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孤独尽头》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直到孤独尽头
作者:贝内迪克特·韦尔斯
内容简介
小男孩尤勒斯和他的哥哥马蒂、姐姐丽兹性格截然不同。一场悲剧彻底改变了姐弟三人的命运:从小在呵护下成长的他们在一场意外中失去了父母。虽然进了同一所寄宿学校,他们却各自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日渐疏远。从前自信满满的尤勒斯遁入了自己的幻想世界。漂亮神秘的女孩阿尔瓦是他唯一的好友,他们分享各自喜爱的音乐和书籍,或真或假地约定未来,却在高中毕业时负气疏远。直到多年之后,尤勒斯才明白阿尔瓦对于他的意义以及她身上的秘密。成年后的尤勒斯再次与阿尔瓦相遇。他们眼看有望寻回失去的时光,却很快又被命运的洪流湮没

第一部分
见惯了生离死别,现在总算跟死神也打了个照面。
我小心地睁开眼,眨了几下,渐渐适应了周围的黑暗。冷冰冰的房间,仅有的光亮是几台小型仪器发出的红绿微光和从虚掩的门缝里透进的光线。
我感觉像是刚从一个旷日持久的梦中醒来。右腿上传来一阵温热的痛楚,接着传到了肚子、胸口。脑袋也开始嗡嗡作响,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我渐渐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活了下来。
一幅幅画面在我脑海中浮现。我骑着摩托车出城,加速,接着前方出现了一段弯道。车轮没能抓牢地面,眼看就要撞在树上了,我想调转方向,但已来不及,只得两眼一闭……
是什么救了我的命?
斜眼往身下看去,一个脖套模样的东西固定住了我的右腿,看材质大概是石膏做的。我的锁骨上也缠满了绷带。出事前,我的身体状况一直很不错,比大多数同龄人都要好,或许正是这点帮了我。
出事前……好像是有些不大对劲?我不愿多想,倒是更愿意回忆那天教孩子们用石子打水漂的经过,还有哥哥跟我讨论事情时来回摆动的手势。我想起了跟妻子的意大利之旅。清晨,我们沿着阿马尔菲海岸的一处海湾漫步,天色渐亮,海水温和地拍打着礁石……
我想得有些出神。在梦里,我们站在阳台上。她盯着我的双眼,仿佛已经将我的心思看穿。她朝内院努了努嘴,孩子们正在那儿和邻家的男孩嬉闹。我们的女儿正大胆地攀爬着围墙,我们的儿子却独自待在一边,打量着其他小伙伴。
“他这点有些像你。”她说。
听见她的笑声,我抓起她的手……
滴滴几声之后,一个护工进来给我换了一个输液袋。时间依旧是半夜,墙上的日历显示的是二〇一四年九月。我试着坐起来。
“今天是星期几?”我有些认不出自己的声音。
“周三,”那个护工说,“您昏迷了两天。”
听起来就像是在说别人。
“您觉得怎么样?”
我重新躺倒,说:“有些晕。”
“很正常。”
“什么时候能让我见见孩子?”
“明天一早我就通知您的家属。”快出门的时候,他又停了一下,“您有事就按铃。主治医生过一会儿还会来看您一次。”
见我没答话,他便径自走了。
在一片寂静中,我能听清每一道思绪。我睡意全无,开始回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许多我以为已经遗忘的面孔出现在眼前,我看见年少时的自己在寄宿学校的操场上徘徊,也看到汉堡的摄影暗室里闪烁的红光。回忆起初还有些模糊,但在接下来的几小时里越来越清晰。思绪在迷茫中一路回溯,直到那场灾难发生的时刻,那场给我的童年蒙上阴影的灾难。

暗涌(1980)
七岁那年,我们举家去南法[1]度假。父亲斯特凡纳·莫罗的老家在贝迪拉克,那是蒙彼利埃附近的一个小村庄。一千八百个居民,一家面包房,一间啤酒屋,两座酒庄,一家木工作坊,还有一支足球队,这就是村里的全部。我们要去看望住在那儿的奶奶,她已经有好些年没离开过那儿了。
每次开车出远门,父亲总会叼起烟斗,穿上那件亮棕色的旧皮夹克。大半时间都在打瞌睡的母亲把一盘披头士的磁带放进录音机,转过身来对我说:“给你听,尤勒斯。”
《平装书作家》,这是我当时的最爱。我坐在她身后,情不自禁地跟着哼了起来。但音乐很快就被哥哥姐姐的争吵声盖过去了。姐姐拧了哥哥的耳朵一下,马丁——我们平时管他叫“马蒂”——痛得失声大叫,向父母告了状。
“让你打小报告!”丽兹又掐了一把马蒂的耳朵。
他俩争执的声音越来越大,母亲转过身去看了他们一眼。她的目光简直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杰作,马蒂从中看到了对他被姐姐捉弄的同情,丽兹则从中看到了对她有个爱小题大做的弟弟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母亲的眼神仿佛在暗示,这样的争吵完全没有意义,谁现在最听话,就会在下个加油站得到一个冰激凌作为奖励。于是,他俩很快就住了嘴。
“我们为什么每年都要开车去奶奶家呢?”马蒂问,“就不能去一次意大利吗?”
“因为就该如此,而且奶奶见到你们来看她,肯定会很高兴。”父亲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的公路,一边用法语说。
“才不是呢,她一点都不喜欢我们。”
“而且她身上有股怪味,”丽兹应和道,“闻起来就像破旧的皮家具。”
“哪里,她闻上去像发霉的地下室。”马蒂纠正道。
“不许这样说奶奶的坏话!”说话间,父亲开车经过了一个环岛。
我望向窗外,百里香和歪脖栎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