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灭天地》
分类: txts3
------------
正文
------------
谈谈“养生”
现在社会上关于养生的玩意太多了。但是好多都是扯淡,都是假的。不过,人家会忽悠这是真的。我要是有他们一边忽悠人的本事,也不会这样囧了。
好了,言归正传,说说养生。
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简单说,就是[1]保养生命;维持生计2摄养身心使长寿。
神农认为,养生就是要保养自己的精、气、神。
看这一段文字——?《淮南鸿烈》讲得很清楚:第一,“将养其神”;第二,“和弱其气”;第三,“平夷其形”。现在我们将“养生”局限为食疗、药膳,有以偏盖全之嫌。养生就是“养神”,或者说“养心”,或者说“养性”。食疗、药膳,只是养生当中的一部分,虽然它很有价值,但并非最重要的部分——因为第一位是“养神”,第二位是“养形”。食疗和药膳实施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人体的自组织能力,也即“养神”,也就是说现代人们所称的词汇“气功”(严格说来应该是“医学气功”,古代又称“导引”“养生”)是养生学最关键的内容,而其指导思想是东方文明整体观。
养生分为“养生之道”和“养生之术”
看我真的这段文字——“这套《五禽戏》,是古代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鹤5种动物的动作创编的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养生功法。包括虎戏、鹿戏、熊戏、猿戏和鸟戏五个部分。我们学医之人,常年在外,接触病人,跋山涉水,采集药材,便需要一个强健的身体。”
“倘若身体不好,谈何救人?”
“所以,学医之人,便先要学会《五禽戏》,懂得养生之道,学会养生之术。”
“师傅,何谓养生之道?何谓养生之术?”元易问。
“养生,便是保养、补养、调养生命、生存、生长之意。”
“养生之道,便是养生的理论。包括顺其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审因施养即辨证施养。这四个内容。”
“养生之术,便是养生的方法。包括神养、行为养、气养、形养、食养、药养、术养等七个方面。”
“现在,我先打一遍,你看仔细了。”
说完,林如海将外袍脱去。站定之后,开始演练起《五禽戏》的五戏动作: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
林如海一边打,一边给元易说动作的要领。
“第一戏虎戏““‘虎戏’要体现虎的威猛。神发于目,虎视眈眈;威生于爪,伸缩有力;神威并重,气势凌人。动作变化要做到刚中有柔、柔中生刚、外刚内柔、刚柔相济,具有动如雷霆无阻挡、静如泰山不可摇的气势。”
“第二戏鹿戏““鹿喜挺身眺望,好角抵,运转尾闾,善奔走,通任、督两脉。习练“鹿戏”时,动作要轻盈舒展,神态要安闲雅静,意想自己置身于群鹿中,在山坡、草原上自由快乐地活动。”
“第三戏熊戏。”
“‘熊戏’要表现出熊憨厚沉稳、松静自然的神态。运势外阴内阳,外动内静,外刚内柔,以意领气,气沉丹田;行步外观笨重拖沓,其实笨中生灵,蕴含内劲,沉稳之中显灵敏。”
“第四戏猿戏。”
“猿生性好动,机智灵敏,善于纵跳,折枝攀树,躲躲闪闪,永不疲倦。习练“猿戏”时,外练肢体的轻灵敏捷,欲动则如疾风闪电,迅敏机警;内练精神的宁静,欲静则似静月凌空,万籁无声,从而达到“外动内静”“动静结合”的境界。”
“第五戏鸟戏。”
“鸟戏取形于鹤。鹤是轻盈安详的鸟类。习练时,要表现出鹤的昂然挺拔、悠然自得的神韵。仿效鹤翅飞翔,抑扬开合。两臂上提,伸颈运腰,真气上引;两臂下合,含胸松腹,气沉丹田。活跃周身经络,灵活四肢关节。”
养生之道: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之术,其实不然。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之术,其实不然。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顺其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在养生的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性。正如《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形神兼养: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