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当家
分类: qsxs
当当的响。
白当十三岁,正读初二,成绩一塌糊涂,据说就没有及格过。个头倒长得不差,比肩大哥,还特能吃,饭量也直追大哥,家里人也叫他吃货。
三弟白面,这个面字,是面条的面,源于他出生时,老爸当时手里正拿着一把米面。
白面十一岁,正读小学五年级,书读得比大哥二哥都好,时不时的往家里的破墙上贴奖状。
只是人如其名,白面性格太面,姑娘似的。长得瘦不拉几,在学校没少受欺负,大哥二哥跟人家打架,十有八、九是为了他。
大妹白米,柴米油盐的米,她出生时,父亲正在淘米,灵感起来,名字张口而出。
白米九岁,读小学三年级。黄毛丫头,小大人似的,六岁就学会了烧火做饭,是干家务的好手。
小妹白雪,兄弟姐妹里名字最好听的一个。生她那天晚上,大雪飘飘,母亲起名,父亲没有反对。
白雪七岁,刚读小学一年级,长得好看,俩小辫子,人挺聪明。用大哥的话讲,小妹属于将来不愁嫁的那类姑娘。
说完白家的人,再说白家的房。
白家住的是白振兴的义父童老五的房子。
位于村西口,四间又旧又破的平房,却有前院和后院。
前院门外就是穿村而过的大路,后院稍小,紧挨小河。前院有树,两棵石榴两棵桂树,一棵银杏一棵杨树。后院有竹,有棕榈树,还有一棵枣树一棵柿树。
房子坐北朝南,东头第一间父母住着,第二间一半是杂房,一半归俩丫头住。
第三间也分两半,前半部分是堂屋,后面约三分之一是厨房。堂屋是全家吃饭的地方,但因为母亲行动不便,现在吃饭都在母亲的屋内。
西头那间归仨兄弟住,三张板床,白手和三弟白面的紧挨着,二弟白当的离门最近。
木砖结构的房子,上面是灰瓦,虽有百年历史,下雨时漏水,但也还能居住。
白手不操心房子的事,因为没钱,操心也没有用。
一边吃饭,白手一边琢磨,口袋里的三十块钱怎么花,该花在什么地方。
因为白手当家以来,还从没有这么富裕过。
让白手没想到的是,弟弟妹妹们唠唠叨叨,其实也惦记他口袋里的钱。
白手知道,但只顾吃饭,装不知道。
二弟白当不敢说,怕大哥揍他,他拿脚踢了一下三弟白面。
白面道:“大哥,该发,该发零花钱了吧。”
白手不吭声。
大妹白米拿手拽了拽小妹白雪的衣角。
白雪道:“大哥,已经俩月没发零花钱了。”
“听妈的。”白手咧嘴一乐,老二老四算是摸准了他这个大哥的脉,老三老五开口,他很难抵挡。
母亲微笑道:“手啊,你看着给。”
白手放下碗筷,从口袋里摸出一把零钱,刚放到桌上,就有八只手来抢。
哼了一声,白手伸手打手,特别是二弟的手,被他摁在桌上打。
二弟哇哇直叫,“大哥,你干吗只打我啊。”
“呵呵,你的手经打。”
白手分钱,零花钱一人两角,弟弟妹妹都还在读书,他又每人给了两角钱买学习用品。
“都省着花啊。到过年前,你们都没零花钱了。”
三弟与大妹和小妹,拿到钱后,立即各拿出两角,交由母亲保管。
“大哥,剩下的钱你打算干啥?”二弟一边问,一边把自己的四角钱塞进兜里,这家伙有钱就花,估计四角钱在他兜里待不了三天。
白手瞪了二弟一眼,“家里的钱,用不着你惦记。”拿出三十元钱,交到母亲手上,“妈,十元是他们下学期的学杂费,再十元是你和他们过年做新衣服的钱,还有十元是咱家过年的开销。”
母亲一边点头,一边把钱收了起来。
白手兜里的钱,只剩下了五块六角七分。
吃罢晚饭,三弟与大妹和小妹收拾家务。
二弟早没了人影。
母亲对白手道:“手啊,过年的柴禾,你要早点备好。”
“哎呀,我差点忘了这茬。”
“手,要不……要不你去外公家要点?”母亲柔声道。
白手没有张嘴,脸色不好。他怕走亲戚,就是因为他是“灾星”,外公外婆也不大待见他,他懂事以后就没再去过外公外婆家。
母亲叹了一声,“算了,再想别的法子吧。”
穷人穷算计,离过年还有一个半月,过年的打算必须早做。
晚稻进仓,暂时饿不着肚子,柴米油盐,柴字当头,怎么能不准备柴禾。
白手又坐在堂屋的门槛上,迎着冷嗖嗖的夜风琢磨,该到哪儿去弄柴禾呢?
