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诈与力的极致》
分类: txts3
成什么样的后果?</b>
人人节俭会造成消费锐减,消费锐减会造成经济衰退,经济衰退会造成工厂与公司陆续关门倒闭,工厂与公司倒闭会造成人人失业,人人失业会造成国家经济破产。
<b>请问,为什么我们实践了节俭的美德,却带来如此悲惨的结果?</b>
因为这是一个工商业的社会,其形态本来就是利用消费来刺激经济。电视、报纸、网络上的广告,无时无刻不在挑逗你的欲望,引诱你不断进行消费。最好你能在这个月花下个月的钱来消费,于是有了信用卡;最好你能预支未来的收入进行消费,于是有了分期付款。这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我们口口声声说应该发扬节俭的美德,但更多时候实际的生活却与此背道而驰。有人从不思考这个问题,因此不觉得有何不对。但如果你认真思考,难道不觉得矛盾和困惑吗?
不仅只有节俭这个问题是如此,在这个时代有无数的问题都是如此。不是只有我们如此,在两千多年前的第二次巨变的时代,当时也有无数的人为了究竟应该法先王还是法后王,而感到困惑与迷茫。因为价值观混乱而迷茫的时代,就是如此。
指出这一点,是为了让今日的年轻朋友们明白,不安、迷茫和困惑都不是你们的错。是因为你们刚好生在这样的时代,一个各种思潮不断激荡、新的问题不断产生、更有着许许多多不知从何而来的挑战的时代。
混乱而迷茫,固然是生长在巨变时代的人们的不幸。但相对,我们也有着无比的幸运。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是个充满机会的崭新时代,正是圣贤英雄施展长才之际。
<h2>
第三次巨变</h2>
在中国漫长的文明史上,巨变也是很少见的。
就我所知,这样的巨变一共有三次。
哪三次呢?第一次巨变是从仰韶时代到龙山时代,第二次巨变是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代,第三次巨变是从鸦片战争到今天,而且这次巨变尚未结束。
第一次巨变发生在史前时期,因此没有太多的文献记载,大部分的证据都是靠考古得知的。从考古学的发现来看,在仰韶时代,农业、畜牧、服饰、房屋都已经成熟,人类基本的物质生活已有保障;音乐、舞蹈、绘画也都已经出现,精神生活也不虞匮乏。更重要的是,那是一个相较于后世更为太平祥和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基本上十分平等。从出土的墓葬中可以得知,聚落内部贫富差距并不大,顶多这个墓多两件陪葬的陶器,那个墓少两件陪葬的陶器。聚落与聚落之间,有规模大小的不同,但并没有战争的痕迹。
但到了龙山时代,中国各地忽然兴起了筑城运动,聚落间的战争迹象到处都是。而聚落内部的贫富差距也急速扩大,有的墓规模宏大,陶器、玉器、漆器塞满整个墓穴,甚至还有殉葬者出现;有些墓则简陋狭小,找不到多少陪葬品。聚落与聚落的层级分化也开始出现,中心聚落越来越大,中小聚落被不断压榨。聚落内外,上层剥削下层的体制开始出现,这就是第一次巨变。
在第一次巨变之后,脱颖而出的是一批叫作“血缘贵族”的人,他们建立了一个以血缘宗法进行统治的新时代。这个时代长达近两千年之久,贵族们凭借着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血缘,掌握了所有政治、经济资源乃至这个时代最高等的知识和技术。儒家典籍中所传颂的夏商周三代,便是这样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血缘可以决定一切。所谓封建宗法秩序,就是一个人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在生下来的那一刻就已经被决定了。
在正常情况下,庶子无论如何贤明,都不能取代嫡子;小宗无论怎么杰出,都不能取代大宗。父亲是贵族,那么儿子也是贵族,子子孙孙都会是贵族;父亲是奴隶,那么儿子也是奴隶,子子孙孙都会是奴隶。
有同学曾经问我,儒家经典传颂的三代是不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对于这个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要看你在三代生下来是谁。如果你生下来是贵族,那就很美好;如果你生下来是奴隶,那就很不美好。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3/1-200603163610312.jpg" />
《礼论·礼运篇》
现代人听起来,会觉得这样极端缺乏社会流动的时代,真是太可怕了。但天下所有的事物,有缺点必然也有优点,否则它不可能存在。贵族时代有一个很大的优点——这是一个极其安定的时代。
如果政治和社会地位是注定的,那么你取代不了别人,自然也不必担心被别人取代。你不必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而费尽心思,因为这几乎没有意义。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每个人所要想的就是如何尽好这辈子该尽的本分,如何做好这辈子注定该扮演的角色。
在这样的社会中,如果你生为贵族,你的富贵和荣耀全部来自祖先,你的责任就是发扬祖先给你的荣耀,并且将它代代传递给子孙。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三代古典文化的核心,那就是“礼”。因为对贵族而言,一个靠血缘关系来运作的社会,就如同一个大家庭,家人之间不会讲“法”,只会讲“礼”。
这样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在中国人的心中,“法治”始终不是政治上的最高境界,政治最高的理想是“礼运”。上位者不应该用“法”来“治”天下,
人人节俭会造成消费锐减,消费锐减会造成经济衰退,经济衰退会造成工厂与公司陆续关门倒闭,工厂与公司倒闭会造成人人失业,人人失业会造成国家经济破产。
<b>请问,为什么我们实践了节俭的美德,却带来如此悲惨的结果?</b>
因为这是一个工商业的社会,其形态本来就是利用消费来刺激经济。电视、报纸、网络上的广告,无时无刻不在挑逗你的欲望,引诱你不断进行消费。最好你能在这个月花下个月的钱来消费,于是有了信用卡;最好你能预支未来的收入进行消费,于是有了分期付款。这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我们口口声声说应该发扬节俭的美德,但更多时候实际的生活却与此背道而驰。有人从不思考这个问题,因此不觉得有何不对。但如果你认真思考,难道不觉得矛盾和困惑吗?
