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人类进化史》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物的推断,时间范围越大,确定性就越强。
同样的道理,我们不应指望人类学家告诉我们明确的直立时间表,我们所能期望知道的是,人类大致在哪一个百万年开始直立。
直立行走可以从化石中找到坚实的证据。我们与四足行走动物在骨架结构上明显不同,外行都能看出其中的区别。直立行走的第一个重要特征是足弓。足弓对直立行走非常重要,除了提供必要的弹性,走路更省力气,还能保护大脑免受步行的巨大冲击,否则跑着跑着就跑成了脑震荡,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是适应性状。足弓还证明早期人类放弃了攀爬树木的习惯,如果试着用脚握住一根木头,你就可以看出自己和猴子的区别——具备其他灵长类动物都没有的足弓,那是现代人类独有的典型特征。如果某具古老化石的脚骨存有足弓,大致可以证明他生前曾经直立行走过。
直立行走的第二个重要特征是骨盆。骨盆就是一个骨质的盆,里面可以放很多东西,包括胎儿。但它又不是一个普通的盆,还可以起到骨架枢纽的作用,上面承接着脊椎,下面连接着大腿。可以想象,因为直立行走,人类的骨盆必须更加强壮,才足以支撑起上半身的重量。因此,考古专家可以通过骨盆化石,断定那是人类还是猩猩、男人还是女人、成年还是幼年。
直立行走的第三个重要特征是膝盖骨。这块骨头并非人类所独有,四足行走的陆生哺乳动物都有,它们都能弯腿。人类的膝盖骨不只保证双腿能够曲弯自如,还必须承担弹跳奔跑时的大力冲击,因此膝盖骨更大更硬更结实,下跪时也更加麻利洒脱。只要看到如此与众不同的膝盖骨化石,基本可以断定它属于可直立行走的人类。
要想知道人类究竟何时开始直立行走,考古学家的任务就是到处挖化石。这件事情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其难度不亚于大海捞针。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觉,以为现在已经挖出了很多人类化石,但那些躺在棺材里的都不是化石,而只是尸体,至多是骷髅,可能具有历史意义,却很少具有考古价值。确有研究价值的一百万年以前的人类化石,只有区区几具,而且还不完整,但聪明的研究人员仍然从这几具化石中发现了人类直立行走的蛛丝马迹。
第一个证据来自大名鼎鼎的露西。
1973年,科学家在埃塞俄比亚一个考古现场有了重要发现,他们进行挖掘工作时正在收听一首摇滚歌曲,这首歌的主角名叫露西,大家便决定将新发现的古猿化石命名为露西。这位露西后来名扬天下,所有古生物学家都熟悉这个名字的含义——露西被称为“人类的祖母”。对于被深埋在地下数百万年籍籍无名不识字的陌生人来说,真是一个意外的惊喜。“祖母”一词并非戏称,从露西的骨盆判断,尽管她只有12岁,但应该已经生过孩子。原始人类性成熟极早,他们会抓住一切机会怀孕生子,而且完全没有避孕概念。
从骨骼看,露西的足弓非常明显,表明她已经可以长时间直立行走。从1974年起,人类学家相信,人类直立行走的历史已有320多万年,那正是露西的考古年龄。
露西还为“人”的概念提供了一个金标准:直立行走。按照这一标准,露西是当时发现的最早的直立人,很长时间以来都被作为人类的起点。直到2005年,才发现了年代更为久远的化石,这次是个男人,地点仍在埃塞俄比亚。令人惊奇的是,这具化石竟然高达1.5米,甚至有可能是1.7米,远超考古学家的预期,毕竟露西的身高才刚刚超过1米。所以,这个男人被称为大个子,他拥有一双长腿,骨盆更像现代人,可以熟练地靠双腿行走,人类直立的时间因此又提前了40万年。
为了对年长者表示尊敬,人们将这个男人命名为“露西的祖父”,虽然从伦理上来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这还不是人类最早的直立时间,仅仅几年之后,美国《科学》杂志于2009年连续发表了11篇论文来表达他们的惊喜,科学家从埃塞俄比亚的一堆库存化石中找出了新的线索,他们拼凑出了一副完整的女人骨骼,并把这个女人命名为阿尔迪。为了确定阿尔迪的生活年代,研究人员前后花了十几年时间,最终给出的结论是:440万年前——足足比露西早了120万年。
与露西不同,阿尔迪并不孤单,在相同地区已发现多达30多具骨骼化石,只不过稍显破碎零散,需要更多的时间加以拼凑。阿尔迪身材很小,脑容量与黑猩猩相似,从骨盆判断,无疑已经开始直立行走,只可惜脚是平足,不能远距离奔跑,但无论如何,她的双手已经被解放了出来,此外实在不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直立行走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为了再现阿尔迪的生活环境,研究人员在当地收集了15万件动植物化石,以便重建远古场景。结果意外地表明,那里曾经是茂密森林覆盖下的巨大平原,陪伴阿尔迪的有猴子、羚羊、孔雀等。这一研究成果带来了新的麻烦,特别是大片森林的存在,似乎与以往稀树草原的预期很不相符。此前认为,由于森林消失,古猿不得不到地面生活,这才导致了直立行走。可是阿尔迪明明居住在大片森林里,绿荫如盖,古木参天,其间猿猴如梭,花鸟如织,一片生机繁华景象,那么以前的理论该如何处理呢?
新旧观点冲撞,很快引发了一场巨大的争吵,核心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