木真人为师父,毕竟他也是清虚观的弟子。
一个年轻道士跳到郭宋面前,打量一下他,笑嘻嘻道:“师父,这就是你找来的小师弟吗?好瘦弱啊!”
“郭宋,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你的四位师兄,年纪最大的叫甘风,长得最胖的叫甘雷,个子最高的叫甘云,这个像猴子一样叫甘雨,你还是叫郭宋,等你十八岁后,改道号为甘月。”
木真人又道:“今天有点晚了,甘风,你先带郭宋去吃饭休息,明天再安排他的活儿。”
“是!师父。”
甘风行一礼,对郭宋道:“小师弟,你随我来!”
郭宋向木真人和几个师兄行一礼,跟随甘风向最左面一间泥屋走去。
甘风长得一张苦瓜脸,皮肤粗糙,粗黑的眉毛向下耷拉,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估计他最多三十五六岁,但天生老相,给人感觉快五十了。
甘风身材中等,动作有点迟缓,他带郭宋进了厨房,厨房被烟熏得漆黑,一座土灶上架了一口破铁锅,灶台上放着十几个缺边少角的粗瓷大碗。
甘风揭开锅盖,从锅里舀了一碗黑糊糊的东西,递给郭宋,“吃吧!都是山货,咱们这里很少有粮食。”
郭宋这次真的饿极了,他接过碗,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其实还不错,是用山药、蕨根和干菇熬的粥,就是太淡了,几乎没有盐。
甘风又舀了一碗给师父送去。
吃罢晚饭,大师兄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