不仅只有节俭这个问题是如此,在这个时代有无数的问题都是如此。不是只有我们如此,在两千多年前的第二次巨变的时代,当时也有无数的人为了究竟应该法先王还是法后王,而感到困惑与迷茫。因为价值观混乱而迷茫的时代,就是如此。
指出这一点,是为了让今日的年轻朋友们明白,不安、迷茫和困惑都不是你们的错。是因为你们刚好生在这样的时代,一个各种思潮不断激荡、新的问题不断产生、更有着许许多多不知从何而来的挑战的时代。
混乱而迷茫,固然是生长在巨变时代的人们的不幸。但相对,我们也有着无比的幸运。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是个充满机会的崭新时代,正是圣贤英雄施展长才之际。
<h2>
第三次巨变</h2>
在中国漫长的文明史上,巨变也是很少见的。
就我所知,这样的巨变一共有三次。
哪三次呢?第一次巨变是从仰韶时代到龙山时代,第二次巨变是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代,第三次巨变是从鸦片战争到今天,而且这次巨变尚未结束。
第一次巨变发生在史前时期,因此没有太多的文献记载,大部分的证据都是靠考古得知的。从考古学的发现来看,在仰韶时代,农业、畜牧、服饰、房屋都已经成熟,人类基本的物质生活已有保障;音乐、舞蹈、绘画也都已经出现,精神生活也不虞匮乏。更重要的是,那是一个相较于后世更为太平祥和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基本上十分平等。从出土的墓葬中可以得知,聚落内部贫富差距并不大,顶多这个墓多两件陪葬的陶器,那个墓少两件陪葬的陶器。聚落与聚落之间,有规模大小的不同,但并没有战争的痕迹。
但到了龙山时代,中国各地忽然兴起了筑城运动,聚落间的战争迹象到处都是。而聚落内部的贫富差距也急速扩大,有的墓规模宏大,陶器、玉器、漆器塞满整个墓穴,甚至还有殉葬者出现;有些墓则简陋狭小,找不到多少陪葬品。聚落与聚落的层级分化也开始出现,中心聚落越来越大,中小聚落被不断压榨。聚落内外,上层剥削下层的体制开始出现,这就是第一次巨变。
在第一次巨变之后,脱颖而出的是一批叫作“血缘贵族”的人,他们建立了一个以血缘宗法进行统治的新时代。这个时代长达近两千年之久,贵族们凭借着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血缘,掌握了所有政治、经济资源乃至这个时代最高等的知识和技术。儒家典籍中所传颂的夏商周三代,便是这样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血缘可以决定一切。所谓封建宗法秩序,就是一个人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在生下来的那一刻就已经被决定了。
在正常情况下,庶子无论如何贤明,都不能取代嫡子;小宗无论怎么杰出,都不能取代大宗。父亲是贵族,那么儿子也是贵族,子子孙孙都会是贵族;父亲是奴隶,那么儿子也是奴隶,子子孙孙都会是奴隶。
有同学曾经问我,儒家经典传颂的三代是不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对于这个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要看你在三代生下来是谁。如果你生下来是贵族,那就很美好;如果你生下来是奴隶,那就很不美好。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3/1-200603163610312.jpg" />
《礼论·礼运篇》
现代人听起来,会觉得这样极端缺乏社会流动的时代,真是太可怕了。但天下所有的事物,有缺点必然也有优点,否则它不可能存在。贵族时代有一个很大的优点——这是一个极其安定的时代。
如果政治和社会地位是注定的,那么你取代不了别人,自然也不必担心被别人取代。你不必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而费尽心思,因为这几乎没有意义。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每个人所要想的就是如何尽好这辈子该尽的本分,如何做好这辈子注定该扮演的角色。
在这样的社会中,如果你生为贵族,你的富贵和荣耀全部来自祖先,你的责任就是发扬祖先给你的荣耀,并且将它代代传递给子孙。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三代古典文化的核心,那就是“礼”。因为对贵族而言,一个靠血缘关系来运作的社会,就如同一个大家庭,家人之间不会讲“法”,只会讲“礼”。
这样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在中国人的心中,“法治”始终不是政治上的最高境界,政治最高的理想是“礼运”。上位者不应该用“法”来“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