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祭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他终于知晓师父的心意,也知晓石洞中藏有更大的秘密,只是师父说时机未到,不曾允许他深究。
于是,几经辗转,凌浪涯又回到了那个地方。
堂前石凳依旧在,木屋封尘无人问。
凌浪涯和往常一样,按照师父所言,勤修道法,精进修为。只是他再也没有去过群山之巅,看云霞归去万兽归巢。
因为,再也没有人等他回家了。
此后的黄昏更迭里,他都会坐在石板凳上,等那个人回来。待到夜幕已深时,则心想,也许今天不回来,明天就会回来了。
春去秋年,转瞬又一年,师父再也没有回来。
那天,十六岁生辰,晨光初露,凌浪涯孤坐在石板凳上,直到黄昏日暮。
随后,他收拾好简单行囊,关好门,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这个地方。
那年,少年出清溪,挥手风云急,俯首百家祭。
哪怕颠覆世间,我终会如你所愿。
有道是,正值年少轻狂,何妨世间闯荡。
――未完,待续――
()

第6章 清风小城
清风小城本无清风,只有终年不息的狂风。
清风小城却有烈酒,常年供不应求的好酒。
风乃狂风,来自禁忌凶地;酒名醉清风,出于清风楼。
这座位于赵宋王朝西北部的边境小城,方圆不过十数里,出城一路向西北,是世人轻易不敢进入的禁忌凶地,往东南则是赵宋王朝管辖下的广袤国土。小城位置虽偏远,但人烟鼎盛,人流往来不绝,堪比中原地带的繁华闹市。
甚少人知道,数百年之前,这里不过是一个破落的小山村,寥寥百人,并无外人问津。却不知何故,一夜之间,声名鹊起。此后不少人慕其盛名,不远万里而来,后或停留或聚居于此,使得炊烟愈盛,繁华之意日渐浓郁。
而阿福,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当地人,恰好知道,此地人烟浮华,皆因一种酒,一种名为醉清风之酒。
醉清风酒,只有城中清风楼存有。哪怕富甲天下如三教九流之一的杂家,虽曾千辛万苦获得此酒秘方,亦无法酿出此酒,皆因此酒酿造条件苛刻,且酿酒水源更需极致优质,而符合的水源,唯清风小城有。哪怕获得酿酒秘方,杂家亦无法于别处寻觅到符合的水源,百端尝试无果后,遂只好作罢。
阿福作为清风楼唯一的店小二,也恰好得知,醉清风酒之水源,只来于城东旧酒坊的那口老古井。
与天下之酒,大多水源取材于河流不同,醉清风之酒取源于老古井,井水深深却清见底,尝之甘甜润美。清风楼的酿酒坊环井而建,占据城东,而造酒之人,皆为清风小城当地村民,外人却无法靠近。
任何心怀不轨而靠近此井之外地人或修行者,无一例外,皆会身亡于酒坊门外。
那些暴毙于酿酒坊外的不轨人,似乎在警示着,老古井有守护者,但究竟是谁,并无多少人知。后来,虽世间好奇人不少,亦不敢再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涉险一探究竟。
这口老古井,有着太多的传说,也藏着太多的诡秘。
相传此井之水,并非地下水,而是直通禁忌凶地,源于凶地深处之水。
遗憾的是,阿福不知道守护者是谁,也不知道井水源于何处。他只是一名平凡的店小二,为客人斟茶递水、上菜送酒,日复日年复年。他为客人上过无数道山珍野味,也在来往厨房路上偶尔偷吃过先尝鲜。他也闻过很多次酒香,却从来没有喝过一滴酒。
尚无哪个好酒之人,可拒绝醉清风的诱惑。
但是,阿福可以拒绝。因为,他从来没有喝过。
暮色深深,华灯初上,清风楼上酒意长。
当把今天限售的最后两壶醉清风送到客桌上后,看着满堂客人吃得兴起,阿福趁着此时清风楼掌柜外出进货未归,只有自己撑场面,难得地忙里偷得一分闲,靠在角落的一根大红柱子边,遥看着大堂正中架设的简陋木质舞台上,居中的简陋木桌前,听着台上的说书人正眉飞色舞地讲故事。
那说书人身穿缎红锦袍,脸色苍白,恍若无人色,虽正值壮年,而眉目间隐有沧桑,三缕长须间,吐出低沉婉转的声音,右手偶尔轻摇白纸扇,左手时而拿起黑色醒木轻拍,在这举手低眉吐音间,跌宕起伏的故事被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流连忘返。
一人一桌,一扇一木,道古论今,足矣。
和台下沉迷酒菜的客人不一样,从未离开过小城的阿福,更好奇城外的广阔天地,此时正聚精会神地听着说书人讲着赵宋王朝二十年一次的凤梧祭典盛事。
也许是本届凤梧祭典即将开启,所以说书人如清风楼掌柜的所愿,选择讲述这场盛况,希望能吸引观众,但似乎效果并不太好。除了阿福之外,众人皆沉迷酒菜之中,无暇顾及他的言语。
但说书人也毫不介意,依旧绘声绘色地讲述一百年前,那一届的凤梧祭典上,那一个来自李唐王朝的传奇人物,被世人称为诗酒剑三绝的侠客穆子白,醉酒闯祭典,舞剑登凤门,一诗成名天下知的豪迈事迹。
每一届的凤梧祭典,皆为轰动天下之盛事,虽多有惊才艳艳之辈出世,而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