第5章 白手出损招
白手知道,过冬需要柴禾。
水乡人的柴禾,除了干稻草就是商品煤,要不就去集市上买点木柴。
干稻草不经烧,还得省着烧,要是养猪的话,干稻草还要用来垫猪栏,干稻草根本不够用。
煤倒是个好东西,供销社里有得卖,可那是凭票的,白家倒是分了三十五斤煤票,每人五斤,那也是杯水车薪。
去集市上买木柴,白手舍不得,这个钱能不花就不花。
白手脑子活,想到前院后院的几棵树和那小片青竹林,可不能轻易走这一步。这是家里目前最值钱的东西,不到万不得已动不得。
看着院子里的几棵树,白
白当十三岁,正读初二,成绩一塌糊涂,据说就没有及格过。个头倒长得不差,比肩大哥,还特能吃,饭量也直追大哥,家里人也叫他吃货。
三弟白面,这个面字,是面条的面,源于他出生时,老爸当时手里正拿着一把米面。
白面十一岁,正读小学五年级,书读得比大哥二哥都好,时不时的往家里的破墙上贴奖状。
只是人如其名,白面性格太面,姑娘似的。长得瘦不拉几,在学校没少受欺负,大哥二哥跟人家打架,十有八、九是为了他。
大妹白米,柴米油盐的米,她出生时,父亲正在淘米,灵感起来,名字张口而出。
白米九岁,读小学三年级。黄毛丫头,小大人似的,六岁就学会了烧火做饭,是干家务的好手。
小妹白雪,兄弟姐妹里名字最好听的一个。生她那天晚上,大雪飘飘,母亲起名,父亲没有反对。
白雪七岁,刚读小学一年级,长得好看,俩小辫子,人挺聪明。用大哥的话讲,小妹属于将来不愁嫁的那类姑娘。
说完白家的人,再说白家的房。
白家住的是白振兴的义父童老五的房子。
位于村西口,四间又旧又破的平房,却有前院和后院。
前院门外就是穿村而过的大路,后院稍小,紧挨小河。前院有树,两棵石榴两棵桂树,一棵银杏一棵杨树。后院有竹,有棕榈树,还有一棵枣树一棵柿树。
房子坐北朝南,东头第一间父母住着,第二间一半是杂房,一半归俩丫头住。
第三间也分两半,前半部分是堂屋,后面约三分之一是厨房。堂屋是全家吃饭的地方,但因为母亲行动不便,现在吃饭都在母亲的屋内。
西头那间归仨兄弟住,三张板床,白手和三弟白面的紧挨着,二弟白当的离门最近。
木砖结构的房子,上面是灰瓦,虽有百年历史,下雨时漏水,但也还能居住。
白手不操心房子的事,因为没钱,操心也没有用。
一边吃饭,白手一边琢磨,口袋里的三十块钱怎么花,该花在什么地方。
因为白手当家以来,还从没有这么富裕过。
让白手没想到的是,弟弟妹妹们唠唠叨叨,其实也惦记他口袋里的钱。
白手知道,但只顾吃饭,装不知道。
二弟白当不敢说,怕大哥揍他,他拿脚踢了一下三弟白面。
白面道:“大哥,该发,该发零花钱了吧。”
白手不吭声。
大妹白米拿手拽了拽小妹白雪的衣角。
白雪道:“大哥,已经俩月没发零花钱了。”
“听妈的。”白手咧嘴一乐,老二老四算是摸准了他这个大哥的脉,老三老五开口,他很难抵挡。
母亲微笑道:“手啊,你看着给。”
白手放下碗筷,从口袋里摸出一把零钱,刚放到桌上,就有八只手来抢。
哼了一声,白手伸手打手,特别是二弟的手,被他摁在桌上打。
二弟哇哇直叫,“大哥,你干吗只打我啊。”
“呵呵,你的手经打。”
白手分钱,零花钱一人两角,弟弟妹妹都还在读书,他又每人给了两角钱买学习用品。
“都省着花啊。到过年前,你们都没零花钱了。”
三弟与大妹和小妹,拿到钱后,立即各拿出两角,交由母亲保管。
“大哥,剩下的钱你打算干啥?”二弟一边问,一边把自己的四角钱塞进兜里,这家伙有钱就花,估计四角钱在他兜里待不了三天。
白手瞪了二弟一眼,“家里的钱,用不着你惦记。”拿出三十元钱,交到母亲手上,“妈,十元是他们下学期的学杂费,再十元是你和他们过年做新衣服的钱,还有十元是咱家过年的开销。”
母亲一边点头,一边把钱收了起来。
白手兜里的钱,只剩下了五块六角七分。
吃罢晚饭,三弟与大妹和小妹收拾家务。
二弟早没了人影。
母亲对白手道:“手啊,过年的柴禾,你要早点备好。”
“哎呀,我差点忘了这茬。”
“手,要不……要不你去外公家要点?”母亲柔声道。
白手没有张嘴,脸色不好。他怕走亲戚,就是因为他是“灾星”,外公外婆也不大待见他,他懂事以后就没再去过外公外婆家。
母亲叹了一声,“算了,再想别的法子吧。”
穷人穷算计,离过年还有一个半月,过年的打算必须早做。
晚稻进仓,暂时饿不着肚子,柴米油盐,柴字当头,怎么能不准备柴禾。
白手又坐在堂屋的门槛上,迎着冷嗖嗖的夜风琢磨,该到哪儿去弄柴禾呢?
第5章 白手出损招
白手知道,过冬需要柴禾。
水乡人的柴禾,除了干稻草就是商品煤,要不就去集市上买点木柴。
干稻草不经烧,还得省着烧,要是养猪的话,干稻草还要用来垫猪栏,干稻草根本不够用。
煤倒是个好东西,供销社里有得卖,可那是凭票的,白家倒是分了三十五斤煤票,每人五斤,那也是杯水车薪。
去集市上买木柴,白手舍不得,这个钱能不花就不花。
白手脑子活,想到前院后院的几棵树和那小片青竹林,可不能轻易走这一步。这是家里目前最值钱的东西,不到万不得已动不得。
看着院子里的几棵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