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超人》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证的唯心主义来取代僵化的静止的唯物主义,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尼采还拟人化地讽刺揭露了当时灵魂和**之间的错误关系:“从前灵魂蔑视**,这种蔑视在当时被认为是最高尚的事:——灵魂要**枯瘦、丑陋并且饿死。它以为这样便可以逃避**,同时也逃避了大地。/啊,这灵魂自己还是枯瘦、丑陋、饿死的,残忍就是它的淫乐!”
  ⒀对于查拉图斯特拉来说,**在传统的形而上学和基督教那儿所受到的贬低是一种谬论。这种谬论认为,人应该抛弃一切感官的感受,抛弃人类的以往的动物的历程而只通过关注精神就能向更高阶段发展。这种谬论只承认精神的积极因素和**的消极因素。查拉图斯特拉的看法正相反,如果灵魂能够作为**的灵魂而存在,那么它试图从**中独立出来的每一次尝试都是胡闹;如果灵魂贬低**,那无异于贬低灵魂自己,灵魂和**永远相辅相成不可分离。查拉图斯特拉还认为,灵魂对**的评价恰恰等于**对灵魂的判断:“你们的**是怎样说明你们的灵魂呢?你们的灵魂难道不是贫乏、污秽与可怜的自满吗?”
  ⒁灵魂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它臆想着战胜**的辉煌胜利,但这只是可怜又可笑的精神胜利法。只有与**同时存在,灵魂才能越来越丰富;只有当精神和物质相互终结并产生于对方之中时才会出现“贫乏、污秽与可怜的自满”的反面。查拉图斯特拉的结束语是:“不是你们的罪恶,而是你们的节制向天呼喊!/那道用舌头舔你们的闪电何在?那个应当向你们注射的疯狂何在?/现在我教你们什么是超人:他就是这闪电,他就是这疯狂!”⒂查拉图斯特拉在这儿抨击的正是被基督教深恶痛绝的“罪恶意识”:如果人们满足了**的**就意味着背叛精神,就意味着有罪。查拉图斯特拉公然与基督教教义背道而驰,他认为原罪不存在于违背精神的罪恶中而存在于违背**的罪恶中,当人类真的因为有罪过要受到惩罚时,**首当其冲在劫难逃。为了彻底摧毁基督教教义,需要电闪雷鸣,以便让二元论人物及其观点彻底暴露,以便让千百年来僵化凝固的教条都活动运转起来。
  与此同时,尼采以圣者来反衬突出查拉图斯特拉的发展、运动的一元论观点。圣者追求尽善尽美。他将自己对人类的爱当作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事情,可惜,这个爱永远不可能从理想变为现实。因为人类存在的有限性从原则上禁止他们去达到那位圣者所要求的完美。持有这种看法的圣者让自己孤立于人类之外而转向唯一能满足这个要求的生物:上帝。谁要是像这位圣者一样在对上帝的爱中找到了自己的满足,那他就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查拉图斯特拉背离完美的事物而去寻找不完美的事物。
  圣者的这种观点是由他的以宗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决定的。圣者崇尚完美,并因此而完全脱离并不完美的人类世界。他独居在森林中每天赞美上帝。圣者所理解的完美是自身封闭的。不变的、无法超越的,因此可以说圣者为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是静止不变的,这一点,从尼采的笔下可以清楚地看出。查拉图斯特拉跳舞,圣者唱歌、谱曲、作词。他的歌声表达了他对尽善尽美的执着的追求。通过歌唱他不断地接近完美并与之越来越相似。前面已经谈到当查拉图斯特拉跳舞时,圣者唱歌。他伴着歌声在原地动,可以说他始终停留在圆周的中心点上,所有的半径从此开始,所有的直径通过此处,圣者围绕自身绝对旋转。他的生活方式凝固成油画般的静态的完美,在其内部所有的运动都消失贻尽。
  上帝之死的想法对于圣者来说是不堪设想的。因为死亡意味着一种由活转变为死的变化过程。圣者之所以爱上帝是因为上帝是至高无尚的完美无暇的化身的体现,是一成不变的无比至尊的代表的体现,也就是说排除了任何运动变化的可能性,上帝绝不可能变成别的什么,也绝不可能死去,上帝必须永远是上帝,永远是尽善尽美、完美无暇的化身。对于圣者来说这个永远的存在象征性地固定在他停留的那个中心点,使他也成为完美与永恒。对于查拉图斯特拉来说,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事物,在现实世界中万事万物都在诞生、变化和终结,而绝不可能超时空而存在。
  如果在我们这个唯一的真实世界里谈论上帝,那么上帝就必须被认为和其他的万事万物一样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凝固不变的,那么上帝也会和其他的万事万物一样存在着产生和终结,对于已经终结的上帝,人们可以如此这般地说,上帝死了!圣者是个典型的二元论者,象其他的二元论者一样在他那里真实的世界与想象的世界被相互颠倒,真实的世界被歪曲成了表象的世界,而想象的世界却被称之为真实的世界,所以尼采才针锋相对地写了那篇教育戏剧《真实的世界究竟是如何变成寓言的》。
  我们可以举个通俗的例子,在想象中人们总是把现实世界描绘为一汪静止不动的清泉,这汪清泉总是被描绘成无比纯、无比净、无比透明。但事实上真实的世界是一个肮脏的池沼。柏拉图认为真实的世界代表了昏暗的洞穴,而这昏暗的洞穴又被看作人类**的象征。而对于苏格拉底来说最艰难的就是从上面的大地回到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