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之裕妃升职记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晚膳,用得十分的舒心。”
  “奴婢一定去叮嘱了。”
  秋兰应下话。
  “加一道鱼羹。”
  玉荣又吩咐了一句。
  “小主英明。”
  秋兰赞了一句,回道:“奴婢明白,定然不会漏了这一道鱼羹。”
  要一道鱼羹?
  只要不傻了,都明白用意。
  秋兰、秋菊二人,自然也是听懂了自家婕妤小主的用意。
  这是要曝光了怀上龙胎的消息,更是要在圣上面前,过了明路。
  正统,是当今皇帝的年号。
  正统帝司马显,今年二十岁整,比玉荣的年岁,年长了两岁。
  二人的生辰,倒是临得近。
  正统帝是二月初二,生于龙抬头。
  玉荣则是晚了两天,生于二月初四日。
  大魏朝,正统帝在太宗皇帝的诸子中,排序九。同时,亦是太宗皇帝的嫡次子。
  至于太宗的嫡长子,是一位已经过逝的废太子。
  皇位之争?哪朝哪代,在皇家中,肯定都是免不了的。
  正统帝能上位,自然也是经历过风风雨雨的波折。
  乾清宫。
  正统帝司马显搁了笔。
  御桌上,那厚厚的折子,在此时,都搁在了已经批阅后的一边。
  至于未曾批阅的?
  暂时还没有呈上来新的奏章。
  如此,正统帝也能歇一歇。
  他搁了笔,只是歇一歇。
  身边侍候的大伴李公公,就是颇得眼色。
  那是跟奉茶的大宫女使了一个眼色。
  这会子,自然有大宫女得了信儿,去御书房旁边的茶房处,那是立刻给皇帝呈上来今年的新贡茶。
  “圣上,您用盏茶。”
  李公公劝了话。
  正统帝没拒绝。
  对于呈上来的贡茶,那是端了起来,小饮了一口。
  这会子,他在脑中想了一些事情。
  尔后,又是搁下茶盏,闭上了眼睛。
  正统帝似乎在养神,坐于龙椅上,就是随口问了一句。
  “国舅那边可递了消息?”
  正统帝一句问话,看似乎随意,可李公公知道的,里面不简单。
  当然,正统帝话中的国舅爷,可不指了皇太后的兄弟。
  正统帝称呼了皇太后的兄弟时,一直用的是承恩公,而不会是武国舅。
  至于正统帝口中的国舅爷,那是指了慕容国舅。
  原由?
  那很简单的。
  太宗皇帝有两任皇后。
  元后慕容氏,生有两个嫡子。
  一个是太宗的废太子,另一个就是正统帝。
  至于现在的皇太后娘娘,那是继后出身,膝下没有生育皇子皇女。
  “回圣上,国舅爷那边没信儿。”
  李公公说话时,不自觉的背是弯下了一二分,他的态度更是恭谨。
  这一答案,显然不让正统帝满意。
  他睁开了眼睛,眸子里的目光,带上了两分冷意。
  可最终,他还是没有说什么难听的话。
  “朕知道了。”
  他给了这么一句话。
  李公公不多语,就是躬身立旁边。
  貌似还是装了忠心耿耿的模样,就是等着皇帝的示意。
  可皇帝接下来,没开口吩咐什么。
  这一件小事儿,貌似就这么过去?
  可李公公知道的,没那么简单。
  慕容国舅啊,在朝堂上不一般。
  太宗当年非常器重这一个小舅子,多是提拔重用,多给锻炼,让慕容国舅上位之后,那是根基稳的扎实。
  正统帝登基了,却是年少上位。
  这些太宗留下来的老臣子们,让正统帝用着,总那么不得劲儿。
  可慕容国舅嘛?
  眼下瞧着,忠心归忠心,却也不是一味的支持了皇帝外甥。
  正统帝眼中的忠心?
  慕容国舅眼中的忠心?
  这二者貌似啊,并不是总那么一致的。
  正统帝在此刻,那是端起了御案上的茶盏,那是有一种摔了的冲动。
  不过,他乃帝王,自然喜怒不行于色。
  所以,他是让自己冷静。
  只是茶盏在手中,多拿捏了那么几息时间。
  然后,正统帝慢慢的小饮了一口,又是搁下了茶盏。
  “去寿康宫,朕要去给母后问安。”
  正统帝说了一句。
  皇帝摆驾,自然是坐了御撵。
  从乾清宫到寿康宫,皇帝在御撵上,一直是神色冷静。
  当然,这等冷静,也是让他的脑海里,在思考着一些事情。
  翻来复去的,当然,都跟朝堂上的牵扯纠葛有关。
  在寿康宫,皇帝与皇太后这一对没有血缘的母子,却是表示出了双方的修养。
  那皇家的母慈子孝,颇是一派的和乐。
  皇帝想表示了孝心,皇太后想表示了慈爱。
  这自然双方相处的不错。
  寿康宫中,皇太后提了一句,关于她娘家侄女儿的话。
  皇帝随口应了一句。
  “母后身边能得个贴心的侍候,朕也是高兴的。”
  皇帝的态度给了。
  皇太后很满意。
  至于是否留了皇帝用晚膳?
  皇太后没提。
  皇帝也没提。
  从寿康宫离开,皇帝就是去了永寿宫。
  皇帝的行踪,当然瞒不了人的。
  坤宁宫。
  皇后得了信儿,脸上有些冷漠的神情。
  这会子,皇后没有摆出了,她习